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开发浪潮(七)(1/1)

“学生娃,拿份报纸给我。”青岛港码头的一间小酒坊内,于兴国喊过了一名小小的报童,将几枚铜币递给他后,拿过一份飘散着油墨香味的《生意人报》,仔细翻阅了起来。

桌上摆着几个小菜,有水煮毛豆,有羊排,有牛舌,当然还有于兴国最爱的鱼脍。因为在南锥两洋铁路一带生活多年的缘故,于兴国从小就喜欢吃智利名菜:鱼脍。这种菜肴用是智利南部海域出产的上等银鲑鱼做原料,切成极薄的生鱼片,蘸上酱料后供人食用。

因为智利南部海水异常清澈,同时小岛多如牛毛,因此养殖鲑鱼的产业发展很快,出产的银鲑鱼质量上佳、数量不少,渐渐蜚声远近,成了当地的特色商品。像东岸大草原这样的较为富裕的地区,几乎每个月都有冷藏船前往智利地区收购捕捞起来的银鲑鱼,然后拉回来出售,获取不菲的利润。

青岛港现在是东岸最发达、最富裕的城市,这里不但云集着各路富豪,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有相当购买力的中产阶级。这些人以工厂熟练技工、学校教师、公务员、金融机构职员、远洋水手、小商人、军官为主,反正都是些月工资在7元以上,同时家庭负担也不是很重,手里有几个闲钱的家伙。

这些人,是国内一些大商人力推的所谓消费升级的主力,一些相对高质量(同时也意味着高价格)的商品也主要是瞄准这些人销售。像于兴国如今坐着的小酒坊里,很多食品其实售价是不低的,但无所谓了,这里面的人普遍有钱,不宰白不宰,不是么?

今日报纸的头版头条依然是关于新首都建设事宜的。虽然拉普拉塔尚未正式交割到手里,但这并不妨碍东岸人津津乐道地讨论着有关新首都的一切,而中都洛阳府的大名,也开始慢慢地为人所熟知。

于兴国前些日子一直在巴拉那河一带活动,消息有些闭塞,因此在一回到青岛这种大城市后,他便买了一份平时爱看的《生意人报》,看看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结果没有让他失望,新首都洛阳府的消息充斥着各个版面,甚至就连专门为广告安排的版面上都有公开出售洛阳府北城区私家住宅的招商信息。

他本来对此没什么兴趣的,不过在想了想后,他又回过头看了下。这些住宅的数量看起来不少,总体得有上千套的样子,其中除了少量是公寓房之外,数量最多的无疑就是别墅了。别墅是二层的,前面有个小院子,房后带个花园,各种风格的都有,以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当然在这些之外,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占地极广的私家园林了。这些园林,无一不是请清国江南地区的建筑设计名家指导,虽然目前尚未开建,但报纸上言之凿凿,说必定是精雕细琢,极尽奢华之能事,每套公开售价十万元起,最高的可能会达到二十万元之巨。

报纸上对这些宅院也不遮遮掩掩,很明确地说了是为了回笼新首都的建设成本,减轻财政压力,毕竟几百万元的建设费用,都抵得上从西班牙人那里买整个拉普拉塔的钱了,确实有些吓人,不得不行此策。

于兴国将报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直到纸上的字迹都被他的手指擦模糊了,才最终放下报纸,沉思了起来。他有好几个孩子,长子聪明强健,学识不凡,是他的家族产业毫无疑问的继承人,那么其他孩子呢?他们日后的生活该如何保障?于兴国以前是打算给他们一笔浮财,让他们自己出去想办法,但现在觉得,给钱还不如帮他们在首都买房呢,那样说不定更有保值增值的空间。私家园林固然是买不起了,也没必要,但几套地段不错的别墅他却是还买得起的,等以后时机合适的时候,就赠给孩子们,然后让他们各自独立生活,过自己的小日子去,这样似乎会更好一些。

于兴国越想越觉得此策可行,心里面已经认认真真地开始思考买房的流程了,钱固然不是问题,但买这个尚在图纸上的别墅所需要的手续却也很麻烦,还得坐一趟火车去目前的首都东方县办理了。

