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太子岌可危(1/1)

崔涣离开京兆府官署时,脚步有些蹒跚,一名随从机灵的扶上来,却被他猛的一甩臂膀推了开去。

“老夫还走得动,不须扶!”

大门吱呀呀缓缓关闭,将这位宰相的身影也一并关在了外面。当两扇黑漆木门重重的合在一起,京兆尹崔光远的脸色立时变了,原本挂在嘴角的笑容也消失无踪。

这时一名青袍人从廊下现身,虽然无声无息,崔光远却敏锐的察觉到了扭头看向他。

“秦大夫既然已经决定向太子摊牌,又何故让崔某答应了崔相公的相请,保太子不失呢?”

青袍人却冷然道:

“在下只负责与大尹通报音讯,余者事体一概不知!”

崔光远又笑道:

“不说,不说就以为崔某猜不透大夫的心事吗?太子若有闪失,朝局顷刻就有倾覆的危险,届时长安就成了阉宦和外戚的角斗场,到头来还不是便宜了那些叛军乱党?”

这些话说完,崔光远长长的呼了一口气,他也是不吐不快。自从秦晋率军出征以后,他便时时感觉像坐在了火山口一样,那种无时不刻的危机感令其整夜整夜的难以入眠。人人都道当京官好,尤其像京兆尹这种事权极重的官员,可又有谁了解他此时的心思?哪怕远远的外放当个太守也是心满意足的,只要能远离这处处漩涡的是非之地,保得族人平安就是最大的奢望。

安贼作乱的短短数年以来,崔光远见过了太多的百年家族顷刻间毁灭于一旦,尤其这些惨剧还多是发生在故人同僚的身上,真不知道这种厄运几时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建宁王之死不单单是死了个郡王,而是预示着自从秦晋离开以后,长安朝局那微妙的平衡已经宣告瓦解。接下来也许就是狂风骤雨,但好在秦大夫的密使来的及时,这也说明了秦晋虽然身在洛阳,但仍旧时时关心着长安的局面,这让他心里多少还有些安稳。

崔光远本不是个懦弱的人,让他上阵杀敌,肃清叛乱,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斗争却让他畏之如虎,杀敌平乱的危险也只在阵战上,而这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处在于,稍不留神就有破家灭族的风险。

看着崔涣步履蹒跚又强做坚持的状态,崔光远更是从心底里感到悲凉。时局如此不靖,当权的却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奸佞之徒,李辅国不过是个幸进的阉人,而端坐皇后之位的张氏,更是个心思狠毒的妇人,有这两个人祸乱朝政,崔涣的宰相之位就永远都是名不副实的。

说到底,现在的朝廷一切都已经乱了,没有任何体统可言,唯一可以决定一切的就是哪一方兵强马壮。

李辅国手握左武卫兵权,而张皇后又借着宦官鱼朝恩之手控制着神策军。这两支兵马既拱卫着京畿之地的安危,反过来也成了双方势力争权的筹码。相较之下,规模不过数千的东宫六率则显得渺小的多,太子李豫的尴尬就在于此。

太子手里没有现成可用的兵马,也就只能仰仗于在外征战的神武军。正是因为有着神武军这个强大的奥援,李辅国和张皇后任何一方都不敢明目张胆的与其翻脸。其中,李辅国甚至还在明面上屡屡与太子走的极近。

不过,这种微妙的平衡在建宁王自尽之后已经再也没有维持的基础,张皇后派了他的同族兄弟赶来游说,就是明证之一。

张皇后要对太子动手了。

“大尹在担心什么?”

青袍人忽然发问,崔光远一愣,马上又觉得有些尴尬,因为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心思被对方识破了。原本他也无意隐瞒自己的心思,索性就和盘托出:

“咱们在长安势弱,能,能是他们的对手吗?”

“大尹请放心,裴将军已经在潼关厉兵秣马,一旦他们敢明火执仗的作乱,大军一日间就可以抵达长安城下。所以,只要大尹能保得太子平安,长安就绝乱不了。”

闻言,崔光远点了点头,得到保证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

密室之中,尖利暗哑如鸭叫的声音从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口中频频喷出,引得与之对面而坐的虬髯之任皱眉不已。

“某的左武卫已经调集完毕,只要皇后殿下一声令下,顷刻间就能把秦晋小儿的那些虾兵蟹将一并擒杀了!”

