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围歼希军(1/1)

随后凯末尔宣布斯曼帝国终结,斯曼共和国成立,他担任紧急状态下的第一任军政府执政官,并自任为元帅。国家宪法随后颁布,其中的条款完全按照西大陆诸国的法律制定,这份宪法让斯曼共和国的广大民众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至少从表面上杜绝了压迫与剥削的产生。

在这份宪法公布之后,全国人民都兴奋了起来,他们自觉的为了保护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与希腊军展开了战斗。凯末尔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是在希腊军逼近安卡拉的短短时间内完成的。

当希腊军对抵达安卡拉城下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已经是一支拥有强大战斗意志的军队。为了牵制住希腊军队,让他们有时间整合新到手的三十万阿拉伯军队,凯末尔将自己手中力量的大部分共三万余人布置在安卡拉城外,迎接十万希军的进攻。

为了能够尽可能拖延时间,斯曼军挖掘了绵延极广的战壕,各地斯曼百姓也都被动员起来,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正规军作战。一些斯曼民间的年轻人甚至拿起武器,与正规军并肩作战。

希军的装备都是斯曼帝国在大战中的剩余库存,所以重武器并不是非常多。当希军利用不多的火炮进行了炮火准备,步兵开始冲锋的时候,斯曼军的机枪打破了沉寂,让希军颇为措手不及。

在之前的战斗中,希腊军遇到的抵抗较少,甚至连攻克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也没有遭遇像样的战斗。本来以为新迁入的战时首都安卡拉也会一样,可是如今当他们面对坚固的斯曼军防线,这些作战过分轻松的希军才意识到,原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也有这样强悍的守备力量。

战斗在激烈的进行着,武器与兵力都处于劣势的斯曼军顶住对方强大的炮火压力,顽强坚守着阵地,六天时间他们没有让对方前进一步。抓住这段时间,凯末尔迅速整合阿拉伯军,很快将军权掌控到自己手中。

希军的处境似乎越来越不利,前面的敌军战线难以攻克,在补给线上又出现了一些人数不等的斯曼游击队。尽管撒尔人加强了保护,但袭击后勤补给线事情仍然无法杜绝。希军的后勤压力越来越大,而他们却被阻止在安卡拉城外不得寸进。

希军总指挥并不知道,这还不算是他所要经历的全部倒霉事,因为凯末尔的反击很快就来了。最先进行反击的,自然是动作最快的空军。尽管凯末尔得到的一百架飞机,都是索普维斯沙锥鸟战斗机,不过这种战斗机也有四个能挂十公斤炸弹的挂架。

这些小挂架载重量不高,携带的炸弹威力不足,但对付暴露在外面的步兵已经足够了。这一次斯曼空军全体出动,一百架索普维斯沙锥鸟战斗机遮天蔽日而来,密集的小型炸弹接连落入了希军的进攻阵型之中。

随着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希军的冲锋队伍被打乱了。那些投弹完毕的斯曼战斗机仍然意犹未尽,他们一个个低速俯冲下来,直到飞机贴着地面仅有十几米的高度才拉成水平。借着飞机一掠而过的时机,飞机上并列安装的两挺维克斯机枪同时发出怒吼,在希军的冲锋队伍中犁出两道血槽。

一架架飞机接连俯冲,打得希军乱作一团。很快马达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上百辆马克VIII国际型坦克从战壕后面开了出来。车载的五十七毫米加农炮与七点九二毫米哈乞开斯机枪同时喷射出火焰,希军遭到了一边倒的屠杀。

见到冲锋队伍损失惨重,希军司令立刻命令撤退,然而这道命令已经晚了,希军的结局已经注定了。在希腊士兵们两侧的旷野上,翻腾起大团的烟尘,很快数百辆马克VIII国际型坦克、兰开斯特装甲车和携带着一百三十毫米口径火炮的马克I型炮车蜂拥而至,从侧翼快速屠杀着希腊人的生命。

“顶住,坚守阵地,谁也不许逃跑。”希军军官们挥舞着手枪,大声呵斥着。一些忠勇的希腊士兵也发挥出忘我精神,怀抱手榴弹冲向坦克。但是在拥有同轴机枪的坦克面前,这样的慷慨赴死没有多大意义。面对还不如坦克数量多的希军敢死队,机枪的重点照顾让他们毫无机会。

在敢死队遭到屠杀之后,希军已经彻底没有了对抗坦克的机会。面对着隆隆而来的钢铁怪兽,希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了。兵败如山倒,到了这个时候军官的呵斥已经失去了作用,希腊人放弃了一切抵抗,他们所想的只有逃跑,要在这些钢铁怪兽追上自己之前,尽可能快得逃跑。然而人的两条腿如何能赛过车轮与履带,他们很快遭到了无情的碾压,那些拒不投降的少量官兵很快被消灭殆尽。

犹如赶羊一般的追击战,在坦克和装甲车的合围下,自知没有机会的希军官兵只好投降。凯末尔将军利用正面吸引对方主力,从两翼迂回包抄的方式,一举将十万希军消灭,而此时在后面押运粮食的撒尔人还茫然不知。

被当做雇佣军的撒尔军三千人,此时正护送着装满粮食的一辆辆大车和骆驼,艰难的向安卡拉前线进发。因为斯曼人在撤退途中,拆毁了全部铁路,撒尔人只好用起了古老的运输工具。

一路上撒尔人拉成散兵线,保护着这些粮食,撒尔军指挥官很清楚,这些粮食一旦失陷前线希军就有可能崩溃,所以他们倍加小心。撒尔指挥官光顾着粮食的安全了,他却并不清楚,有一支敌人的军队早已将目标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作为一支特种部队,阿拉伯营来斯曼共和国的目的可不是来打正规战的。他们此来最大的任务就是抓捕撒尔人,以证明撒尔人正在卑鄙的介入到地区战争中,这样可以给斯曼共和国以宣战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