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齿轮风潮(1/1)

抓住一切机会发动攻势作战。

这就是完颜宗翰一直以来的决胜战略。

相比起完颜宗望、完颜希尹而言,完颜宗翰讲究的就是霸道,无论何时,都是以灭敌首要任务,完颜宗望更偏向王道,因为他常常考虑的不是消灭敌人,也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如何让大金称霸天下,而完颜希尹却追求的是诡道,用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回报。

三人各有所长所短,但是就战争而言,完颜宗翰或许要稍胜一筹,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考虑就有些多,他们不仅是军事家,同样还是政治家,政治家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复杂一些,而完颜宗翰可是一名纯纯的军事家,他的政治嗅觉一直都是他的短板,而高庆裔的左右就是弥补他政治上面的缺陷。

然而,北方打仗已经打响多日,这要是以前,大宋国内一般只有少数人会时刻关注北方战事,通常百姓还是每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现在不同了,赵楷、李奇等一干统治者,非常注重百姓的想法,他们希望打一场百姓都赞成的战争,而不是跟宋徽宗一样,我要打就打,你百姓想什么干我屁事。

所以,在还没有打之前,赵楷已经准备好快马,要每时每刻将北方战事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来,让大宋百姓都参与其中,当然,这里面也有许多不真实的内容,比如宣扬女真人穷凶极恶,虐待汉人,视人命如草芥,总而言之,就是调动百姓的情绪。

在最初的阶段,捷报是一封接着一封传到东京来。百姓欢欣鼓舞,终于扬眉吐气了,以前老是害怕女真人、契丹人。现在看来,我大宋男儿不弱于人吗。

自从战争打响后。汴梁百姓但凡有空闲,就赶去茶肆、酒楼打听前线战事,主要他们是从什么人口中得知了?就是那些文人雅士。

这第一批战事评论家就由此诞生了。

文人吗,就是爱说,爱表达自己的主张,毕竟这年头读书人还是比较少,很好忽悠,专家比较容易当。

这些文人雅士。开始了各种分析,就跟说故事一样,百姓们也非常爱听。

而一些有抱负、志气的文人,开始宣传中原大国论。

其实他们也不是吹牛,大宋王朝本就富甲天下,文明之高,无人能够企及,要是军事力量再强的话,那么说是天下无敌,也没有人会反对。

正是因为有了这场战争。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多姿,以前要是打仗,他们都是被剥削。哪里有空去关心这些,吃饭都成问题,但是这一回,朝廷并没有剥削哪怕一个百姓,故此,他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唯一受到的影响就是物价开始上涨。

不少商人都在这一次运动中,发了大财,也促成了一批的新的富绅出现。但是这新的一批富绅,不再是纯粹的商人。更多都是有才之士,因为他们读过书。有文化,故此,他们若做生意,那自然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间,许多发明创造开始涌现出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莫过于汴梁一位姓贾的布商,他首次借用将水排用在织布机上面,在汴河上游打造出历史以来首座机械化厂房,并且,他还改善了水排装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冶炼效率。

其实借用水力推动转轮的机械化,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创始人名叫杜诗,他就是借用水力带动鼓风机,整套设备就叫做“水排”,然而,这位商人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这方面的技术,变得更加精细,更加符合生产规律。

这一发明,立刻就给他带来了一万贯的财富,因为军器监直接花一万贯购买了他这一套设备,投入了马口铁的冶炼当中,因为几乎是在同时间,虞允文已经将马口铁应用在了箭头上面,他发现马口铁打造的箭头要更为锋利,并且极为耐用,因为寻常铁器会生锈,导致箭头不是那么的锋利,但是马口铁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一旦某种原料投入到军事设备中,那么这种原料必将要大量生产,所以军器监在得知有人改良的水排装置后,虞允文亲自前去勘察,并且要求他老爹购买这一套设备。

军器监有钱呀,一万贯只是小意思啦。

在此之后,汴梁的商人们开始都打这水排的想法了,希望将水排用于自己的买卖上,因为汴梁水道想当发达,这也是大宋为什么会建都汴梁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这一股水力风潮只是刚刚开始,军器监再得到这一项技术后,不断的改进,又应用于战船上面,利用齿轮的相互带动原理,进一步改善了脚踏战船和战车,甚至用于地雷上面,军器监已经研究利用齿轮发火,从而完成脚踏引爆地雷的战略构想。

大宋时代周刊也专门发表题文,将这一股风潮定义为“齿轮风潮”。

这名姓贾的商人,也因此名动京城,同时成为无双奖的最有利争夺者,瞬间跃入京城首富行列。

虽然大宋已经参战,但是国内还是处于迅猛上升的阶段,什么箭筒、弓弩等等的制作原料,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一个个进步,让百姓对于这一场国战是充满了希望。

当然,他们也有担忧的地方,那就是皇帝御驾亲征,赵楷即位后,获得天下百姓的追崇,甚至已经有人将赵楷与李世明、汉武帝等明君相比较了,换而言之,就是赵楷在大宋百姓心中,已经超过了太祖、太宗两位开国始祖了。