虬髯之人是张皇后的族兄张安,尤其是在秦晋率领神武军离开长安以后,在其族姐的大力支持下逐渐掌握了神策军的主导权,隐隐然成为了取秦晋以代之的另一号人物。

李辅国倒向了张安也是看明白了长安各方力量对比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张安在心里恨透了李辅国这个两面三刀的阉宦,天子康健时他还有强大的靠山,现在天子中风卧床,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哪里还有能力庇护这个残缺不全的阉人呢?

他暗想着,只要李辅国乖乖与之配合,诛杀了秦晋于城中的党羽,便立即以清剿叛逆的名义将此寮诛杀掉,由此彻底掌握长安朝局。

心里打的好主意,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流露,张安抬手虚按了一下。

“大将军这调门可是不低,俺双耳可被震得嗡嗡作响,不过声若惊雷必不是寻常之人,家姐看中的正是大将军这一点。”

说着话,张安裂开嘴笑了,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大黄牙,继而问道:

“听说东宫六率已经在暗暗集结?大将军可要尽快行事。”

“集结又如何?某这就令左武卫将这些杂鱼一网打尽!”

李辅国这番话可不是夸海口,左武卫的底子是有一部分是曾经参加过长安守卫战的民兵,还有一部分是从投降的叛军中挑选而来的精锐,可说都是上阵见过血,甚至杀人无数的精兵。而太子的东宫六率则是在长安守卫战之后招募的良家子,而且这些良家子多数都没有阵战经验。

如此一来,双方的实力自然高下立判。

“如此甚好!”

张安的脸上露出阵阵冷笑,他的眼线耳目遍布东宫,崔涣和太子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自然,崔涣给太子李豫的那三点建议也一字不差的清楚知道。李辅国在得知建宁王自尽的消息以后,主动请缨,欲以擒杀秦晋的党羽作为投名状,张安当然乐观其成。

子正初刻,宵禁的长安城本该是一片漆黑,但忽然间,团团火光由城北方向暗暗翻腾,片刻功夫,火势就冲天而起,照亮了大半个长安城。随着火光大盛,整座长安城似乎都陷入了惶恐与不安当中。

“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左武卫强攻,东宫六率不敌……”

事到临头,李豫反而不再慌张,他看似稳稳的端坐在书案之后,极力的控制着发抖的身体。

“东宫六率都是千挑万选的勇士,怎么连半个时辰都不到就,就……”

话才打了结,便又有人慌张飞奔来报:

“殿下,左武卫军破宫了……”

与此同时,六率左监门浑身浴血,夺门而入。

“宫门失守,东宫眼看不保,殿下快随末将离开!”

李豫却不愿离开,他虽然害怕,但身为皇子却有着最基本的自尊,假如当真败了,就算逃出东宫也逃不出巍巍长安城,与其向老鼠一样东躲西藏,不如坦荡就戮,至少后世史家会给他写上慨然就义的一笔。

“我不走,哪里都不去,我要亲眼看着这些乱贼是如何弑杀大唐太子的!”

耳听得外面杀声越来越近,又见太子如此倔强,左监门急坏了,忽然灵机一动。

“殿下可入太极宫,太上皇尚在宫中,说不定,说不定还能拖上一时半刻!”

这句话正中李豫下怀,又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相信崔涣一定会阻止人马反扑,只要自己坚持得住,便未必不能有转机。

“既如此,也只能惊扰皇祖父了!走,进太极宫!”

东宫与太极宫本为一体,两者间有宫门相连,李豫在六率军士的护持下出了顺义门,直奔武德门而去。好在太极宫的守卫极是稀松,东宫六率的军士们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轻而易举的进了太极宫。

太极宫初建时本是皇帝起居办公之所,但自打大明宫兴建以后,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地位,成为事实上的冷宫。李亨继位后,将李隆基从蜀中迎回长安,又怕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危及自己的地位,便强行将其迁入宫墙深重的太极宫幽禁。由此而后,这位御极天下四十余载的太平天子就成了诺大宫城中唯一的囚徒。

刚刚入秋,夏季闷热如火炉的甘露殿便已经阴冷入骨。卧榻上,李隆基的身上紧紧裹着一层锦被,起起伏伏的鼾声陡而停止,干枯如树枝的手从被子里伸出来,半边老脸上的沟壑内满是口水,他擦了一把,却觉得总也擦不完一般。

隐隐间,殿外似有异响传来,李隆基颤巍巍坐起,拨开披散在面前的花白乱发,努力睁开干枯浑浊的眼睛,诺大殿内只点着盏如豆的油灯,昏暗的火苗只能照亮尺把方寸之地,余者虚空之处尽是黑暗,叠影重重,仿佛有着数不清的怪物就隐匿在这黑暗中,张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