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血泪之路(1/1)

枹罕并不是一座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哨塔,屹立在离水与大河交汇的地方。但好歹不是黄土夯成,而是用更为坚固的黑色石头砌起,抬头望去,黑夫能瞥见几张满是杂乱胡须的脸孔从雉堞间向外窥探。

那是李信一年前控制洮西地区后留下的守卒,人不多,一屯五十人,不过,等屯长来拜见李信时,却说只剩下四十八人了。

“五日前,二人一同外出狩猎,便再未返回,下吏一什人去搜寻,却一无所获,或是碰到了猛兽,或是遭遇湟中生羌,被擒杀了……”

李信却不说话,对羌璜点了点头。

羌璜气不打一处来,制止了屯长的讲述:“不必猜了,其中一人确实是坠崖而死,至于另一人,他做了逃兵!”

说着一挥手,士卒便将一个双手被反缚,浑身脏兮兮的秦卒带了上来。

原来,此人见同伴不慎坠崖而死,心生怯意,加上已在这苦寒边地戍守近一年,有些受不了,遂心生逃亡的念头,但也算他倒霉,沿着洮河行走时,竟遇上了李信的队伍,斥候见他形迹可疑,遂将其捕捉,很快就从他的衣裳、验传判断出,这是逃亡的秦卒。

按照军法,逃亡者死,且按照连坐之法,一人逃走,则加刑于其同伍四人,其同伍还剩下的三个人,也遭到了鞭笞,之后还会去逃兵家中,追责其父母家人……

正是靠了这种严苛的军法,这些戍边的秦卒才不至于逃亡大半。

李信也知道戍边士卒的苦,所以在打了一巴掌后,立刻给了他们一颗甜枣吃。

“本将此番来,除了赐汝等衣食犒劳飨士外,便是来更换戍卒的。”

听说很快就要结束戍边的苦日子,枹罕塞全屯四十八人都欢呼雀跃。

让大军在哨塔外围安营扎寨后,李信对黑夫说起了在边外之地设哨戍守之难。

“枹罕距狄道一百八十里,沿途无路,只能顺着洮水缓缓而行。兵卒们戍守于此,衣食都要仰仗狄道每月供应,我虽每月派人过来,但总有接济不上的时候,尤其是入冬之后……”

或是觉得,南方人无法体会羌地冬天的可怕之处,李信让屯长过来,向黑夫展示寒冬留下的战果——一只被冻烂的耳朵。

“还有一根脚趾,下吏这算是轻伤了,那逃兵,直接冻掉了两根手指,一只耳朵只剩肉团!”

虽已入夏,但屯长想起上个冬天就瑟瑟发抖,那时候枹罕塞才刚建好,御寒能力较差,因为大雪封堵了路,狄道三个月无法过来,他们只能省吃俭用,靠射猎充饥,将动物皮毛披在身上,在火堆边挤在一起取暖。

黑夫颔首,他能够理解,越往西,海拔就越高,冬天也越难熬,盛夏时节,在这里只能算凉爽,入秋后,便要披上冬衣了。枹罕已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偶尔能见到牦牛之类的高原物种,牛尚且需要厚厚的皮毛御寒,何况人呢。

这么苦的条件,方圆百里内,都是言语不通的羌戎部落,日子也乏味至极,呆久了,的确会出现精神崩溃的情况。

黑夫也问出了自己的不解:“狄道长城以北,洮水以东地区,膏腴之地不少,洮西虽也有些牧场,但多为山壑苦寒之地,难种五谷,驻军也不易,将军为何非要在枹罕建塞?”

以黑夫这个后世人的眼光看,洮水以西地区,直到两千多年后,也是藏羌聚集的各种民族自治县,也不是进入河西的必经之路,弃之亦不甚惜。

“这枹罕塞,是非建不可!”

