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顺利拿下(1/1)

周明章问了下方知行,从金云帆提供的候选目标了选了一家银行,另外又找了一名擅长收购的律师,加上金云帆组成了一支小团队,找了家酒店,开始讨论这次收购的目标。

金云帆没想到周明章这么快就定好了目标,这会让他减少一部分收入,不过既然雇主已经决定了,那也不适合多说,只能按照周明章吩咐的去办。

在接到电话之后,他就紧急收集了一些资料,银行代表和律师也没有空手而来,三人就着简单的资料开始分析目前的情况。

“周先生,根据资料显示,日出出版社近些年的经营状况并不好,母公司一直在缩减出版社的规模,不断抽走利润,让它们的经营出现了下滑,不过这家出版社的骨干团队还算完整,客户网络尚且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收购价值。”金云帆刚才在路上抓紧时间做了功课。

“现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这家出版社的母公司,也就是黄氏集团有没有出售的意愿;其次,日出出版社之前一直是负债经营,公司的债务不少,这一点必须考虑进去;最后,收购这家公司所需的资金虽然不多,可也不是您目前所拥有的数额可以解决的。”银行的代表李宏毅紧跟着说道。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既然他肯来,那就说明这些困难并不是没办法解决的,同时,困难就意味着机会,看样子他又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赚上一笔了。

“日出出版社的股权结构比较简单,并没有太多的法律纠纷,处理起来很容易。”律师周云意就不像他俩这么开心了,业务简单就意味着他发挥的空间不大,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相较于这次的业务,他反倒对周明章本人更感兴趣。

如此年轻就创作出双钻石级别的热卖曲目,今后少不了要打版权方面的官司,在这方面他可是专家,为了日后的长远利益,这次的任务也一定要做好。

“关于第一点,我恰好有一位同学是黄氏集团的嫡系成员,根据她所透露的消息,在集团公司转型之后,他们一直有出售出版社的意愿,这一点应该不是问题,如果不行的话,咱们到时候再换一家就可以了。”周明章也不是非这家不可,之所以首先选择日出出版社,无非是有黄羽萱这一层关系,另外通过齐妙的描述,对出版社的印象不错罢了。

“第二点,我希望能够看到你们的详细报告,还有专业评估。”债务并不是什么难解决的事情,如果愿意承担债务,收购价格还会下降。

“至于第三点么,那就是你们考虑的事情,我想以你们的能力,肯定能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对于资金的问题,周明章也不担心,虽然他现在账上只有三千多万,可于若英的专辑还在热卖之中,后继还会提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收入,远期收入加起来,绝对要超出日出出版社的市值。

“周先生看得通透,既然这样,就没问题了,剩下的事情我们可以解决,我们先详细核算日出出版社的价值,拿出一个靠谱的收购数字来,如果资金有所短缺,周先生可以用您手里的歌曲版权作抵押,我们会为您提供贷款。”李宏毅干笑两声,其实这才是他的目的。

收购业务的顾问费赚一笔,贷款的利息赚一笔,日后出版社继续发展同样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他可能是这三人中收入最丰厚的了,怪不得商人们一提起银行就满腹的怨气。

“那好,你们先回去准备,我等你们拿出最终的方案。”又听这三人分析了一番,周明章对日出出版社的情况就更了解了。

这些专业人员都是做熟了的,这项业务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已,没过几天,收购方案就拿出来了。

周明章再次约见黄立信,他对周明章所提供的方案大体上还算满意,很快就达成了初步的意向,随后两支团队的专业人士齐齐上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经过一个星期的连夜谈判,最终周明章不想再继续纠缠下去了,以七千四百五十万的代价敲定了这次收购,同时出版社之前遗留下来的一千二百万债务也由周明章承担。

也就是说,为了拿下日出出版社,周明章总共付出了八千六百五十万的代价,他刚刚又拿到了麦田公司支付的第二笔版税,账户余额累积到了四千多万,可距离这一数字还差四千来万。

这时候,银行就派上用场了,那一千二百万的债务还没有到偿还期,暂且不急,不过在收购之后,出版社还需要投入新的资金,所以周明章用歌曲版权作抵押,一口气贷了五千万的款项。

鉴于于若英专辑的热卖,这几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银行以最快速度把贷款批了下来。

周明章和黄立信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这天起,日出出版社就归周明章所有了。

参加这次签约仪式的人里,最为郁闷的就数黄顺意了,他没有想到刚被他轻飘飘打发走的新人作者,一转身就成了出版社的老板。

黄顺意带着他的嫡系走人,据说被黄氏集团发配到了某个海外公司,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在新乡见不到他了。

在谈判的这段时间里,周明章对日出出版社的人员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他没有做太多的变动,让之前的副社长何建一担任社长职务,其余员工大都进行了挽留,并且给全体员工加薪百分之十,算是稳住了团队。

人员稳定之后,就该关心业务的问题了,周明章再次将自己的稿子拿了出来,“好了,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出版社的重点任务就是这本书了!”

“好,我马上就召集人手开始前期准备。”何建一怀着复杂的心情,将出版社的骨干召集到一起开会,开始讨论周明章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