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一 苍狼之牙(1/1)

正当苏成栋带着辽东军在高丽境内作战时,远在漠北的阿比契力尔早已得到了这个消息。这正是他苦等了整整一年的机会,一个一雪去年龙城沦陷之耻的机会。

由于细作的工作得力,如今阿比契力尔得到的情报较之过去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也就给了他更多的制定作战计划和准备战争的时间。得到辽东军进军高丽的消息之后,几乎在一夕之间,漫山遍野的突契骑兵便开始动了起来。

入秋时分,辽西地区就发现了大量突契军队活动迹象。为了不给苏成栋增加后顾之忧,老将何灵独自面对了这一局面。但是很快他便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此次突契的来袭非同小可,初步估计敌军兵力约有十万之众。这说明突契的情报系统非常准确有效,如果不是在第一时间截获辽东军主力尽出的情报,突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做出反应的。这比老将军预料的情况要糟糕得多。因此他不得不上书向朝廷告急,同时也修书一封知会幽州防御使杨莲,一方面请他做好御敌准备,同时也请他及时派兵协助防守。

突契的进攻一如既往迅猛而突然,辽西大片地区相继告︽★,破,求援的书信像雪片一样飞到何灵的桌案前面。如果说老将何灵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在他步入老年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后辈们的非同凡响,他明白自己论起指挥大军千里转战的才能比不上常邈,薛伯仁;论武艺比不过高定边。卢清翰;论机灵狡黠比不上王汉新,苏成栋。而自己现在的对手阿比契力尔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他的身上可以说有上述这些人物的全部优点。而他手上既无优势兵力。也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将领,所以他最大的武器在于这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老成稳重。

因此,何灵对于目前的不利并不焦急,只是一如往常的指挥若定。他对部下只有一句话:保护好百姓,依托城墙坚守,不可自乱阵脚,不可轻易出击,等待援军。

像这种命令如果在别人嘴里说出,难免会有人讥笑其为畏敌如虎。裹足不前,可是由辽东都护老将何灵嘴里说出来份量就大不一样,何况他那镇定自若并不是靠装就能装得出来的,因此人心反而因此稳定下来。就其结果而言,反倒是最好的一个。因为如果换成像华猛和盖言晓这样的猛将指挥的话,恐怕会忍不住救援被困的部下而陷入不得不与突契骑兵进行野战的窘境了。

但是兵力的单薄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辽西各地坚守的部队无一例外的陷入了苦战之中,如果不是因为突契军队不擅长攻城拔寨的话,那么整片辽西地区就都有陷落的可能了。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新情况的发生改变了战局,那就是幽州方面的援军到了。

杨莲在接到何灵的告急文书后,一边加强了戒备,一边和朱天顺商量应对策略。朱天顺认为对付机动性极强的突契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托城池坚守,因此先做好自身的防御工作是最为优先的。好在过去几年中幽州地区的防御工作从来没有停歇过,因此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不过朱天顺也指出。辽东军兵力不足这是个事实,而幽州兵也有相当一部分跟随这郑梦龙协助苏成栋行动。因此兵力上也并不宽裕,可是还是要组织一支军队随时准备策应辽东军。

当然。这支部队不在危急关头是不必动用的,那只有在突契军有可能切断辽东军与幽州军的联系的时候才能动用——必须确保两军之间陆上通道的畅通,因为现在水路上的船只多半都在高丽作战。

对此杨莲完全同意,原本就是文官出身的他在军事上几乎是完全委任给朱天顺和郑梦龙的。朱天顺立即着手从各处抽调起来一支一万人的别动部队,以及相关的物资,随时候命。

可是事态的发展正如朱天顺所担心的,突契军的进攻虽然铺得很开,可是只要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来他们的进攻重点正是意在切断辽东军与幽州军的联络。发现事态严重,朱天顺立即请求杨莲同意,然后亲自指挥别动队增援辽东。

可惜这恰恰中了阿比契力尔的计,突契军正张开了大网等着朱天顺自投罗网呢。出关后不久朱天顺部便遭遇到了突契骑兵的围攻,好在朱天顺指挥得当,及时依托了地形之便固守才没有被全部吃掉,可是却陷入了突契人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

阿比契力尔的目标并不是一口吃掉朱天顺的一万人,事实上吃掉这一万人对于整个战局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帮助,而阿比契力尔的实际目标则是朱天顺这个人。困住了朱天顺,也就等于剥夺了幽州军的头脑,杨莲是个文官出身的人,不管他多么有军事指挥头脑(阿比契力尔至今仍然认为幽州的杨莲就是当年他遇到的那个伍思成,始终认为这是个劲敌),他在军中的威望却不会有朱天顺那么高,对于军队的掌握也不可能像朱天顺那样驾轻就熟。因此一旦困住了朱天顺,他的作战重心就立即偏移到了幽州方面。几天以后,等到何灵发觉突契军的攻势放缓的时候,突契的主力已经南下开始了对幽州的进攻。

面对这一情况,杨莲的确有些应接不暇。虽然对于突契的进攻早有各类应对方案,杨莲本身也不是个死脑筋的人,要实施起来他完全可以做到灵活应用。可是杨莲身为文人却缺乏了一份当机立断的果敢和镇定,因此就算他下达的命令并没有任何失误的地方,可是部下们对于这位防御使的信心却并不高,士气始终提振不起来。结果杨莲没输在指挥上,却输在了士气上,局面开始变得越来越举步维艰起来。

一旦战局的演化超过了之前制定的计划范围,那么杨莲将无法做出最有效的判断,而且手下的将领们也对长官的指挥信心不足,那么局面就会失去控制。就在这个当口,援军终于赶到了,那便是太原经略使,忠武将军薛伯仁的大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