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3 买卖公道,互通有无(1/1)

麟德殿宴会上,圣人亲口应允准许青海的噶尔家参与同大唐之间的市买贸易,这自然让赞婆大感惊喜。姑且不论接下来噶尔家还要面对怎样的艰难挑战,起码眼下若能加入到大唐的商贸网络中来,这对海西的窘迫现状绝对是一大改善。

所以赞婆便一扫此前心中积攒的那些愁绪,打起精神来要把这件事尽快敲定下来。担心夜长梦多、时不我待,在麟德殿宴会之后的第二天,他便早早的来到了皇城中,瞪着一双一夜未眠、满是血丝的眼珠,去寻找与他接洽的人。

而刘禺这个过去一年时间里升迁履历让整个朝廷都羡慕不已的市贸令,也早在昨夜便收到了相关的通知,于门下省衙堂外等候赞婆的到来。

当双方在官衙前的街道上碰面之后,彼此脸上都略有几分错愕。

刘禺的错愕很好理解,本身赞婆便有些貌不惊人,经过一晚上的辗转反侧,清早急于论事,须发都没有认真打理,看起来甚至有几分邋遢,更加不像什么大人物。

至于赞婆,入唐之后所见在朝高官,无不相貌堂堂、衣冠楚楚。而他也在此前也了解了一番市贸司如今在朝中的显赫与重要的位置,心里对市贸司主官自然有一番想象。

可是现在,站在他面前这个人,虽然身着不失威严的大红官袍,但袍服却皱巴巴的仿佛多日没有换洗,衣襟上还残留着一些墨汁,脸色苍白中透出一股疲惫,看起来略显木讷,实在不像一位南省要员,跟田间劳作的老农都无甚区别。

所以双方虽然同时看到了彼此,但却都没有急于开口说话,脑海中也都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个念头:这个货怎么是这个模样?不会是个骗子吧?

直到双方各自随员再次入前宣告确定身份,两人心里的疑窦才略有消散,但彼此也都没有在虚礼上过多用心,干巴巴的打了一个招呼之后,刘禺便举手向身后一指说道:“这便去衙堂去谈?”

赞婆闻言后自是连连点头,他眼下满腔心事都是为此,对别的全不关心。

市贸司衙署并不在门下省通堂,而是在西南方向一个独立的跨院。走入此中之后,赞婆便忍不住抬手捂了捂鼻子,空气中飘荡着颇为浓厚的墨臭气息实在是有些冲鼻。

市贸司位置显重,相应的就是事务繁多。别司函文往来,一个箱笼绰绰有余,而市贸司却是动辄成车出入。如此庞大的公文处理量,以至于衙堂一侧洗刷笔砚的几大缸水都一团墨黑,仿佛墨汁一般。

衙堂内事员们也都忙碌异常,俯首书案者整个身形都被堆叠高高的公文给包围起来,往来行走者也都御风凌波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大量的公私商贸事务汇总至此,全都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让人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

刘禺如今虽然显为五品给事中,但本身就是草野出身,全凭身在下僚之际磨练出的庶务处理才能,如今身当要司,忙起来那就是废寝忘食,所以赞婆看到他才是这样一个憔悴尊荣。

步入衙堂之后,刘禺先行归席坐定,然后才发现他这一坐下,案头文牍直接阻挡住了视线,根本就看不到赞婆,这才又站起身来,有些尴尬的着令事员将当案正面的一部分公文挪开,才又抬手对赞婆说道:“蕃客请入座,衙司繁忙,张设不清,失礼了。”

赞婆闻言后便连忙摆手道:“彼此都是劳碌体格,深受尘俗纠缠,给事不必多礼,某既入此,自是从宜。”

送你一个现金红包!

刘禺听到这话也不再多说,抬手示意吏员将一份籍卷递给了赞婆,并又解释道:“此卷便是通商的章程,公私并不相同。蕃客且请细阅,若有疑问,稍后我再为足下细致解答。”

说完后,他便又坐了下来,顺手拿起一份文书继续阅读处理起来。这倒不是他刻意的倨傲,实在是日常工作常态本就如此。

其实以市贸司如今的职权范围,下属也应该分出诸案来兼劳事务,而不是所有事务全都涌到本司案头。不过过去这段时间里,市贸司在朝中辗转多处、居无定所,所以至今人事结构也没能完善下来。

