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反戈一击(1/1)

3000字,一更

曹操的命令很快的传导张辽和夏侯惇手中,二人也很忠实的执行了曹操的命令,对袁谭礼遇有加。

总而言之,袁谭的投降仪式更像一个会军仪式,很盛大,很热烈。

接下来就是李重和曹操的分赃盛宴了,李重很大度的表示,自己对河间郡、清河郡、渤海郡没有兴趣,自己要撤兵攻打中山国(中山郡),将这三个郡交付给张辽。

而曹操也投桃报李,表示自己前去辽东教训乌桓鲜卑等异族,占领北平,剑指公孙度,对蓟城以西的土地没有染指之意。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李重非常迅速的撤回安平郡,转攻中山国,等待和太史慈夹击袁熙,同样,李重也不打算亲征中山国了,带领大军的任务交给了高顺,这个调动随让人有些诧异,但也没造成什么影响。

李重坐镇邺城,也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李重准备插手中原的争斗了。

是准备,不是立即插手,李重的后院也没扫清呢,并州和幽州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征战,治理才行。

现在李重的兵力一是在太史慈手中,一是在高顺手中,两人各自率领两万人马左右,剩下的兵卒除了必要的防守力量,李重都抽调到赵云手下,前去朔方郡等地收拾匈奴部落,兵力大约有八千人上下,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

此时的河套地区比较混乱,并没有特别大的势力,八千兵卒足够了。

李重给赵云下达的军令极其简单,就是一路烧杀抢掠,速度要快,不能给左贤王集合兵力的机会。

赵云的军事素养不是顶尖,但驾驭骑兵的能力很强,也不用什么计谋,靠个人的武勇,蝗虫过境般的烧杀抢掠再适合他不过了,所以这一路不用李重担心。

而太史慈和高顺的联军也不用李重担心,太史慈勇猛,高顺沉稳,两个人配合起来天衣无缝,再加上陈宫出谋划策,高览这个北地通拾漏补缺,两个人击败袁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蓟城一定是李重的囊中之物。

战事的进展与李重预料的差不多,建安四年九月,太史慈和高顺围困蓟城,袁熙也落得个困守孤城的下场。但是袁熙要比袁谭倒霉的多,李重和袁绍可没那么大的交情,袁熙就是投降了也没什么好下场,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更可恨的是袁熙的手下,如焦触、张南等人,他们的想法又变了,老主公当时的遗命可是让大公子袁谭即位呢,袁熙你有什么资格统领我们呢,能统领我们的是袁谭呀。

那现在袁谭投降曹操了,也就是说袁家的势力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们现在都是无主之人呢,背叛了你……呸呸……不能用背叛这个词,咱们就没有臣属关系,也实属正常吧。

所以袁熙手下投降的速度要比辛毗还快,几乎没到十天,袁熙的蓟城就剩下空城一座了,什么焦触、张南等人都一股脑的投降李重去了。袁熙身边一个手下都没有了,只能仓皇而逃,直奔漠北,转道前去投奔公孙度了。

袁熙拱手将蓟城让给李重,让李重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辗转腾挪,同时也影响到了张辽的战略部署。

李重拿下了大半个幽州,就派遣高顺驻守蓟城,防备攻打辽东的张辽,天下人眼里,真是世事无常,张辽高顺这两位吕布的降将竟然再次聚首,可叹的是这两个人还要各为其主,叫人叹息不已。

但天下人又认为李重和曹操做的很对,很有大局感,应为李重和曹操在幽州相互接壤,换了别的武将还真不好说能和睦相处,擦枪走火实属正常,但张辽和高顺交情莫逆,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对于李重派遣高顺驻守蓟城,曹操的反应也很平淡,在曹操看来,李重此举防守的意味更重一些,毕竟高顺和张辽共事已久,熟悉张辽的作战风格,单纯的防守应该没有问题。

曹操也没打算让张辽进攻幽州,于是就张辽传令,让张辽尽量避免和高顺的军队发生摩擦,巧的是,李重的军令也是一样的,于是两方接壤之处的兵卒出现一幕极其和谐的景象,不时见到双方兵卒交换物品的现象。

以上对曹操来说都是好事,下面说坏事,坏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袁谭反了。

袁谭反的时候张辽正在和乌桓人激战,而这时袁熙也逃到了辽东,公孙度看中了袁家兄弟对异族的影响力,很是热情的接待了袁熙,并且许诺,有机会的话,一定出兵帮助袁熙,这本就是公孙度的推脱之言,但走投无路的袁熙也只能选择相信了。

袁谭在北方人脉丰厚,不多时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心思也动了起来。本来他就不想投降曹操,要不是辛毗搅乱军心,袁谭真有誓死一战的心思。

现在辛毗作为向导,跟随张辽的大军出征了,袁谭立即召集审配、辛评二人商议反叛曹操一事,这两个袁绍的心腹简直喜极而泣。

审配更是在心中大呼:我果真没看错人,当时主公投降曹操的时候我就发觉不对,觉得主公是忍辱负重,老主公传位给大公子果真是明智之极啊!

