会试是二月二十九放榜,而殿试是定在三月十五日,望日这一天。
此刻临近殿试只差不过两日。
林延潮经过上一次差点被带走的经历,现在在会馆里哪也不去,只是静待的殿试一日。
眼下他在屋里练字。
要知道在殿试中,考生一手好字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殿试没有采用糊名,誊写的制度,考生的每张卷子都是直面考官的,若是能写一笔好字,无疑能让读卷官心情舒畅,给考生大大加分。
当然这也就是为何正德时台阁体那么流行的缘故,而到了嘉靖年间,复古之风大炙,书法也随着文章一并师法汉唐,颜体柳体又重新成为主流。
林延潮从读书第一日起,就学颜体,磨练书法至今。
当然林延潮现在练字,不是临阵磨枪,而是通过练字来静心,排解一下情绪。
这几日自己不免忧心忡忡,自己通过张简修给张居正递话,意思已是很明白了,张居正会如何想,如何回应,自己拿捏不准。
自己与张简修说的很明白,我对张居正的态度,至少不会是敌人。
当然张简修也对自己提出招揽。
林延潮知道若是自己答允了,那么殿试三鼎甲,必有自己一席之地。但是若是拒绝了那就悬了。
林延潮心底作出利弊分析,自己答允,殿试成为三鼎甲,甚至状元,完成连中三元的伟业,可是从此也就被视为张居正一党的人。
当张党的人,固然这两年很风光。但历史上张居正倒台后,这些人都是通通被清算的,政治上站错队的下场是很悲催的。到时候别说自己区区一个状元。就算内阁大佬都用没用,别想全身而退。
身为穿越者最大的福利。就是能把握历史的走向,省去无用功,故而自己绝对不能投靠张居正。
不投靠,不等于要反对。但别人不这么看,特别是张居正看来,自己老师一家与张居正不睦,很容易让张居正以为自己不是他一边的,甚至反对他的。
故而张居正很可能在殿试上给自己一个低的名次。这时任何处在林延潮位置的人。就觉得张居正这是打压自己,这不公平。
但从张居正角度看来,谁到了他的位置都会这么做的。
殿试上虽说是天子说的算,但真正的决定权还在张居正手里。拿不准张居正的态度,林延潮故而才会忧虑,毕竟自己对这样大佬心底揣摩不透,他如何反应,自己料不到。
但不加入张居正一党是他的底线,就算自己不是穿越者,他也不会选择张居正来当自己的boss的。
林延潮明白自己。做事时,会玩弄一些权谋,为了达到目的。会使用一些手段。
而张居正也是如此,排除异己,喜欢玩弄权术和手段,这是官员公认的。
区别在林延潮这点权术手段,在张居正这等久历宦海几十年的官僚看来,都是当初他玩剩下的。
林延潮就算要经过二十年,官场上的历练,以及打怪升级,也不一定能达到张居正的水平。
既是达不到张居正的水平。那自己在张居正那班门弄斧,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有意思吗?
另外他与张居正都是追求事功的人。
张居正个人能力很强。个性也很强,容不得别人对他有一丝反对和质疑(禁毁书院的例子。御史科道连屁都不敢放)。
林延潮若给张居正当小弟,少不了要忍气吞声。林延潮是低调,但要这么俯首贴耳,他是办不到的。
对张居正而言,官员听话好用,能执行他的命令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至于申时行就不一样了,老申是那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官员,待到国家有事时,要用人时候,林延潮这样肯勇于任事,志在事功的官员,就是他所需要的。
任事时申时行大概会给你一个方向性建议,但不会在条条框框上约束你,林延潮就可以在此一掌拳脚。
所以林延潮可以与申时行搭,不可以与张居正搭。
对于林延潮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事功的方向。至于官位越高,权利越大,那么事功的成就也就越大。
若是追求官位的升迁,迷失于权力之中,最后为了权势,而忘记年少时立下的志向,那就是忘了初心。
失去了初心,那么就算最后官居一品,人生也是失败。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故而明朝那么多大儒,别人只记住了王阳明。
至于治国,平天下,大明唯有一相,那就是张居正,其余几百个首辅,阁老,谁记住了?
当然抛去事功,能醒掌天下权,谁能不爱?
若是林延潮殿试上,能入头甲,甚至状元,成为大明朝第一个连中三元,又是如此年轻的状元,那么将快速积攒声望,将自己推至一个极好的地位。
有了名望,很多事就容易水到渠成,对于事功也就更便利。
想到这里,林延潮心绪不能宁,不由手中的笔一抖,墨汁沾到了纸上,一副字就这么毁了。
看到写到一半的裴将军贴,林延潮不由感叹,自己还是修养不够,做不到君子坦蛋蛋,小人藏激激的地步啊!
殿试前,也不用读书了,索性就在房内练字了,将心平静下来,否则再胡思乱想下去,不上考场,自己心态都失衡了。林延潮如此想到,然后又拿了一纸继续写裴将军帖。
入阵破骄奴,威声雄震天。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林延潮想到当初林诚义教自己学书法时说道,学书法当先学古人风骨。
自己学颜体,心中当有颜真卿那股铮铮铁骨之气。
是啊,人不求人一般高,自己何必去求张居正。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就算一时没有状元又如何。
想到这里,林延潮心绪不由平静下来。
不知不觉间的笔下越写越是舒展,连光阴流逝也是忘却。
只见额上汗水颗颗滚落,屋内只有笔尖划动纸张的声音。
两日光阴就在林延潮的临帖中渡过,不知不觉终于来到殿试一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