所以在得知赵楷御驾亲征的初期,百姓都非常担心,觉得赵楷此举有些冒失,偌大一个国家还需要你来管理了。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百姓这种顾虑渐渐变淡,因为秦桧掌管朝政后,将整个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当然,其中郑逸、李纲等人也是功不可没。

不得不说。秦桧的手段还是非常了得,关键他能够获得很多人的支持。李奇走后,汴京他是一手遮天,而且他又非常敢有作为,不说皇帝走了,我就萧规曹随,他在掌政之后,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方案,就是普及教育。先从军队做起,换而言之,就是提倡军校的重要性,并且从三司那里申请十万贯的军校费用。

郑逸明知秦桧是想借用军校掌控军权,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如今正在打仗,秦桧在这时候提出这个改革方案,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一切都是为战争做准备,我在提高军队素质。你若反对,岂不是耽误战机,只能拨款给他。

然而。秦桧的手不禁伸向了军队,同时也伸向了财政,他又提出扩建京城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立刻遭到郑逸、李纲、毛舒的一致反对,不为其它,就是因为秦桧在此之前,他手下的商人购买了大量的城郊土地,而且都是一些荒地。价格极为便宜,一旦扩建城区。那么这些地价将会成倍增长,而且一旦大兴土木。工部首当其冲,而工部又在秦桧手里,这分明就是以公谋私。

要知道学院和医院的建设,已经让工部成为一个肥的流油的部门,虽然朝廷对于这方面管控非常严格,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捞一点,毕竟工程太大了,同时也为秦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支持,因为地上的建设需要求于工部,那么秦桧的地位自然是水涨床高。

但是他们也不能明言,只是说前线正在打仗,人力吃紧,你这时候扩建城区,大兴土木,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事情都凑到一堆来了,三司也拨不出这么多钱来,因为你扩建城区,必须要再修建配套的防御设施,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郑逸以此为理由,死也不肯拨钱。

不过秦桧大权在握,既然提出来,他肯定要收获回报,双方经过一番商谈后,选择先行规划,等战事结束后,再来进行,他的理由也非常充沛,汴梁人口与日俱增,旧城区已经容纳不了了,必须的扩建城区,杭州都在规划扩建新城区了,身为首都不可能落后杭州,可是秦桧那边又偷偷将消息放出去,那么地价还是涨了起来。

这秦桧不亏是李奇带出来的,那见缝插针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厉害,看到打仗了,立刻想尽办法提高军校的地位,看到汴梁人口在增多,特别是外来人口增多,因为到处都在打仗,西夏、西域、日本、高丽的有钱人都偷渡来到了汴京,而汴京应对这方面的策略,就是只要你有钱有能力,我就给予你大宋子民的身份,秦桧借机提出扩建城区的建议,为工部谋取肥差。

其实就事论事,秦桧这两项提议,都非常好,对于国家也是相当有利的,军校自然就不用说了,扩建城区,一来可以造福城郊外的百姓,地价涨了,他们也会发财的,二来,朝廷也从中盈利。

但是,这里面的政治意义太大了,秦桧在政治上面受益太大,所以李纲他们才会强烈反对,要是财、政、军三权都落入你手中,那我们还玩什么,你一个人玩得了。

可是唯一能够阻止秦桧的李奇,如今身在燕云,鞭长莫及,所以李纲、毛舒他们只能联合一起,对抗秦桧,而他们手中唯一的利器,就是律法,所以李纲暗中联合毛舒、陈东等一干律法大臣,开始着手调查城郊土地、以及工部手中的工程。

虽然他们也知道秦桧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不太可能会让他们抓住把柄的,但是他们此举可以很好的向秦桧施压,让秦桧也有所顾忌,不要太目中无人,以为自己一手遮天。

.......

这一日上午,大理寺坐落的俊曦桥街突然出现一行人等,约莫四五人,引起了路过百姓的主意,只见这一小撮人都是戴白,为首的是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妇人,那妇人哭哭啼啼的,其中两个青年人还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睡着一人,不过是用白布盖着的,这一行人来到大理寺门前,突然全部跪倒在地。

大理寺门前的衙差见了,赶忙上去,询问道:“你们这是作甚?”

那妇人放声哭喊道:“各位官爷,我女儿惨死,我们希望审判官能够为我们讨回公道。”

那衙差道:“这里是大理寺,如果你们要告状的话,应该去司法院,等司法院审理之后,才能来这里。”

大理寺只有审判权,没有调查权,除非极为特殊的案件,一般的刑事案件,必须得去司法院备案,而且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构,不是什么案件都往大理寺扔,下面还有一些专门审判院。

那中年汉子却道:“官爷说的,草民都知道,但是草民不敢去司法院,要是去了司法院,草民一家都会性命不保,只能请审判官为草民做主。”

这话说的那衙差惊讶不已,道:“你这话怎说?”

但是这汉子却是不答,大呼喊冤,那妇人也哭的非常凶,任凭衙差如何询问,就是不说,嚷嚷着要见审判官。

而周围的人是越围越多,都好奇的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那衙差见罢,赶紧与一旁的弟兄使了一个眼色,那人立刻跑到里面去了。

ps:三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