两个人立即表示,这就联系旧部,辛评更加激进,当即表示一定要将辛毗这个反骨仔全家抄斩。

不得不说袁家在南皮的根基深厚,袁谭振臂一呼,当即就拉起一只三万余人的军队,将南皮控制在手中,而渤海郡,河间郡大部分县城也都举兵相应,切断了右北平郡与后方的联系,张辽顿时陷入孤军深入的地步。

张辽真是乐极生悲,说起来北伐还算顺利,几场战斗打得也不错,斩杀了数千乌桓兵卒,本身损失也不大,有很大的希望能在明年平定北方,岂料被袁谭一刀子捅在屁股上,要是右北平郡的乐进不给力,守不住右北平郡,乐子就大了。

所以青州的夏侯惇一面给曹操传信,都不等曹操的军令了,召集了不到一万五千人马,心急火燎的就出兵前去攻打南皮。

南皮现在是审配驻守,袁谭领着大军前去攻打右北平郡郡了,北平的乐进手下只有几千兵卒,根本挡不住袁谭的两万大军,右北平郡一失,张辽的远征军连退路都没有了。

接到夏侯惇的传信之时,曹操正在和郭嘉饮酒闲聊,闻得袁谭反叛,惊得连酒杯就掉到地上了,郭嘉接过信件一看,也脸色大变,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不是曹操和郭嘉的定力不够,而是张辽这支远征军对曹操来说太重要了,张辽手下共有三万余兵卒,其中就有曹操最精锐的力量虎豹骑,武将更有李典、乐进等人,这些兵将要是折损在幽州,曹操立即就会元气大伤。

还有,一旦张辽北伐失败,袁氏兄弟一定会联合公孙度卷土重来,不光是地盘损失,更可怕的是曹操要重新布置防线,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古代可没有火车运兵,进行一次数万人的兵力调动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现在曹操哪有时间来调动兵卒呢?

曹操心中盘算良久,就打算给张辽送信,放弃幽州,全力突围,能跑出多少兵卒就跑出多少兵卒吧,然后自己再命令夏侯惇在南皮以南布防,固守青州防线,嗯!自己还要在南方抽调一些兵力过去,夏侯惇手中的兵力太少了。

头疼啊!自己抽调南方的兵力,刘表和孙策一定会有所察觉的,自己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颓势,两个人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到时候自己不但要应付袁家兄弟的反扑,还要分出兵力应付孙策和刘表,如果张鲁和马腾再有所动作,那可就陷入四面开战的地步了,呜呼哀哉!当年的董卓也就这待遇吧!曹操都不知道该自豪好了,还是自悲好了。

郭嘉心中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危局,嗯嗯……有了,只是不知道那边会开出什么条件来,又或者说干脆的拒绝了呢,还是要落井下石?

那一边指的当然就是李重了,和曹操说出自己的想法,曹操也眨巴眨巴眼睛说不出话来,无奈之下,曹操只得再叫荀彧前来议事。

对于如何让李重出兵,荀彧也无计可施,毕竟现在两家的结盟已经结束了,指望李重友情助拳确实有点不现实,这不是李重和曹操的交情问题,这是两个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最起码荀彧认为,李重不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人品高尚了。

可是别无选择的曹操依旧给李重写了一封书信,派遣荀攸前去邺城和李重交涉,条件也不过是一些盐铁交易,铠甲兵刃什么的,指望着点条件能打动李重……呵呵,还不如指望李重脑袋进水现实一些。

令曹操没想到的是,李重真的就答应出兵了,出兵的速度之快出乎意料。

李重脑袋进水了吗?当然没有,曹操和郭嘉、荀彧就没考虑到一点,那就是李重也害怕,万一袁家兄弟被曹操打怕了,掉过头来攻打自己怎么办,蓟城和邺城都是河北大城,战略意义不在南皮之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