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会面,双方家长正式敲定了文定之日。选了个吉日,就在中秋节之后的八月十九。翌日陶盛川夫妇返回西北,陶骧暂留北平,仍住在陶驷家中。
然三天之后,北平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搅动了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日子。
这一日夜里的兵变,令固若金汤的城门大开,北伐的军队没费一枪一炮便穿城而过,依旧驻扎城外,将北平城围了个滴水不漏。北平政府大楼上悬挂的旗帜被换成了南京政府旗帜——北平政府倒台了。
又过一日,换了旗帜的新政府门前的礼炮声,声声震耳,四九城内处处可闻,似春雷,振聋发聩。
程静漪清早坐在家中,直到礼炮声消弭,一动不动,亦一言不发汊。
宛帔见她发呆,以为她又觉得不痛快。
不想静漪主动开口道:“这回三哥应该很快回来了吧。”
“老早就说要回来,总没有准信儿。”宛帔说朕。
“快回来了。”静漪很肯定的说。
宛帔本没有把静漪的话放在心上,哪知道就在静漪说完这话的当日,家里就收到了之忱的电报。
静漪在杜氏那里看到她欢天喜地的反复念着电报上的那短短的一行字——那是三哥单独给杜氏母亲的电报——她替嫡母高兴,也盼着能早点见到三哥。
就像九哥之慎说的,也许之忱回来,能够帮到她。哪怕一点点的支持,也比她现在孤立无援的好……
杜氏自管高兴了一阵子,又跟宛帔商量着给静漪准备东西。
“好在她们姐妹的嫁妆是一早都预备好了的,如今无非是添置些衣裳。虽然时间还宽裕,能从容些,自然是再从容些,提早些开始预备是应当的。有什么不如意的,也好改去。我前儿让青黛她们去库里翻了翻,我记得还有几十匹好料子,是那年老姑奶奶从南来带的,一直留着也没舍得用,不如给漪儿裁了做衣裳。”杜氏说。
“凭太太做主。就是那些料子也稀罕,如今也没有这样好的东西了。太太不如留着自个儿用。给漪儿,太费了。她年纪小,搁不住这么奢侈。”宛帔低声。老姑奶奶嫁到了南边去,带回来的那些绸缎,有些是前朝的了。她是见过也用过的。
杜氏笑了,说:“我打算可多了,你也得拿些主意。那些料子虽是好东西,花样颜色却都妍丽,给漪儿用是锦上添花,咱们用起来倒确实是搁不住了。你也别有顾虑,三太太要是有什么话说,你就当没听到。回头老七老八出嫁,我自然也有好的给。这些,不是不想给她们,是给她们不合适。现如今流行的,东洋料子,西洋料子,她们喜欢那个。既是喜欢那个,就尽管淘换去。要我说,西洋料子就适合西洋裙子,东洋料子就适合他们的和服,咱们中国人嫁闺女,还是用咱们的绫罗绸缎,才是真材实料。”
静漪听着,倒忍不住点头赞同。
杜氏见她点头,笑着指了指她,跟宛帔说:“你说这孩子不识好歹吗?我说她最识好歹。不过,不是我说你,三太太连日预备老七老八上学去的行李,都车来车往、进进出出忙个不停。预备漪儿出门子这么大的事,你倒是沉得住气。”
宛帔笑着说:“该给她预备的,也都预备的差不多了。再说衣裳什么的,她自个儿也不爱,有一些够穿也就罢了。”
“有你这样做娘的!嫁闺女就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要打发的咱们也高兴了,她也高兴了。她就是再不爱那些,总不成咱们程家嫁过去的闺女,箱底没几件像样的衣裳吧?哎哟,对了,险些忘了这个——小十,有样好东西,我给你留着呢。青黛,豆蔻,去后面抬我那个箱子出来。”杜氏吩咐侍女。
静漪听了半晌,始终没有插话。听说有好东西给她,她才直了直身,想打起精神来。
杜氏正在兴头上,见静漪老是无精打采的模样,忍不住嗔怪的拍她的脸。
等箱子抬来,放在屋子当间儿,杜氏吩咐青黛开了箱子,指着箱子里的东西,说:“你的姐姐们出嫁,我都给了几样东西压箱底。虽然不值什么钱,总是娘家给的,做点儿念想。这是给你的。”
青黛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捧出一样东西来,走到主子们面前来。
