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真正的苍顶商店(1/1)

对于营业执照的利弊,王洋他们听得明白,他们也不傻,在这种时期,一旦得到政府承认,不光能获得更多的前来交易的买家的信任度,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人员所说的,一旦重建展开,迁回市里,他们能率先开设商店。一旦正式的商店开起来,他们就占了先机,只要商品种类扩充,质量把握住,价位适中,盈利的保证几乎已经板上钉钉,甚至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比起这些,什么交税,什么必须用信用点交易,都是小事。

但他们真正犹豫的,其实是这张营业执照是否该由他们家接下。

把交易地点放在他们家,就是因为宁家和白家的哥哥们照顾他们家两个女生,说好听的是她们负责照看鸡鸭,看顾交易。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过是给她们找点事做,不需要她们下田跟着劳作。

关于这一点,王洋他们想的没错,地里的庄稼虽然各家是各家的,但不管是从最开始的犁地下种,还是浇水施肥,一直到最后收获,都是三家人合伙一起做。宁启言和白诚毅他们确实不在乎自家多做一点。在他们看,若是三家各顾各的,王洋一家人自己照顾他们家的十二亩地,就算全家上阵都不一定忙的过来。但是三家合起来就不一样了,宁家和白家多分摊一些,完全可以不用两个姑娘跟着一起干这些粗活。三家十多个大男人,就那么两个娇滴滴的姑娘,虽不至于捧在手心里精细呵护,但总会多照顾一些。

正因为王洋家总是被照顾的一方,他们才更加犹豫。

营业执照是个好东西,要是落到宁家或者白家头上,同样能获得巨大好处。再说等d市重建以后,他们这些学生说不准就能继续回学校上课,将来继续走在向正式医生迈进的道路上。相反,宁家和白家的人更需要新的工作方向。

见王洋他们一直拿不定主意,宁启言只好翻来覆去对他们分析这件事,每一点利弊都揉开了掰碎了一点点讲。

讲到后来口干舌燥的宁启言一抬头,见他们还是一副犹疑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

就这么点明摆着利大于弊的事儿,这几个孩子看着也挺聪明的,怎么就是转不过来弯呢?!

倒是董文安看得明白,王洋他们犹豫的根本不是接不接执照这件事。宁启言是关心则乱,把这几个人当孩子照顾成习惯了,遇到什么事都替他们想的清清楚楚,是好事的话,自然希望他们快点伸手,接住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王洋他们也知道是好事啊,但这好事可不一定非得他们家接住,凭啥每次都是他们占便宜,他们可没那么大脸!

其实杜程也看的清楚,不过他没开口提醒宁启言,只等着白诚毅他们家的人出声。

王洋他们是顾忌他们两家,自家有宁启言一直在鼓动他们接好处,明摆着自家没想法占这便宜。但宁启言能代表的只是自家,白家还得他们自己出声。

不管是董文安,还是白诚毅几人,没开口不是想要这好处,而是看着宁启言如此卖力的游说,到后来简直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但说了半天,却根本不是王洋他们犹豫的重点……挺好玩的。

看了半天热闹,鉴于杜程不时的扫过来,冷意越来越重的视线,董文安不得不轻咳一声,开口点出王洋他们真正的犹豫。

宁启言:“……”

恍然大悟,紧接着恶狠狠的瞪着董文安。

“看我热闹挺有意思的啊?”这几个孩子皮薄,张不开嘴明说,他就不信董文安才看出来。敢不敢早点提醒?!他刚才分析的都想吐血了好吗?!

董文安顶着一旁杜程冰冷的压力,笑眯眯的点点头:“对呀!”

宁启言噎住,深呼吸,反复运了运气,转向没了犹豫反而一脸尴尬的王洋六人。

“既然你们都知道这是好事,等明天人过来的时候就接了,至于营业执照上写谁的名字,你们自己想吧,或者问问能不能都写上。”说完,宁启言看了看天色,已经正午了,这时候不能浇地,好在跑上来之前已经浇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不至于一天就给晒死了。“我们回去做饭了。”

说完,宁启言拉着杜程就出了院子往回走,胡子慢悠悠的起身,路过董文安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你猜,启言还给不给你做饭了?”说完,也不等董文安回答,就溜溜达达的走了。

董文安一脸的晴天霹雳。

他怎么忘了这茬?!自从搬过来以后,帐篷里不能做饭,他们也没再砌个土灶,都是在宁启言家蹭的一日三餐。如今光顾着看热闹了,竟然把大厨给得罪了……

白诚毅和曲东四人耸耸肩,反正宁启言不给做了,就董文安做饭,他们不挑嘴,有的吃就行。

不想做饭的董文安:tat

自从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王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了个更大更醒目的牌子,直接立在院子门口——苍顶商店。

虽说现在必须用信用点才能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但自从刘佳和王媛媛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商店已经取得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正规商店,才不能直接接粮食,而是划信用点交易,各个买家心里却更放心里。

不管怎么说,有了政府的认可,他们身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有了保障。而且现在政府下发的救济点还没有取消,等到秋收之后才会正式取消。每天还能白得一个信用点,家里有了粮食就不用再花信用点换粮,完全可以支付给苍顶商店。而且就算信用点不够了,他们还能拿着家里的玉米下山到粮店换成信用点。不过要是苍顶商店也能收粮食就好了,还省的下山一趟。

王媛媛笑呵呵的送走一个顾客,回头低声嘟囔:“又一个问收不收粮的!”

