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西湖美(1/1)

第三四六章 西湖美

不许靠景点里景致太近,出游不许带佩刀,游玩结束砖头瓦块一律不许私藏,有庙宇进去了要给香油钱,有道观进去要讲究礼节,兰陵重点给我阐述了庙宇和道观的礼节不能通用,和尚虽然不在意,可唐朝的道士还是很能打架的,会把我群殴成猪头。

暂时还没有被打成猪头的危险,二娘子得我真传,往景点门口一坐尽欺负人玩,没人敢靠近。兄弟俩嘻嘻哈哈,兰陵绕的远远的假装不认识我俩,事后二娘子觉得很没面子,打算改过自新的时候被我扣了工钱。

不要以为大好河山有多锦绣,风景的确比一千五百年后好看的多,随处就是景色,随手就是景观,可游山玩水的年代还没到,至少条件还不成熟。无论是骑马还是坐车对体能都是个极大的考验,当人累的和死狗一样连舌头都没劲吐出来的时候,就是到了美女如云的度假海滩也绝对不会有甜蜜的艳遇发生,没精力。

看来有必要发展点超时代的交通工具出来,海南双飞五日游之类的才是真正的度假,而徐霞客那种走访名山大川的举动在古代来说是个超极限运动,可惜的是我和兰陵都没有极限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旅程初时的新鲜感阶段一过,剩下就是无穷无尽的艰辛旅程了。

“不和你们一起了,”兰陵有气无力的躺在行宫的软榻上养精神,委屈道:“也不体恤人,还是让地方上护送了舒服,我有孕在身呢。”

“没义气吧?”我也累的够呛,脱了袜子半蹲了软榻上搓脚板,“孕妇就好好享受孕妇的待遇,还有脸说。谁没完没了的拉我四处乱逛?当我愿意么?”还好,就到颍州了,若不想走路的话,这边搭船顺水南下还是很省力气,就看兰陵坐不坐的惯了。

地确和我印象中的不一样,南面没有想像中那么繁华,越走支流越多,但人口的数量在递减。官道上行人稀疏,像样的田陇越来越少,即便是水田也没有北边一望无际的宏伟景象,有一段没一段的,很多应该是良田的地方都被厚密的野生植被覆盖着,鱼米之乡地优势难以体现。

“西湖不看了?”凡是线路上有西湖的地方兰陵都很用心的作为一个主要景点标示出来,我沿线一指,“先说好。是你不打算看的,事后不要怪我。”

“没意思。”兰陵懒洋洋的翻个身给我个脊背,“吃也吃不惯,看也看累了,说景致除了水路越来越多。竟没几个比得上长安八景的地方。出来月余,妾身有点想长安了。”

“不一样,这边就是看水景,咱那边的水可比不了这里。”兰陵心情可以理解。毕竟是今生第一次出远门。应了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的话,放谁身上都一样。我心理素质过硬是以前出差锻炼出来地,但还是坚信在家千般好的说法,可这时候得劝她,得给兰陵讲解水乡的好处让她振作起来。

“什么不一样?我看还没咱们那边的气势呢。”兰陵侧过身白我一眼,“宽的、窄地都见的不爱见了,就没黄河岸边那么磅礴,记得咱们以前去渭河么?这边比渭河宽的不少。比渭河急的还没见过。”

“白痴!”提手想打,这简直没办法交流。人家这边是水养人,渭河、黄河在今后千多年里就逐渐变了祸害,是人养水。长江上,李白敢轻舟单放数百里,才有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地佳句;黄河上除了有几段勉强可以放个舟外,别的地方尽管试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白是个聪明人。“无知!这是养人的水。若比气势,真到了长江有的是地方。明和我游西湖,我给你讲白娘子的故事。”

“听你讲过,不是杭州西湖的事么?怎么和颍州西湖又搭上关系了?”兰陵屈了腿,用膝盖点点我,笑道:“幸亏跟前还有你能说话,要我一人出来就活不成了。”

“走走转转,多看多想也就不觉得累了。咱们来的不是时候,不过该吃的美味,该看地景致还是能领略下的。”摸摸兰陵小腹,莫测一笑,“早点睡,明天过去就知道好处了。”

颍州西湖之名得于秦而盛于唐,颖、汝、青、白四水交汇于此,水面开阔,亭台并起,正直夏初,水草接连了繁茂的荷叶与平静的湖水连成一际。有水就有风,清风吹拂,荷叶梭梭水鸟青鸣不绝于耳,偶有推舟采菱的水乡丫头,裙边袖口高高挽起,遇见生人就羞涩的藏匿在荷叶后,探了头从荷叶的夹缝里好奇打量外乡人,四目相望时我总友善的邪恶一笑,小闺女轻呼一声扔过一把刚采摘地四角菱上来,仓皇地推了轻舟朝深处躲藏。