但李信接下来,却给黑夫好好上了一课。

“右庶长或听说过,西羌之本,出自三苗,乃姜姓之别也。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羌人的地域,从陇山以西,至于河首,绵地千里,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月氏,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

黑夫在心里画了画地图,发现这一地域,就是后世的半个甘肃了。

羌人在殷周时期的历史,与姜姓四岳深厚的渊源,同周王室的相爱相杀且不追究,羌人与秦的纠葛,一切都得从两百年前的秦厉公时代讲起。

那时候,秦国已霸西戎,因缺少劳动人口,便对陇山以西的羌人诸部大肆打击,抓了不少人去关中做奴隶。

其中一个叫“无弋爰剑”的羌人,便是秦人的隶臣,“无弋”,在羌语里就是奴隶的意思。他的妻子,则是一个受过劓刑,被割了鼻子的羌女。

后来爰剑发动了一批同族之人,从关中逃回,遭秦人追拿,还放火烧山想要烧死他们,众人躲在洞窟里才得以活下来。

逃到陇西后,羌人们听说爰剑在烈火中活了下来,感到惊奇,以为爰剑有神庇佑,便推举他为酋豪。因为在关中生活过,无弋爰剑学会了秦人先进的农耕技术,将其教予羌人,得到羌人敬重和信任,投奔他的曰益增多,遂成最大的部落。

但好景不长,到了爰剑曾孙忍季父做豪酋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于是兵临渭首,扫灭残余的群戎,也对族群日益昌盛的羌人大肆打击,使之四分五裂。

“从那时起,羌人便分成了三部。”

李信让屯长摊开刻画在一张羊皮卷上的地图,指着地图东北角,黄河以东地区道:“部分羌人与群戎混居于此,此为其一,这也是右庶长提议夺取的地方。”

这便是后世的兰州一带了。

李信又指着地图西北角的水道和大湖道:“这是湟中、西海,羌人豪酋忍季父带着部落迁徙至此,河湟羌人最众。”

他的手指随即又指向南方:“又有羌人数部,没有去湟中,而是选择南迁,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进入蜀郡以西,在高山深壑间散居,或为牦牛种,秦称之为越巂羌;或为白马种,秦称之为广汉羌;或为参狼种,秦称之为武都羌……此为其三。”

听完之后,黑夫只觉得,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

羌人的历史,几乎就是一卷被秦奴役,被秦追打的血泪史,而他们被逼得逃离家园,或西或南四散迁徙,简直是一出“血泪之路”。

说完羌人聚居的三大区域后,李信又点着地图最中央的黑框道:“枹罕在此,扼守离水、洮水之间的走廊。”

“走廊?”

“然,离水西面为高山,洮水东面为秦塞,有长城阻隔,唯两水之间地势较低,是羌人迁徙的南北冲要。”

黑夫这下听明白了:“将军在枹罕立塞,除了就近监视湟中诸羌,还想要阻止三地羌人往来联络!?”

“然也!”

李信道:“本尉对湟中并无兴趣,但我以为,羌人四分五裂不足为惧,可若像两百年前一般,在无弋爰剑手下合一,与秦作对,则西羌之患,不亚于当年的义渠!”

他的判断是没问题的,据黑夫所知,虽然眼下羌人看似无害,但再过两百年,至两汉之际,羌人果成大患,整个陇西,甚至连关中都饱受其苦。

而若能增筑枹罕塞,使之变成城池,甚至将长城延伸至此,便相当于隔绝了三地羌人。

黑夫拱手:“将军不以羌人四裂弱小便轻视,真有沉稳大将之风了。”

李信摇了摇头:“信覆军辱国之人,岂敢再狂妄傲慢?”

不过,眼下李信也有发愁的地方,枹罕塞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维持其存在,并改善戍卒生活,勿要再使逃亡的情况出现,却又是一个难处。

再者,这一屯戍卒好不容易才熟悉了本地环境,一岁而更,又换上新人,

“我倒是有一个主意,或能解决这难题。”

在细细了解本地状况后,黑夫也不失时机,提出了一个算不上新颖的想法。

见识过高鞍马镫之利,李信挺期待黑夫源源不断的主意,抱拳道:“信愿闻之!”

“很简单。”

黑夫指着枹罕塞之外,离水边的开阔谷地道:“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