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最后的光辉(1/1)

白兰山。

“父亲,吐谷浑大军并未来此,而是往河源撤去了。”

达古日来到帐中,向禄东赞禀报道。

禄东赞闻言一叹,稍显遗憾道:“定是王方翼他们阻止了那疯女人。”

正如王方翼他们所料那般,禄东赞就是希望他们来攻,那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亲自坐镇,不存在挡不住他们,等到他们疲惫之时,就能够将他们一举消灭,永绝后患,这对禄东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惜人家没有上当。

达古日又道:“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禄东赞冷笑一声,道:“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当然是继续打下去。”

......

吐谷浑大帐中。

待入夜之后,弘化公主将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三人请入帐中,开门见山道:“不瞒三位将军,我这其实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已经没有了退路。”

赵持满立刻道:“公主殿下还请放心,除非末将战死,否则的话,绝不会让吐蕃大军再往前一步。”

他来这里,就是一心求死,可就是死不了,非常痛苦。

王玄策也知道赵持满的心态,这种心态只适合在山头上杀敌,但不适合在这里伦策,赶紧道:“公主殿下,我并不认为这是背水一战,如今乃是冬季,就算不打仗,农牧也皆在休养之中,哪怕殿下将所有的人都给调到这里来,也并不会影响农牧,待春季到来,一切还是能够恢复过来的。只不过要跟吐蕃作战,也非易事,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建议立刻将年纪大的放到后勤军,集中生力军,方可与吐蕃一战。”

王方翼点点头道:“我也赞成王将军之言。”

弘化公主叹道:“可是我怕后勤不足以支撑大军。”

其实都没啥后勤,他们是带着全部家当上来的,非常简单的一波流。

王方翼道:“持满可以从凉州调粮食进来,我们也可以写信给陛下,让周边各州县将粮食送过来。”

赵持满忙道:“殿下还请放心,如凉州在韩尚书的计划下,乃是西北与中原的贸易重地,不论何时,凉州的绝不会缺乏物资的,待我写信去给凉州司马,让他立刻运送粮食过来。”

“若是如此的话,那真是太好了。”弘化公主闻言不禁一喜,可随后又叹道:“只可惜韩尚书不在,若是他在的话,定有办法退敌。”

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听得面面相觑,这韩艺再厉害,他又不会带兵打仗,我们三个坐在这里,就算韩艺在这里,那也是我们领兵作战呀。

弘化公主突然醒悟过来,忙道:“三位还请见谅,我的意思是,韩尚书若在,这后勤便无忧矣,再加上三位将军,打退吐蕃,定不在话下。”

赵持满点点头道:“这倒是的,韩尚书管理财政,确实厉害,他若在的话,咱们根本不需要担忧后勤之事。”

弘化公主虽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而且能力也不差,但是自知能力不如他们三人,于是就将整个大军都就交给他们三人。

王方翼他们立刻将这支乌合之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为他们三个都有统帅的能力,只要给他们精锐部队,即便人数比不上敌军,但是凭借他们三人的军事才能,可以将这支精锐部队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还是能够一战的。

可话说回来,弘化公主怎么说也是吐谷浑的女王,可是她却非常信任王方翼他们,将军队都交给他们指挥,而李治的话,犹犹豫豫,又不敢将太多的兵交给王方翼他们,这才导致如今这局面。

然而,李治不但在吐谷浑发了重大的错误,在西北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当初他虽然及时醒悟过来,让裴行俭代守大都护府,但是他忽略很多东西。

首先,这西北驻兵本就有限,因为西北计划是将人力投入到生产之中,当地驻军其实都是唐军士兵,而于阗府一战,唐军损失惨重,而且吐蕃趁势拿下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唐军失去了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兵力就更显得不足了。

其次,当时裴行俭正在弓月城平叛,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大都护府告急,裴行俭只能放弃弓月城,急急忙忙回来防守大都护府,结果闹得两头不着岸,而且也没有时间给他准备。

最后,他们才刚刚将裴行俭降为参军,而且裴行俭在朝中的靠山全部倒了,而那些都护府的老大都比裴行俭高很多级,再加上因为韩艺的新政,导致各地州县也没有什么钱,因为每个州县的百姓交税那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的,我将钱交给你了,我县里怎么办,如今税钱都得用在刀刃上的,他很难迅速的调动其他州府的兵力。

可就差一点大都护府就失守了,得亏大都护府地势险要,再加上苏定方在那里打造了一套防御系统,裴行俭这才勉强守住。

但是因为裴行俭也没有将弓月城的情况处理好,他一撤走,那些地区的动乱规模是越来越大,并且又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动乱,这真是内忧外患,裴行俭是四面楚歌,咬着后牙槽在顶。