“水灵灵的小丫头。”兰陵抿嘴朝我抽打一下,三两下跳了边上拣起小姑娘地防身暗器,躬身在水面冲洗干净。

“四角菱,这个季节来好多菱角都见不到,这种是野生的,还没过季节。”

“没问这个,你刚刚怎么吓到人家小丫头了?”兰陵捂嘴笑着,给精制的菱角小心放了袖笼里,朝小姑娘藏身的地方挥挥手,拉我继续前行。

“白净,恩,就是水灵灵的模样。”

“风俗不同,长安的闺女可不敢这么出来,”兰陵学了这边的风俗挽了裙脚,觉得很好笑,又放下来,指了指远处的水域,“不知道兴庆洋是什么样子,这里就望不到边了。”

“累了就坐下来歇息,那边。”不远处有所小茅草亭,有人经营,大锅里蒸的菱角,还有剥好的生菱角粉红的码了一大盆放清水里泡粉,没有茶水,小舀勺从挖一点菱角粉出来大铜壶开水一冲就是一碗散发了清香的甜粥。

靠湖吃湖,鱼、虾、蟹。还有泡了盐水里的田螺随时吃随时烫水,开店的老人家手脚利索,这边点什么那边应什么,不用上正菜,黄酒烫热了就了酸酸地螺丝菜就别有一番风味。

兰陵喜欢这些,草棚,湖水,微风。比起皇家里金碧辉煌的大场面,这里更像人活的地方,至少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她特别中意这些。

接过酒碗很礼貌的朝店主问候道:“老人家贵庚?”

口音上的差异沟通起来有点困难,我和兰陵的穿着打扮也让人家有点局促,总是笑,你问什么,他听懂也笑,听不懂也笑。不反问,只点头。

“您多大岁数了?”我重复了一遍,尽量让自己的表情和善,而兰陵也一旁人畜无害地小媳妇模样,尽量让人家觉得外乡人不一定就是来打砸抢的。

“四十五。”这次店主听懂了,尽量顺了我的语调答应,笑着用指头比划了下,赶紧忙去了。

这有点说不过去。和兰陵对望一眼,轻轻摆弄了手上的陶碗。四十五上像李敬玄那种,像杜风那种,甚至兰陵这种三十多的大女孩,怎么看怎么不像。“你说我在满脸胡子和李敬玄站一起谁老?”

“你!”兰陵很不客气,筷子朝身后指了指,示意我不要纠缠这个问题,不礼貌。

没理兰陵。“你说我要满脸胡子和这店主站一起,从面相看我叫他爷爷不过分吧?”

“好了,没你这么比喻的。”兰陵不满的瞪我眼,“在长安你敢这么说,看人家抽不抽你!”

“不,我就是想说明一点,这里的生活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富裕。都说鱼米之乡,一路上吃鱼地。吃米的。到还真不是想像中那个吃法。”撇了兰陵一眼,“这地方守了个西湖该是个宝地了。相比曲江那边农户的生活,我觉得心里怪怪的。”

兰陵没做声,看了我一眼,又扭头看看正在外面忙活的老大爷,怀里取了个银锞子放桌上起身就打算出去。

“看,有钱人都你这样子。”没动地方,给桌上地银锞子抓过来塞怀里,“饭吃了再走,别一说什么就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该多钱给人多钱,你拿这玩意付帐小心人家告你去。”

“到了淮扬怕就好些了,”兰陵尴尬的笑了笑,自我解嘲道:“一路上你也看了,官不扰民,处处治理的井井有条,毕竟开国才几十年,想做地头头是道还得时日。”

“停!”摆摆手,“这话不该咱俩说,心里知道就对了。”指指送过来的清蒸螃蟹,“巢湖三珍之一,银鱼、白米虾、螃蟹,虽然季节不合适,吃个味道还是可以的。”

兰陵端了螃蟹犹豫半晌,学了我的样子拌醋碟,“可就怪了,咱们那边可没这么大个的蟹子,也没听有人吃过。”

“吃口,味道还行。”帮兰陵打开蟹壳,澄澄的蟹黄用簪子挑起来,轻轻在熬了姜丝的醋汁里蘸一下,细细品位,满口溢香。看了兰陵表情,笑道:“黄酒,抿一口,抿一小口就行。”

“恩!”兰陵点点头,“味道怪怪的,不难吃。”说着朝外面瞥瞥嘴,“刚刚打你地那个小丫头。”

回头看看,小丫头正拖了麻袋站了亭子后看我俩,见被发现,一闪身跑店主跟前告状去了。

又撞上了,怪不好意思的。早知道不去调戏人家,听后面小丫头告状的声音,赶紧给银锞子掏出来扔桌上,拉了正和螃蟹战斗的兰陵就走,“这螃蟹不好吃,咱去大馆子。”

