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张旭和芙蓉在早餐摊位前吃着热干面的时候,一只猫头鹰向他们的位置飞去。

猫头鹰刚飞到摊位的外边,就被一道法术击中,然后被绳子捆了起来,挂在小摊的遮阳棚边上。

“谁的猫头鹰,快点拿一下。”早餐摊的老板对客人们说道,“这些猫头鹰也真是的,在外边找个地方等着不好吗,非得要跳到饭桌上,一点都不卫生。”

张旭发现挂着的猫头鹰有点眼熟,想起来那是霍格沃茨的猫头鹰。

张旭走过去解下猫头鹰,从它的脚上拿下一封信,发现是邓布利多写给他的。

张旭放走了猫头鹰,拿着信坐回桌子前。

邓布利多在信里面对昨晚出现的黑魔标记表示担忧,所以他希望张旭能在假期接下来的时间里方便的话就帮忙保护一下哈利·波特。

假期还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张旭和芙蓉商量了一下,芙蓉要回法国准备下学期开学的事情,张旭就自己去陋居那边了。

张旭看到陋居的时候,哈利和韦斯莱们正在玩魁地奇,韦斯莱先生和珀西已经去了魔法部上班,韦斯莱夫人正在准备午餐。

韦斯莱夫人对邓布利多把张旭派来保护哈利感到十分地高兴,然后递给了张旭一篮子土豆。

张旭在厨房里一边帮忙,一边听韦斯莱夫人唠叨昨晚上事件的后续发展。

因为韦斯莱先生和珀西在魔法部上班,他们昨晚连夜处理这件事情,今早才抽空带着哈利他们回来,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就回魔法部里继续工作了,所以韦斯莱夫人知道不少内幕消息。

昨晚张旭悄悄地先后搞出的那三个标志,把魔法部给吓得心脏病都要出来了。

如果昨晚张旭弄出来的是喜羊羊、暮光闪闪、哆啦A梦的头像还好,但是他弄出来的标志都是以骷髅头为主体。

有黑魔标记在前,谁都不会认为这三个标记所代表的组织或个人会是人畜无害的。

三个看起来明显不是善类的组织或个人的标记和黑魔王的标记先后同时出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是盟友、附属,还是准备夺取第三代黑魔王位置的新一代黑恶势力,这些都让魔法部的官员们伤透了脑筋。

还有那些被抓的闹事的巫师们,魔法部正在加班加点地审问他们是哪个势力的人。

这些被抓的巫师里除了一些前食死徒成员外,还有不少平时生活于灰色地带的巫师。

这些巫师往日犯的事够不上进阿兹卡班,他们犯的都是那些被抓到后最多罚钱的完事的小事。

现在这些巫师被魔法部认为是其他三个势力的人,所以把他们列为了审问的重点。

但是魔法部从他们的嘴里连一点想要的信息都问不出来,吐真剂、摄魂取念等方法都用上了,可是关于那三个骷髅头标记所代表的组织的情报却一丝一毫都没得到。

如果是往时的话,他们或许可以被认定和这些组织没关系。但是现在魔法部的想法是,昨晚黑魔标记出现了,参加闹事的巫师里出现了前食死徒,那么闹事的人里,也肯定有其他三个组织的人。

作为始作俑者的张旭,对现在的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昨晚的袭击事件里,那些巫师明显是针对华夏营地的,加上傲罗们到最后一刻才出现,这让张旭十分地不爽。

张某人自己不爽了,他就要让他不爽的人也跟着不爽。

虽然后续的事情将由政府出面和魔法部来沟通解决,但是张旭自己也有办法给魔法部和那些巫师添堵。

所以在黑魔标记出现后,他就决定把水搅浑,让魔法部疲于奔命最后白忙一场,让那些参与袭击的巫师们多吃点苦头。

至于这事最后如何收场,若干年以后魔法部会不会把尾田荣一郎抓来,这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在厨房里忙完后,张旭在餐厅拿起今天的《预言家日报》看了起来。

他关注的重点是丽塔·斯基特写的报道。

丽塔·斯基特可以说是英国魔法界的“公知”,她的文章几乎都是专门和魔法部作对。

在张旭所知的“剧情”里,在她的文章中经常使用无中生有(例如宣称哈利和赫敏有一腿)、诱导式暗示(例如暗示邓布利多和哈利有一腿)、求辟谣式造谣(例如“黑魔标记事件”后求辟谣树林里搬出尸体)和利用信息不对称选择性发布信息(例如邓布利多去世后写书黑邓布利多)等方法,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张旭看了她对于昨晚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魔法部反应迟钝应对失利、关键罪犯未被抓获、多年来黑巫师逍遥法外、导致友好国家群众受伤、事件给国家带来耻辱等方面。

张旭站在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的角度来看,丽塔·斯基特文章中的部分指责还是挺中肯的。

昨晚上魔法部没有在短时间里把骚乱做出任何有效的应对,任由其规模扩大,足见魔法部的反应速度有多迟钝。

除了后面三个骷髅头标记不说,对英国魔法界影响最大的黑魔标记的施放者没能抓到,在群众眼里就是无能。

后来被捕的巫师里有前食死徒的成员,此事触碰到了群众们的痛点,谁都不想食死徒们卷土重来。当年魔法部施放了很多“无辜”的食死徒,这让他们在现在尝到了苦果。

在昨晚的骚乱中,营区里的不少外国巫师受伤,华夏和俄国这两个直接参战的国家的巫师也有几个人受了伤。新闻里还配上了一排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华夏巫师,只是张旭可以肯定,昨晚收工的时候,照片里右数第二个躺着的叶某人还是活蹦乱跳的。

在数以万计的外国友人面前冒出这么一个严重的事件,足以称得上是丢脸丢到全世界了。

如果没有最后画蛇添足般的求辟谣式造谣,丽塔·斯基特的这篇文章可称得上是针砭时弊的佳作了。

“看来以后有机会得多教教她才行。”看完文章后张旭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