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钦将擦拭完军刀的鲜红手帕扔在了地上,然后看着被麾下士兵们俘虏的一群克兰迪人,心中满是烦躁。克兰迪人真是多啊,怎么杀都杀不完。
如今主力部队已经从科尔多瓦返回,撤到了圣菲一带休整,顺便等待本土挤出来的船只过来将战利品通通运回。科尔多瓦是1573年就建立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是沟通拉普拉塔与秘鲁、智利之间的交通要道。在与东岸人全面开战之前,西班牙人甚至还在通过科尔多瓦向圣菲转运银条,然后用船运回国内,以避开加勒比海上众多盯着西班牙宝船队的贪婪海盗们。
除了商业繁荣外,圣菲还出产优质小麦、水果以及牛皮,物产之丰冠绝整个图库曼省,甚至还超越了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历史最悠久的殖民点圣地亚哥?德尔?艾斯特罗城。如此殷富的城池,在被六千余虎狼般的东岸士兵攻破后,历年积蓄的财富顿时一扫而空,再也不复以往远近闻名的繁华。
虽然东岸与西班牙之间签署的和平协议中,曾经明确指出东岸政府应当如数发还战争中非法获取的西班牙平民或商人的财物。但双方都知道,这一条根本没有认真执行起来的可能,你见过谁会把已经吞下肚子的肥肉再吐出来的?更何况,大家都知道这条协议其实只是个障眼法,其真正的含义是东岸人以发还战争中掠取的物资为名义,向西班牙王国政府输出大量武器和军资,以作为获取乌拉圭河以东地区领土的补偿。因此,西班牙人注定是别想从东岸这群丘八的手里要回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了。
再说了。如今克兰迪人在拉普拉塔的大部分地区都掀起了规模浩大的起义,大批白人定居者被驱逐或杀戮。如今这些逃窜到图库曼、库约两省的西班牙农场主、牧场主以及普通农夫,若想再回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那么首先就必须剿灭这股声势浩大的克兰迪起义军。而在西班牙陆军力量已被严重削弱的今天,这件事情不借助东岸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其实也是西班牙王国政府不惜让出南巴塔哥尼亚地区众多利权的原因所在。与富饶的拉普拉塔相比,南巴塔哥尼亚那种苦寒之地又算得了什么!不过这样一来,有求于东岸的西班牙人显然也就无法张口索回自己的财物了。
不过说到剿灭克兰迪起义军一事,东岸人确实也没有磨洋工,他们在西班牙人的催促下,以坚决而有力的军事行动肃清了活跃在科尔多瓦附近的几支克兰迪义军。然后接引部分从胡胡伊南下的西班牙陆军,一同向克兰迪人碾压而去。
而在中部地区,留守的裴钦也接到了上级交代的剿灭克兰迪义军的指令。他在设宴捕杀了数十名克兰迪起义首领后,又派遣麾下士兵迅速击溃、俘虏了数千名克兰迪起义士兵。这些人在签署了保证协议后,全部被东岸人用船运往了南非、新华夏和澳洲殖民地。作为当地拓荒的先锋队。
做完这些后,最近一段时间,裴钦发现上级的命令口风有所改变,因此他便果断减少了部队的出击频率,同时对克兰迪人尽量以驱赶为主,取代以前斩尽杀绝的策略。而恰好克兰迪人此时也被整条战线上八千余东岸官兵的霹雳手段吓破了胆,一些中小型起义军组织在残酷的杀戮面前终于能够听得进去东岸人的“劝诫”了,他们带着队伍和部分牛羊。在东岸骑兵的指引下兵分三路:
一路南下前往布兰卡港外围地带,那里偏僻荒凉,平日里几乎看不到西班牙人的身影。用来安置一些起义军及其家眷还不成问题,同时这些人或许还能为东岸政府提供一些急缺的劳动力;第二路向东越过巴拉那河,躲进乌拉圭河西岸沼泽、森林密布的地带,这里地形复杂,西班牙人很难剿灭他们,便于其发展壮大。
以上这两路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处。那就是背靠东岸人的支持,便于他们长期坚持下去。而除了这两路以外。第三路就是举族前往目前尚控制在东岸执委会近卫学兵团手里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港,他们将在那里等待东岸前往东方的船只。移居到东岸殖民地去重新开始。