若仅仅只是与一个外邦蕃部商讨通商事宜,也并不需要刘禺亲自接待,派遣署中一两名事员即可。只不过与海西的通商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商事,还关系到朝廷军政大计,圣人也亲自下令让刘禺全程跟随,并及时奏报,所以刘禺才拨冗来见赞婆。

“是了,蕃客若不识我大唐书文,可着吏员……”

坐定后过了好一会儿,刘禺才又想到此节,一边说着一边抬头,却见赞婆已经捧着籍卷认真阅读起来,稍作错愕之后,便也不再理会,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

关乎自家财计根本,赞婆自然看得颇为认真,他本身在青海便负责内政相关,所以一些相关的事机操作也都了然于心。在将这满卷章程翻阅一番后,也不免感慨大唐在规章制定上的谨慎缜密,当中几乎不存在什么漏洞可趁。

虽然相对于与大唐官方的商贸,民间商贸的各种规定要宽松一些,但是在交易量与交易频率方面,却是无从保障。他们噶尔家想要加入进来,当然也不是为了坐地生财,而是为了尽快回补与积蓄力量,以应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变数。

所以尽管官方的贸易条件有些苛刻,但赞婆在权衡一番之后,还是决定选择大唐官方作为主要的商贸对象。除了具体商事上的考量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他心里当然也明白,大唐皇帝陛下之所以答应让他们噶尔家加入到贸易中来,目的并不纯粹。就算噶尔家选择与民间的商贾作为主要的交易对象,必然也会面对各种监管盘查。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便主动选择,也能显得心意坦诚一些。

决定了这一点之后,赞婆先草草浏览了一下大唐官方所提供的商品名目。这当中自然不会有什么军禁商品,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相关,陶瓷、绢帛、茶叶、漆麻、车船等等。

这些商品并不能给青海军事实力带来直接的增强,但许多也是如今的青海所急缺的。特别是,当这些货品交易到海西之后,还可以继续向西面贩运,从那些远西胡部中换来更多所需要的货品。

海西之地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商贸事务,毕竟早年的吐谷浑之所以能够成为海西盛国、延续数百年之久,也是河西走廊上一个重要的商路中转站。否则单凭青海本身的产出,也很难维持那么长久的国运。

只不过由于眼下大唐对外输出太猛烈了,而海西方面在这方面全无优势可言,即便进行一些商贸活动,所得利润也实在有限,有的时候甚至是亏本经营。

大唐官方提供的货品种类虽然不多,但胜在量大。至于他们收购的货品与原料,种类那就多得很了,林林总总百数类,既有皮毛、筋骨、矿产等一般的产出,还包括青海骢这种优良的战马等事类。

特别是如果想让交易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用来交易的货品还有硬性的规定,比如皮毛规定野马胯皮多少领、青海骢多少匹,金银铁矿多少斤等等。

这样的交易模式当然不对等,你大唐在交易中抠抠搜搜、凡所重要商品一概不提供,可是轮到我提供货物,却恨不得我连祖坟枯骨都刨出来送给你。

当然在这方面,大唐也并不强求。我的规矩就是如此,你不接受那就别做买卖。

不过交易的货品种类虽然颇不对等,但价格上还是比较公道的,起码比那些行走陇右的商贾们所开具的价码要优厚得多。

在经过一番思忖之后,赞婆便开始提笔拟写这第一次的交易规模与数量。大唐所需要的物品与原料,他们海西还是颇有储存的。

类似青海骢这样的良马,虽然也是军国相关,但在海西也是泛滥成灾,干养着还要耗费饲料,不如牵出来换一些自己不能生产的物货。吐谷浑人养马驯马的技艺本就不俗,这也是他们一个东胡部族能够横穿漠南、迁徙到河西之地生存建国的底气之一。

至于各种矿产,在青海东南方位的白兰山也多有产出。吐蕃人锻造技术虽然不俗,但生产力以及配套的物资供应却远远不足,所以也有相当的盈余、堆积无用。

由于是第一次交易,赞婆也不敢太过放开,但最终拟定出的货单规模也是颇为可观。毕竟他们被封锁、物料忧困时间太久了,现在实在是迫切需要补充。

“居然已经定好?”

等到赞婆的货单递上来,刘禺听下手中笔,有些诧异的抬头问道:“看来蕃客于事则中是没有什么疑惑?那据此货单,午后便可入工坊验看货品。若确认无误,贵方货料输至鄯州,两相验定,便可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