“不,挺好。”兰陵故意的,悠然自得将几个螃蟹壳垒起来摆的整齐,和梅超风一样的习惯。

小姑娘告完状就不见了,在下来店家就变的更加谨慎,看来这地方和我一样看景色地流氓来地不少,可我没干别的事情啊。兰陵逐渐也皱起眉头,总觉得怪怪地,按说这年代男女间还没有防范成这个样子,可店家的举动明显有防备的意思,甚至吃完东西都没主动来结帐,还是我硬给桌上扔了把钱才作罢。

“不对,”走出去老远兰陵又转身朝那亭子看了看。“他们怕穿着好的人。随我来。”说着拉我回到亭子不远的地方偷窥,刚刚空荡荡的亭子已经有不少顾客,看样子都是等我俩走了才敢进去地。

怪事啊,两人面面相觑,走这么多地方没见过这么个景象,都和作贼一样,难道我的模样像为祸乡里的恶霸?可我口音明明不是当地人,就算为祸乡里也轮不到跑这么老远。再说不过是看了人姑娘一眼笑了下,怎么也和流氓拉不到一起吧?

“我去问问,你留这。”兰陵指指我鼻子,“一看就不是好人。”

“乱说,”我一把给她揪住,“你去一样,既然人家怕咱这号的就别过去了。”若是有流氓做恶当次英雄也不错,至少朝地方上打个招呼的能力还是有的。可细想想又不是这码事,都是当地人,谁会害怕一个外乡来的流氓?“回去问问就知道了,人家和你交流起来费劲。”

果然和我邪恶的笑容无关,行馆地人直言不讳的承认西湖边上讨生活的人的确有怕衣着华丽人的习惯。却绝对和地痞无赖没有牵扯,这说来话就长了。

用行馆里人的话说,当地吏治上绝对过硬,撒野就是死路一条。可西湖边上那些人大部分不是当地人。大多是周边地区弃耕的农户来这里讨生活的,来地几乎都是自耕农,家里有田地的那种。

这是个什么道理?自古只听是佃户委屈多,自耕农的生活自在,尤其关中地区的自耕农都和小地主一样,地多人少的年代,不但生下来就有土地分配,而且朝廷鼓励自开自种。像程家这种勇于开荒地家族是要挂了大红花游街的。想朝深处问问,行馆的工作人员忌讳我的身份,只用刁民难治地话来搪塞,再就问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这么解释就能理解这里人怕我们的行为,首先风调雨顺却宁愿放弃田产不种就是罪过,逃避税负徭役这可是重罪,一家一户的还好说,可按行馆官员的说法就属于集体犯罪。大面积逃避了。

“这边赋税高?”

兰陵摇摇头。“地方上强加于民的可能也有,说不清楚。记得咱们过来时候看到的景象没?”

旱地还好。这边水田的景象实在配不上鱼米之乡的称号,好些地方荒芜,只有大户人家地田产还有模有样,估计就和自耕农逃避的现象有关。能弃耕,那就真是活不下去时候才有的心思,想像不出这是个什么境地,至少和颖为了一块田产争破头的行为不吻合。

“水田,水田产量比旱田高吧?”兰陵有一定的农业知识,绞了绞手上的丝巾,能看出今天的遭遇让她很不痛快。

“若只拿稻米和麦子的收成看,水田高些,可不能这么算收成。”

回想自家地种植结构,或者单比麦子来说是比稻子亩产底,可征收同样赋税地情况下,旱田的优势明显地多。麦收的时候才插秧,也就是说水田里除了一年一季稻米再都干不了别的,可旱田麦收后套种高粱、黄豆、荞麦等等粗谷粮的收成远高于水田,而粗谷粮一样可以算到官粮里上缴,只要老天作美,自家留下的存粮数量可观。

道理一想就通,按赋税来算,若我家只收麦子的话,这年头亩产本身就少,官粮一征……王家的官粮还好,象征性的征收,若实打实的算下来的确也面临逃难的地步。

“这么说的话朝廷赋税征收的不合理?”兰陵皱眉,“可已经比前朝要好的多了,历代不就是这么下来的么?”

“可历代的皇家都出自北方啊,南边百姓的疾苦怎么才能传到你们耳朵里?不亲眼看看,谁能知道种良田里还能种到逃难的地步?”没道理的话,胡搅蛮缠而已,说出来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才不是,皇家从小都知道这些。”兰陵想给李姓开脱几句,可事实面前也圆不了话,叹口气,自我安慰道:“这么大疆域,总不是都能如意的。这次你巡查三季稻不是也就是解决这问题么?”

逃难啊,有了这个经历,兰陵再都没有看景致的念头,顺了最近的路途朝岭南赶,如逃难一般。进了江南道越走越荒凉,印象中的青山绿水都变成穷山恶水,官道越修越颠簸,有兴致的时候也就顺路看看,没兴致俩人几天不见面,她前面去,我和二娘子后面跟了,一路直下岭南,掐算了路程,再有三天上就该到农学里的试验基地了,终于可以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