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东面的战况已经十分激烈。因为光海城附近地区,以及九江的鄱阳湖地区都是由赵守宏所占据,革命军和北域军只能在安庆到文海城一线捉对厮杀。过窄的战线造成了军队密度过大,这样的结果造成双方厮杀异常惨烈。
李烈钧表现的最为积极,他的江左省军配合柏文蔚的江南省军联合出击,兵锋直指合肥。此时驻守合肥的是张勋手下张文生。听说两路大军十余万人会攻合肥,他一面向张勋求援,一面将手下两个团的新军开出城外,面向南方靠着巢湖沿肥水布置阵地。
李烈钧带兵抵达,立刻发起了进攻。一个团的革命军在自家炮火的掩护下,以临时制作的木筏渡河。张文生镇定自若,指挥着北域军用机枪火力封锁河面,压制着对方的进攻,双方战斗异常激烈。
革命军士气高昂,他们冒着弹雨不顾生死的发动冲锋,但是北域军的马克式重机枪部署在前沿阵地,以交叉火力封锁了渡口,打得革命军战士纷纷毙命。一个筏子还未撑到河中间,其上已经没有了活人,鲜血很快浸润了肥水,整个河流都变成了血红色。
李烈钧丝毫也不顾及伤亡,他命令江左省革命军以团为单位,向着肥水发起轮番进攻。战斗进行了两天,结果江左省军死伤惨重,却始终无法渡河成功。看着手下的部队越打越少,许多团都折损超过两成,李烈钧感到十分棘手,更可怕的是弹药已经不多了。
革命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武器装备不足,江左省军虽然号称七万,但这其中水分极大,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甚至还拿着梭镖,即使有枪的士兵,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老套筒、夏口造、快利枪、马蒂尼、黎意枪,甚至还有不少古旧的前膛火枪和抬枪。
全军的火炮只有十二门,这其中只有四门是克虏伯式山炮,其他的几门火炮都是国内制造局所自产,还有三门是后金时期的土炮,平时只能装个样子,实际上根本打不过河去。
就算这些武器,弹药也十分匮乏,每次作战都是要数着用炮弹,生怕弹药打光了,自己就没有重火力了。李烈钧将全军仅有的五挺马克式重机枪全都摆到了渡口处,对着河岸上的北域军疯狂扫射,但很快革命军的火力就被对岸的机枪所压制,双方都在用泼水般的子弹对射。
肥水河畔的战斗陷入胶着,李烈钧持续增兵,誓要渡过肥水,而张文生也丝毫不敢怠慢。就在此时,江南省军却在白山镇集结,他们捆扎了大量木筏,准备渡过巢湖。柏文蔚亲自率领了两万士兵打算偷渡巢湖,从北域军的后方掩杀上去一举攻占合肥,以打通与文海城的联系,从侧后威胁齐鲁的北域军。
“启禀都督,渡河准备已经完成了。”一名军官跑过来说道。
“很好,立刻渡河进攻合肥,今天晚上我要在合肥城内睡觉。”柏文蔚哈哈大笑着命令道。这次的计划他认为非常绝妙,只要自己偷袭成功,就能够一举拿下重镇合肥,甚至是挥军进攻齐鲁。
此时柏文蔚颇有些名将的感觉,幻想着自己挥军北进,一路攻城略地直达帝都。成为北伐元勋之后,自己将入驻帝都,金钱与荣誉地位接踵而至。
“都督,我们的人已经过去了,咱们也走吧。”副官在一旁说道。
被打断思绪的柏文蔚挺挺胸脯,用马鞭轻轻抽了抽马裤,对着身旁的副官和卫兵道:“好,咱们渡河。”迈开大步,柏文蔚感觉革命元勋的位置就在眼前,高官厚禄已经触手可及了。
就在此时,一个骑着快马的骑士急速奔来,他连人带马犹如刚从水里捞起一般,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疾驰。快马来到柏文蔚身边一个急停,随后骑士翻身下马,将一份文件送到他身边急声道:“都督大事不好了,胡万泰和孙多森宣布驱逐都督,拥戴袁隗。他们已经封锁了江南省边境,不许我们回去了。”
“什么?”柏文蔚失声惊叫,连马鞭掉在地上了也没有察觉。
两人说的声音都很大,附近的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江南省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和民政部长孙多森宣布重新拥袁,驱逐柏文蔚的消息犹如长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全军。等到柏文蔚反应过来,想要封锁消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听说老家回不去了,军心不稳是必然的。江南省军多半都受胡万泰的控制,如今听说其反了柏文蔚,一些胡万泰的部属甚至不听命令,拉着自己的队伍脱离大队,向着江南方向撤退。
仅仅半天时间,柏文蔚手下逃散一空,他从‘准革命元勋’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叹了一口气,柏文蔚也不与李烈钧打招呼,带着自己的卫队灰溜溜的向着文海城逃去。
并不知道自己派出的那一支奇兵已经灰飞烟灭,李烈钧依然在肥水河畔坚持进攻,企图以强大的攻势拖住张文生所部,等待着自家援军前后夹击。战事一连进行了四天,就连张文生就觉察出了一丝不对,对方的进攻伤亡很大却始终坚持,这其中似乎有些不对。
李烈钧攻势猛烈,张文生抽不出人手来。他只好派出一些侦察兵,沿着巢湖沿岸巡查,以搜索可能出现的危机。让张文生奇怪的是,一连几天的侦察,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以为自己派出的人太少,漏过了异常情况。随后他又派出了三倍的人手,犹如过筛子一般,将合肥周围的所有区域都调查了一遍,依然没有异动。
因为时间过长,李烈钧也支持不住了,江左省军的进攻强度也降了下来。李烈钧非常奇怪,为什么柏文蔚与他的大军突然失踪,再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他开始有些担心,生怕友军将自己晾在这里,让江左省军孤军深入得不到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