不过李治天生命好,哪怕是撇开韩艺不说,他在王子时期,他是最不被看好的,结果长孙无忌硬是将他给推上皇位,后来又遇到武媚娘这个帮手,夫妻二人,又将长孙无忌给铲除,而且他在位时,唐朝没有遇到什么大灾难,风调雨顺。

就在紧要的时刻,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来济。

武媚娘并未打算放过来济的,他也派了人去调查来济,只不过他派去的人,没有找到来济,因为来济一直在被调来调去的,在西北各州县转着,导致后面就变成了一个闲官,没有什么权力,来济心中非常郁闷,就经常带着仆人四处游览着西北的风光,等到武媚娘派人去调查来济,根本找不到人,西北太大了。

就在赞悉若第三次围攻大都护时,来济领着一万骑兵仿佛从天而降,帮助裴行俭打退了赞悉若的进攻。

......

大都护府。

“来兄,来兄。你们都给我让开。”

裴行俭奋力的推开面前的所有人,快步来到一张床前,看着床上已经奄奄一息的来济,他愣了片刻,当即跪在床边,握住来济的手,激动的喊道:“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来济打量着裴行俭,过得片刻,他便转回头去,目光凝视着上方,微微一笑,他的手裴行俭也手中滑落下来,同时一滴眼泪也消失在那苍白的鬓间。

“来兄,来兄。”

“父亲,父亲。”

至此,当初反对武媚娘上位的四个主力,长孙无忌、褚遂良、韩媛、来济,如今全部都死了,那于志宁本就是个老实人,他当时一句话都没有说,而且人家也看得开,这好死不如赖活着。

......

这逝者已矣,节哀顺变,裴行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向来济的次子来庆远问道:“贤侄,你打算如何安置你父亲?”

来庆远一边哭,一边道:“侄儿还是想将父亲送回家乡安葬。”

这落叶归根,乃是中国人的传统。

可是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故此他只是说想。

裴行俭稍稍点头,道:“我会派人送你去的。”他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来麻烦,但是他不想考虑这么多。

来庆远忙道:“侄儿多谢裴叔父。”

“是我得谢谢你父亲才是。”裴行俭说着,又好奇道:“我方才听说,来兄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是为何?”

来济虽出身将门世家,但他只是一个文臣,还穿着宽袍大袖去冲锋,这令裴行俭非常不理解,故此他方才才非常激动的向问来济,“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来庆远哽咽道:“父亲大人他最近得知太尉、韩叔叔他们的事情之后,一直闷闷不乐,我想他是---他是---。”

其实来济跟赵持满想的也是一样的,他的好友都已经死了,他也觉得自己留在这世上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就打算用殉国来表示自己对于大唐的忠诚,他在冲入敌军阵中时,还高呼着大唐万岁。

但是他们只是忠于大唐,而非是李治,如果忠于李治,那可能不会选择死,正是因为他们忠于大唐,但却对于李治非常失望,故此只有以死明志。

裴行俭闻言,不禁黯然一叹。

来庆远似乎又想起什么似得,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来,道:“哦,裴叔父,这是父亲让我交给你的,说这是退敌之策。”

裴行俭愣了愣,接过信函来。

其实他对于来济的突然出现,也感到非常好奇,因为来济还带来了一万骑兵,这太令人费解了,朝廷不可能让来济领兵的。

回到帐中,裴行俭坐在床边,拿出那封信,看了起来。

来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曾都已经当上中书令,他可不是李义府,他是凭借真才实学上位的,李治曾有一段时间,都非常信任他,对于他提出的建议,是赞不绝口,基本上都采纳了,除了废王立武以外。这也是为什么,李治对于来济始终还是网开一面。而他在西北各地游览时,看到西北的变化,这可是他切身的体会,因为他来的时候,整个西北被战争弄得是满目疮痍,而仅仅过去一年,便欣欣向荣,他知道这是韩艺的西北计划导致的,故此他一直都在研究西北的政策。

这一万大军,不是正规军,乃是雇佣军,是西北地区的一些富商出钱雇佣的一支军队。

来济在得知西北战事之后,立刻就去找西北各地的富商,因为他在很多地方当过官,与这些人也都认识,他就告诉那些商人,弓月、处月二部挑起这一场战争,是要重回旧突厥的贵族统治,亦或者是部落统治,如果大都护府被攻破,那什么都完了,你们这些因为西北计划赚的盆满钵满的商人到时也会变回普通百姓,甚至于奴隶,如果你不是姓阿史那,那你就得好好考虑一下。

这些商人想想,如今这个制度,对于他们而言是天堂,而且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肯定不愿意再回旧制度,于是这些富商开始联合起来,出钱,出粮,出人,雇佣到一支骑兵队伍,赶来救援大都护府。

而来济告诉裴行俭的退敌之策,就是不要将这场战争当做是国与国的战争,而是要当做阶级战争来打,如此一来,可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四方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