随着东岸军队清剿行动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的西班牙火枪手被从智利、秘鲁调来拉普拉塔,克兰迪起义军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度压缩,人数也从顶峰时期的二十余万人(历史上17世纪五十年代爆发的克兰迪起义最多时卷入了约五十万人,后基本被西班牙人调集兵力杀戮殆尽)下降到了现在的不足十万人。而且在强硬分子纷纷被杀以后,残存的克兰迪起义军基本都已经是惊弓之鸟,这个时候他们发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态度也开始软化,越来越多的人打算听从他们以前的幕后支持者东岸人的指示,兵分三路前往各处。
至于剩下的那些好话说尽仍然决意坚持留在拉普拉塔的克兰迪起义军,东岸人则只能对不起他们了,一旦逮到立刻往死里打,因为现在这些克兰迪死硬分子是连东岸人也彻底恨上了,对他们而言,东岸人、西班牙人都是敌人,都是帝国主义,都是必须打击的对象。
裴钦所部数百名士兵上个星期就击溃了这么一股克兰迪义军,这些饿昏了头的克兰迪人竟然想要袭击东岸的西进兵站以夺取食物和补给。结果这群只会抢劫、不事生产的劫匪们在遭到排枪齐射、大炮猛轰后,立刻崩溃了,然后被数百名东岸士兵抓了俘虏。
对于这些人,裴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关押吧,你还得管饭;若是杀了吧,也怪可惜的;交给西班牙人?那和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如今战争已经结束,按照双方约定的撤军计划,西进兵站必须在6月15日之前移交给西班牙人;圣菲和科连特斯必须在八月底之前移交给西班牙人;最迟11月10日之前,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将移交给西班牙王国;而1649年12月31日前,东岸共和国将撤离最后一名滞留在西班牙王国境内的士兵,拉普拉塔全境和平移交给西班牙王国。
撤军日期越来越临近,裴钦面对俘虏的这一千七八百名克兰迪人也犯了难,就在他打算将这批人全部驱散后——反正这些以后也是西班牙人的麻烦——本土陆军部最新的命令到了,命令他派人将这批俘虏送到后方的圣菲港,然后由南海运输公司的船只集中输运到南巴塔哥尼亚的兴南港,交由南铁公司处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克兰迪人将在南铁公司护路队士兵们的监督下,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们修筑公路和铁路,直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从4月12日东岸与西班牙军队合流对付克兰迪人以来,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超过五万名克兰迪人在总数还不到一万一千人的两队的联合绞杀下覆灭。这些人里起码有五分之一被东岸人运回了国内的铁矿、煤矿、建筑工地(铁路、公路、城镇)、林场,担任几乎没有自由的奴隶工人。而依照东岸政府对原住民一贯的残酷政策,这些人几乎都没有活下来的可能性,他们和那些建筑材料、建筑工具一样,都是一些消耗品而已。
至于那些被东岸人吓破了胆而主动投诚过来的克兰迪义军,下场则要好许多。他们有的到南边布兰卡港一带定居,有的到乌拉圭河西岸人迹罕至的森林沼泽边缘定居,另外还有到东岸海外殖民地重新开始的(这些人过个几年后都能获得殖民地居民身份,他们的后代甚至还能获得东岸国籍,当然户口是落在了海外殖民地),虽然生活依旧艰辛,但总比那些被安排到黑煤窑内干活干到死的同袍们要好很多,那样的生活和在西班牙人手下时有什么区别?
6月下旬,裴钦带着西进兵站最后一批物资和人员抵达了圣菲港。而在他们走后,从科尔多瓦方向过来的秘鲁印第安士兵立刻接管了这里。这一事件标明,西班牙人在努力一番(同时也有东岸人遵守条约“鼎力”相助)后,终于粗粗恢复了拉普拉塔西北部的秩序。曾经几乎朝不保夕的科尔多瓦、图库曼、萨尔塔、拉里奥哈、胡胡伊、门多萨、圣胡安等两省近十座城市,终于在来势汹汹的东岸陆军以及声势惊人的克兰迪起义军面前大部获得了保全。不光如此,他们现在还通过从秘鲁、智利调遣过来的大量火枪手和骑兵,以及动员起来的白人、梅斯蒂索人(白人和土著混血)民兵的协助,平定了拉普拉塔西北部乡间的局势。
对他们来说,拉普拉塔别的地区处于混乱之中不是什么大事,库约、图库曼以及巴拉圭这三个省才是整个拉普拉塔的精华,这些地方的秩序维持住了,拉普拉塔就还能东山再起,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