而说到目前的东方县,前阵子在新首都中都洛阳府浮出水面后,东方县这边一度传出这里可能会被改为东都东方府的消息。不过事后证明这仅仅是一场以讹传讹的闹剧,东方县看样子已经被大人物们放弃了。待迁都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普通的县,回归平凡。不过几十年的首都当下来,倒也攒了不少家底,这注定了东方县即便当不成首都,也会是一个强县、富县,几十年内大概都不会急剧衰落。

根据目前的坊间传闻,真正的东都可能会是青岛、上海二者其一,而不是自然禀赋不佳的东方县。不过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东都会是北边巴西一带的顺化府,那边的港口条件不错,经济也发达,是理想的东都之选。

于兴国对这些纷繁杂乱的消息只能笑笑了。真相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或许东都会不会设立都是个问题,遑论其他?目前看来,最具投资价值的仍然是上海县和洛阳府,前者是新兴城市,后者是新首都,低价、房价都处于价值洼地。青岛县作为第一大城市,金融中心,当然也很有投资价值,但不幸的是,地价已经被炒起来了,投资的性价比不高。不信?去看看寸土寸金的博览会大街吧,那是真真正正的富豪名流出没的场所,东岸国内尚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可以与之媲美。

那么就去洛阳府投资吧!于兴国吁了口气,下定了决心。

“这可真是糟糕,洛阳府为何不允许外国人进行投资呢?”就在此时,酒馆大门被人猛地推开,一个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向身边的人进行抱怨。

于兴国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常年活跃于拉普拉塔河两岸的俄国商人奥列格·纳雷什金,因此便出声与他打了招呼。奥列格一看是有过几次商务合作的老熟人,便热情地招了招手,然后走了过来,与于兴国寒暄了一番。

于兴国对奥列格·纳雷什金这个人的观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觉得这个人冲动、易怒,学识也很一般,生活品位又跟个乡下暴发户似的。同时呢,他对这个人敏锐的投资眼光也非常佩服,人家斥资兴建的纳雷什金大厦现在成了南村港著名的地标建筑,光收收租金就赚大发了。而且其投资的盐布铁路,当初也被很多人不看好,但随着拉普拉塔的开发浪潮越来越凶猛,盐布铁路的股票大涨,奥列格手里攥着的大把股票又为其带来了数万元的浮盈,让人目瞪口呆。

不过最近奥列格似乎有些倒霉。因为东岸与俄罗斯关系趋于冷淡的关系,他的一些投资屡屡碰壁,国会里某几位看他不顺眼的议员更是指责他利用便利关系,窃取进驻纳雷什金大厦的一些东岸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机密,一度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最后因为查无实据而平息了下去,但奥列格·纳雷什金无疑是闹了个灰头土脸,很是无奈。

于兴国心里面也有些怀疑奥列格是否做了这些事情,不过他不是政府官员,这些事情他也管不着,只是心里面下意识地想要和他疏远而已,免得惹祸上身。不料今天又在这个小酒馆内遇到了他,略略有些尴尬。

奥列格似乎在外面已经喝了些酒,脑袋已经有些微醺了。这会一见了于兴国,没聊上几句,自觉两人关系还算熟络的他,便当着于某人的面吐槽起了东岸政府。奥列格说东岸国家情报总局的特务们找他喝茶,让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传信回莫斯科(东岸与俄罗斯目前尚未恢复外交关系),让彼得沙皇放弃与库尔兰公室联姻的想法,称其“非常危险”,将会激怒东岸政府。

奥列格的父亲老纳雷什金是沙皇彼得的舅舅,同时也是帝国首相,东岸人通过奥列格来传话,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招数。而有关库尔兰公爵弗雷德里克与莫斯科联姻的消息,也是东岸人通过库尔兰内部的可靠消息渠道获得的,应该不是假的,因此他们立刻向俄罗斯帝国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让他们不要把手伸到波罗的海,那样后果会很严重。

东岸人这样做可能显得有些双标,那就是你可以在乌克兰、高加索搞风搞雨,为何就不许莫斯科与库尔兰联姻?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讲理的世界,东岸人不许你讲黑手伸向库尔兰,那就绝对不允许,你如果强要伸过来,那就做好被人斩断的准备吧。

当然在警告莫斯科方面的同时,东岸人也第一时间召集了库尔兰公国驻东岸的使节,向他质询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些红线是不能越的,东岸人可以扶持你起来,自然也有办法让你沉下去。很多事情,还是三思一下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