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哈老财(1/1)

王二牛带领一众把式恭恭敬敬地受领了力德尔爷新颁布的尺子,捧着柳木棍肃穆地离开了爷的窝棚。

转过路口,估计力德尔爷看不见了,把式们立刻你争我抢乱成一团,有人拿了草绳量出一丈的长度,一路小跑着开始量地,估摸议论一亩地的大小。

早起的百姓纷纷参与,一时间铁木营里讨论的都是分田分地,百丈为一亩,“天造地设之尺”是大地周长的十二千万分之一,一个方尺不多不少正好装水一千两。

消息越传越神,有人却不相信。

哈老财就不信。

哈老财原本是陕西延安府府谷县的一个小财主,家里有百十亩地,还在县城开了一间粮铺子。

府谷县城过了黄河就是山西河曲,两地都是边关商贸重镇。自打哈老财爷爷那一辈,朝廷行了“开中法”,准许民间商人运粮到边镇换“盐引”,府谷、河曲的粮食生意就越来越旺,哈家的家境也渐渐地有了起色。

等到哈老财这一辈,哈老财辞退了粮铺子里的账房先生,自己亲自操算盘,天天盯着铺子生意,居然扩大了门面,十天半月的哈家就能吃上一顿白面!

每到吃白面的这顿,哈老财举个大老碗,蹲在铺子门面前头的石碾子上,

拿双长筷子,挑啊,拌啊,拌啊,挑啊,每筷子挑得都有一尺高,就是不吃,就是给人看。

每回不把白面拌上半个时辰,哈老财的面就吃不到嘴里。

一来二去,哈老财就得下了“哈老财”这个名号。

“哈”,作为一个姓,宋朝《百家姓》里就有。

“哈”,在陕西话里,有几个意思。

如果说一个人眼睛看不见,就是这个人“眼哈”;

如果说一个人耳朵听不见,就是这个人“耳朵哈”;

如果说一个人鼻子闻不见,就是这个人“鼻子哈”;

对于“哈老财”当街吃白面的行为,大家伙的一致意见,是他“心哈”,“哈得很”,“遭人嫉恨”。

可惜哈老财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

崇祯皇帝一登基,延安府就开始闹饥荒,紧接着就是流民起事、边军兵变,哈老财的粮铺子被抢了几回。

生意做不下去,哈老财关了铺子,收拾了行李,带着全家过黄河去山西避祸。没成想碰上了延绥巡抚洪承畴的“洪兵”,结果“洪兵”一下子把哈家几辈子的积蓄都给抢了,家从此也破了。

哈老财一路辗转,跟着流民流落到狼山川。

昨夜日塌天来找他,说是营里要成立一个商队,“滑头鬼”掌头柜,缺个账房先生,想请他出马。

哈老财没同意。

“滑头鬼”不过是个掌柜的,自己会两手打算盘,凭着精打细算也曾经积攒起一份家业,好赖也算是个“财东”,怎么能屈居一个掌柜的手下?

——除非是力德尔爷亲自来请,这事才有的商量。

可是左等右等,力德尔爷就是不来。

倒是这越传越神的“天造地设之尺”来了。

营里传言,这尺子是力德尔爷在天上的时候亲自飞到天边量下的,当时力德尔爷把尺子的长度记在了“天书”里,今早起王二牛苦苦恳求,爷才露了天机。

哈老财心下不信,认定是没见识的流民以讹传讹。

大地周长是多长谁也没见过,你说十二千万分之一也好,二十千万分之一也好,总归是没人能知道对错。

一个方尺装满水恰恰是一千两,这个可骗不了明白人!

哈老财便也去比了一个“天地之尺”回来,用自己的皮尺量过,劈劈啪啪一打了阵算盘,得出新尺一寸的长度。

——既然一方尺装满水是一千两,那么一寸长、一寸宽、一寸高的一“方寸”装满水必然是一两。

哈老财找出自家祖传几代的装油瓷瓶。哈家家规严,一顿饭放油多少都是有定数的,所以哈家的油瓶子也特别,上下一般粗,瓶身内壁还刻有记号。

哈老财又是猛打一阵算盘,然后在油瓶子内壁两个记号之间点了个印记。到这个印记,瓶子里的水不多不少正好便是一“方寸”。

哈老财用称银子的称,仔细称了空瓶的重量。

在瓶中缓缓加入清水,到了印记立刻停止。

再称瓶子重量,哈老财心下大骇,啪嗒一下瓶子掉在地上。

装水的瓶子,不多不少,比空瓶重了一两!

呆愣片刻,哈老财重重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转身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