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大战终结(1/1)

丧失了海军和白鹰国这个有力的盟友,条顿国就已经失去了获胜的可能,如今他们除了决死一战就只能投降了。希斯勒是个疯狂的人,也是个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认输的人,尽管从各条战线上都传来了失败的消息,他却没有任何投降的想法。

华兰军很快在撒尔三岛集结起大军,在加莱地区展开了登陆作战,伞兵两个军的兵力,在敌军阵地后方实施空降,与其同时在空军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从大型滚装船上起飞的直升机部队携带两个师实施机降作战。

新的作战模式让条顿军无所适从,直接降落在海岸防线侧后的机降部队配合着伞兵,将条顿军的后方绞成了一团乱麻。通讯被切断、补给被切断、没有了援军和指挥部的命令,前线条顿军只能凭借工事死守海岸,然而北华级战列舰那420毫米口径的主炮开始对岸炮击,注定了条顿军钢筋混凝土工事只不过是浮云而已。

在摧毁了希斯勒多年构筑的风暴洋防线之后,华兰军集结上百万部队突入高卢国境内,向着整个西大陆的四面八方突进。条顿军已经失去了所有希望,常年的战争消耗了太多的精锐士兵,如今西线用于抵抗的部队虽然尚有六十多万,但大多数都是刚刚紧急入伍的新兵,他们之中甚至有不少是希斯勒青年团的团员,普遍只有十六七岁而已。

华兰国的人口和经济优势暴露无遗,已经拥有近十五亿人口的华兰国,在能够保证国内生产满负荷开动的情况下,还能轻松抽调数千万士兵用于作战,而这一切却不会影响国家的任何运作。仗打到这个时候,条顿国的农业已经几乎被摧毁,士兵们也只能啃着黑面包作战,华兰国却仍然是物资丰富,粮食充足,百姓们没有冻饿之苦。除了因为打仗让工作时间延长以外,他们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条顿国的全境已经处于华兰空军频繁的战略轰炸之下,各飞机工厂持续减产,那些原来威风凛凛的喷气式战斗机,即使能够生产出来,也没有油料可以开动了。原本充满现代气息的机械化部队,此刻因为缺乏燃油而变成了步兵。更可怕的是因为缺少燃料,虽然已经入冬,多数条顿人还没有过冬的煤炭,如果照这样下去,至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多少能够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希斯勒却放不下自己的梦想,依然要求各条战线坚守阵地,务必挡住华兰军的进攻。国内的将军们开始串联起来,他们不想做希斯勒的陪葬品,很快条顿军内部爆发了内战,整个战场已经处于混乱之中。

希斯勒最终死于叛军的进攻,他和条顿国家社会工人党的所有高官几乎都死于乱兵对柏林的进攻。新政府由保罗斯元帅和邓尼茨元帅联合建立,他们当即宣布向华兰军投降接受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华兰国为首的东盟全面胜利而告终。

1945年的新年,华兰国各地鞭炮齐鸣,百姓们欢天喜地的庆祝国家取得了最后胜利,而在这一年的新年致辞上,总统谢明爵除了宣布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外,还曝出了一个惊天的大消息。华兰国已经发射超过七十颗各种卫星,并建立了近地轨道和深空两个空间站,送上太空的宇航员已经达到350余人。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原本犹如天方夜谭般的太空,居然被华兰国暗中征服了。很快华兰国就出版了这些年华兰国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回顾连载,讲述航天人艰辛的发展历程,民众们这才知道原来祖国竟然已经这般强大。

很快关于天文、太空方面的书籍在国内热销,民众们很快忘记了战争的伤痛,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未来上。科幻小说因此大行其道,华兰国的文化与科技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个时候,国家政府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战后的清算工作。西大陆所有的白种人,包括撒尔三岛的居民都被迁居到新大陆,他们将在原来加拿大和白鹰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数百个新的国家。

新大陆南方的几个跟随白鹰国的大国被肢解成数百个小国,墨西拿也重新立国了,它与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几个国家,成为了华兰国驻新大陆属地的支撑点,帮助华兰国掌控新大陆的局面。倭族人也被整体搬迁到那里,他们在原来德克萨斯州附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用于监视新大陆北方。

一些危险的种族都被放在了已经失去全部科技与工业体系的新大陆,他们将在那里重新回到原始的农业社会,建立落后而贫穷的国家,而因为国家之间的互相牵制,那里可以达到动态的平衡,将再也无法威胁到华兰民族的强盛。

南大陆上的纷争又持续了百年,艾森豪威尔与隆美尔拒绝投降,他们率领自己的部队隐没于南大陆的蛮荒之地,与当地土著人组成的众多国家开战,直到很多年以后,他们的混血后代彻底融入整个南大陆。

李隆郅和刘士奇的乌托邦主义试验最终未能成功,因为生产力的不足与土著居民中部落林立,乌托邦主义的美好生活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成功。现实的实行情况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按需分配方式,让多数人变得好吃懒做,粮食产量反而在直线下降,到了最后所有人都在埋怨政府。这样的反面教育让他们发现,如今华兰国的体制才更加健康更加接近于完美的乌托邦主义社会。

在党内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周伍豪、李隆郅、刘士奇、任培国等华兰共社党的高层一起来见赵守宏。对于这些人的到来,赵守宏似乎一点也不意外,他热情的将这些人让进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