是一顶凤冠。
豆蔻从箱子里将霞帔取了出来抖开。
这是一整套的凤冠霞帔。
宛帔看到就说:“这是从前上人的东西,怎么能给漪儿呢。”
“怎么不能给漪儿?”杜氏戴上花镜,仔细看了看面前的凤冠,“我收拾的还算仔细,这些年到我手上也并没糟践了。这也不单是我的主意,前儿我和老爷提了提。老爷说,既然我有这个意思,那就给漪儿吧——你也不用发慌,咱们家哪个姑娘出阁都有。那时候老四出门子,我想给她来着,她说她不要这个,让我留着,说知道我爱这个。我也是想留着自己个儿多看几年。老五老六出门儿,想过给她们谁。可是尽着她们挑,谁也没挑这个。也就留到了这会儿,该当着给漪儿。”杜氏呵呵呵的笑着,心满意足的。
宛帔看看静漪。
静漪正端详着这漂亮的凤冠——这样的款式,是明朝的。她从前是见过的,很小的时候。应就是嫡母说起,四姐出嫁之前的事。她还趴在嫡母的膝上,看四姐将这凤冠戴在头上。四姐真美……四姐出嫁时,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吧?比她现在还要小一些。她还不懂什么,家里热闹的了那么久,什么绫罗绸缎、金银器皿……通通满满上尖,她一个小孩子家,看了只是喜欢。热闹,不过一阵子,四姐出了门,她就知道什么是空落落的感觉了……家庙里供着泛着黄的祖宗画像,每逢大节都要去拜祭。那画中的凤冠霞帔在浓郁的香气和尘气中,从小便让她觉得沉重。但是这样近的看着,精美的让人移不开眼。她手拨了一下帽翅,颤巍巍的,叶儿上的露珠似的,真让人不忍再碰触一下……她觉得自己不能拥有这个,可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谢谢母亲。”
杜氏一听,非常高兴。
“好好儿收着。以后,传给你的闺女啊媳妇的,也是个意思。旁的东西都有限,就是这个我得交待你一下,你留心收着。”她让人把凤冠霞帔收了,吩咐回头送到杏庐去,又说:“今儿下午云裳的师傅来家里量衣裳。听说最近有嫁娶的几家子,都是在云裳做,说是料子又好,样子又时新,满意的很。”
“漪儿的裙褂我已经准备好了。只是陶家不晓得要什么样的婚礼?若是西式婚礼,恐怕还是得准备西式礼服,那个我就做不来了。”宛帔说。
“你自己替她准备的自然是最好的。西式礼服也预备下吧,我已经同黄公使的夫人提过,她说有相熟的朋友在法国,若是需要,选好了图样,把漪儿的尺寸寄过去,最多两个月,也就得了。或者去国际饭店,那里有个法国女人,叫什么来着,开的服装店,专门替各国的公使打理衣装的,请哪位公使夫人说一说,也是可以很快就得的。只是那样未必有法国来的精致——漪儿,你看呢?”杜氏说着自己的打算,问静漪。
静漪说:“还是不要麻烦黄夫人了吧。”她一听到黄公使,自然就是黄誉。想到黄誉,自然就想到黄珍妮。别说她对这婚礼根本没有什么期望,即便是有,她也不想同黄珍妮有任何联络。
“那也好。等着去法国女人那里做吧。”杜氏还是很高兴的张罗着。静漪的平静顺和让她觉得心里加倍的舒坦些。
然而静漪越平静,宛帔倒越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不妥当。
她在同静漪一起离开杜氏住处回杏庐的时候,走在路上,问静漪:“三太太今儿早上说,七小姐和八小姐若是定了亲,是不必等拿到大学文凭的。你是不是还坚持去读书?”
一早在杜氏这里,三太太便说了些话。静漪的婚事让三太太醋意大发,这是众所周知的。况且杜氏嘴上虽不说什么,却比她自己的所出的女儿出嫁时更用心的准备静漪的婚事,就让她又添几分不舒坦。
静漪知道三太太的话句句都是冲着她们母女来的,故此照常当做没有听到。
“娘,既然父亲都做主将我的学籍转回来了,我自然还是要再念几日的。”静漪扶着母亲,走上了一弯小桥。
桥下恰好一叶小舟驶过,在舟上捞着池塘里腐叶的花匠夫妇看到她们,忙行了个礼。
宛帔待那小舟行远,才说:“不如就在家中静心养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