刘佳收起账本和转账的机器,坐下来:“再等等吧。”

其实自从在政府挂上号,租回转信用点的机器,按照政府的规定,他们苍顶商店可以代收粮食,而且和机器绑定的刘佳的身份证,也被放开权限,可以透支五千信用点出去。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代收五千斤以内的粮食,然后把相应的信用点划到卖粮人的身份证上。

但是这种代收粮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利润的,都是原价收来以后原价交给政府,就算政府定期上来取粮,不用他们自己背下山,宁启言和董文安都不建议他们参与。

要是其他的事,虽然没有利润,但能方便附近的人家,还不用他们自己出太多力,他们当然可以顺手做一做。但粮食不一样,这可是入口的东西,还不是他们自家出产的,别说没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也得掂量掂量敢不敢做。万一中间出点差错,他们可是有连带责任的。

至于刘佳说的等一等,眼看着气温有了下降的苗头,就快八月底了,距离地里的庄稼秋收也不远了,她们已经从之前那两个工作人员那知道消息,等秋收结束,政府会挨家挨户过来收粮食,毕竟这么多东西,总不能让大家都存家里,放不下不说,要是吃不完坏了也太造孽了。还不如换成信用点在手里存着。

而信用点的换粮比例自从玉米收获开始,重新恢复到一点信用点一斤杂粮,大米和白面的比例没有恢复,还是粮食危机时那样。其实这已经很好了,撇开大米白面,很多人都会拿收回来的玉米面换成信用点,再换成其他的杂粮。总不能因为收了玉米以后就光吃玉米面,多多少少也得换换口味。

她们家现在已经很少接到磨玉米面的交易了,倒不是说大家不磨了,而是几乎家家户户除了留种的玉米以外差不多都磨完了。

自从收玉米之后第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家家户户差点来不及把玉米搬回山洞,那些本来打算现吃现磨的人家也在雨后背着所有的玉米过来磨成面,再怎么说磨成面的体积足以塞在山洞里,不至于放在院子里被雨淋。

那段时间简直是磨面的高峰期,不光是晚上,就连白天白诚毅他们的帐篷都得放下帆布,留人二十四小时开工磨面。否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所有的订单。

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开春之后山里不是没下过雨,但都是些毛毛细雨,也不知是不是湿气不够,山上一次蘑菇都没长出来过。但夏天这几场大雨之后,蘑菇们就冒头了。虽然数量远没有去年漫山遍野那么多,但只要有心,仔细寻找的话,每家多少也能采到一两袋子。甚至还有家里劳动力充足的,留下看家浇地的人手后,和相熟的人家搭伙离开安全区,进深山采蘑菇。

出了安全区,越往深山走,没被砍伐的树木越多,自然蘑菇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往往出去大半天,就能背回来大包小卷的新鲜蘑菇。

不过他们三家人没跟着参合,宁启言直接每家给了一大袋子干蘑菇,回去泡发了吃,够他们吃很久了。

宁启言一家因为物资充足,还有空间做依仗,食物种类很多,以前攒着的蘑菇根本没吃多少。

除了大雨之后的蘑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泪湖又大规模打了一次鱼。

因为苍顶商店天天人来人往的很多,哪怕他们已经很久没下山了,也提前得到消息。白诚毅一家子直接带着三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外加宁晓文和杨宇,搬着帐篷干脆在下山在泪湖边守了三天。第一时间抢足了他们能买到的最大数量的水产,连着好几天都是宁启言和宁晓文主厨,刘佳、王媛媛还有董文安和曲东打下手,三家凑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了个心满意足。

而私下里,趁着白诚毅他们下山的三天,胡子和杜程还有宁启言三人一起上阵,把平台上已经成熟的水稻全部收了回来。考虑到来不及再种一季水稻,宁启言干脆改种辣椒,入冬前把辣椒收回来做成辣酱,绝对好卖。

盐作为基础调料换购点一直提供,且价格低廉。大酱他们已经在卖了,辣酱也可以做,就等着空间里种的那些辣椒收获以后就能开始做第一批。而酱油宁晓文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宁启言下载过制作流程,根据制作方法,宁晓文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至于食用醋,八月初的时候宁晓文就做了醋曲,就等着发酵好,尝试开始制醋。至于糖,就没办法了,就算同样有手工制作的方法,他们也没有大量的原料。

酱油、醋、大酱、辣酱,再加上同样在宁启言和宁晓文计划中却还没来及准备的番茄酱,宁启言觉得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取代上辈子他知道的那家调味品商家,只要原材料跟得上,他们甚至可以早早的就打出牌子。

至于最重要的原材料,宁启言相信,如果自家都不够充足,其他的私人小作坊更别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