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备战备荒(1/1)

李彦倒不是害怕其他的问题,隋朝根本管不着自己,这时候隋炀帝已经自顾不暇,也没有精力管这些。还有一年多他就会被宇文化及杀死在江都,洛阳也会换主人。李渊会占据长安,天下分崩离析,自己说什么隋朝也管不着了。

可是一旦消息传出去,对自己可是太危险了。他不想参与这些,只是想等到天下稳定,挣点钱,过上自己向往的少爷生活,快乐的在大唐王朝潇洒的活下去。

朝堂争斗还是算了吧,自己又不懂历史,又不懂政治学,没那能耐。这又不是对外族战争,要是打日本人,李彦相信自己第一个参加。

这是统一战争,打仗的都是中国人,自己没兴趣参与。所以不想露出什么能耐,只是觉得萧显是个好官,希望他能投靠正主,不要白瞎了才能,才多嘴的,没想到露出来破绽。

见到萧显这样,要是不说什么,他心里存下芥蒂,对自己的安全可是大大不利。想想说道:“萧大人,只是一些我的浅见,并不能当真,既然你问我就说说。但是希望你不要让其他人知道,我只想安稳的过日子。侍奉母亲,抚养小妹。”

萧显当然明白,李彦越是这样说,越显得高深莫测,越让萧显认定;李彦是天才神童。恭敬的说道:“李郎君,法不传六耳。你说什么只有萧某知道,绝不会外传。”

李彦说道:“那我问一下,萧大人离开洛南,打算去哪?”

萧显更加确定李彦是有自己的见解,既然这样问,也就说道:“在下打算去山西看望一下好友,然后回老家颐养天年。”

李彦心里暗笑,颐养天年,笑话,萧显才多大,最多四十岁。山西那是李渊的地盘,看来李渊开始做准备了。看过隋唐演义,当然知道李渊是618年称帝的。萧显到是很有眼光,竟然投靠一个最有希望的人。不过这样更好,自己今天卖一个人情,以萧显的能力和为人,一定能得到重视,自己将来做个什么买卖不是有人帮忙?

也不说破点点头说:“萧大人选择正确,日后一定能名垂青史。”

听到李彦这样肯定,萧显怕李彦敷衍自己,有些不解的问道:“李公并没有争夺天下之心,也是朝廷外戚,李郎君为什么这样说?”

李彦心里鄙视萧显,这还没去呢,就开始为李渊打掩护,真是忠臣啊!不过脸上笑着说道:“当然,不论干什么都是有时间的,早了晚了都不行。萧大人只要尽心竭力就可以,时间会证明一切。”

萧显完全信服了。确实,李渊不是久居下人的人。现在谁看不明白形势,否则自己会辞官不做吗?自己分析李渊也是在等待时机。

瓦岗山李密已经占领黎仓,正在准备向洛阳进攻,势头强劲。这个时候皇上却游玩江都,据说已经命令修建丹阳宫,看来是不打算回来了。

笑着说道:“李郎君有什么教我吗?”“

一不做二不休,李彦说道:“萧大人,注意亲近二公子。谨守臣子本分,一心为民,就没有问题。”

对这些话萧显可不是很认同,这是嫡长子时代,任何继承都是老大的事,李彦怎么告诉他亲近二公子?虽然这点认为李彦说的不对,但没有反驳。想想心里也好笑,自己还真让李彦说懵了。

一个六岁的小孩,即使有些天才,又怎么能看透天下形势。转念一想,也可能是这个孩子有些想讨好自己,胡说八道。反正自己也不打算对他怎么样,如此问不过就像占卜一样。其实萧显也犹豫,要是万一投靠错误,自己一生也就毁了,这些事又不能和别人商量。

既然有李彦,也不过是坚定一下自己的信心。不过李彦说的谨守臣子本分,一心为民他还是赞同的。点点头说道:“在下感激不尽,谢谢李郎君赐教。”

萧显掏出一张飞钱说道:“这是五十贯钱,算是给李公子的补偿;要是李公子有幸去太原,记得找我。”

李彦一笑,这回他没有推辞,钱是好东西,当然李彦不嫌多。一开始拒绝是因为萧显是洛南县令,他可不想留下坏印象,以后还得靠人家呢。

事情竟然这样,当然也就不再客气,要是坚决不要,可能萧显不放心,同流合污就是这样来的。抱拳说道:“多谢萧大人,在下记着这个情。”

李彦没有推辞,而是一直称呼萧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尊敬自己,并没有骄傲和跋扈的表情。不管萧显是自称萧某,还是自称在下,李彦都是一如既往,这让萧显刮目相看。绝对没有面对一个六岁孩童的感觉。

萧显告辞离开,返回洛南,辞官之后,居家迁往山西并州太原府。李彦送走萧显,心里很是高兴,有这一百贯钱,他心里更有底了。好像马上洛阳长安地区就不会这样平静了,自己也要做些准备。

通知李福过来,把这一百贯飞钱去洛南换成铜钱。李彦知道飞钱就是未来的银票,不过这时候把钱存进钱庄的人不多,能开得起钱庄的都是世家门阀,实力雄厚。这个飞钱就是弘农杨氏的,只流行于京兆周围,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兑现。

李彦知道历史,马上就会天下大乱,还是存铜钱比较安全。比一张纸安全多了,要是杨家垮台,这就是废纸,可没地方上告去。

杨氏也不知道李彦忙些什么,不过李彦在山庄里修建地下粮仓,马上就是秋季,开始存贮粮食。包括自家打下来的粮食,不许卖,全部储存。

李福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少爷确实厉害,县令大人竟然亲自送钱,也就开始收购粮食。当时最轰动的是李彦的土地,小麦产量达到了三百七十斤。那就是三石粮食,这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事。

为此李家庄的村民已经疯了,纷纷要求少爷传给他们种植之法。可李彦心里还是不满意,自己毕竟没有种过地,要是有经验,恐怕能达到亩产五百斤,这时的地力是够用的。

本来李彦想推广这样的种植方法,最少灵口村的人能吃饱饭。不过他没有时间了,因为去洛阳打探消息的李四回来报告给李彦的情况,让他十分震惊。瓦岗山的军队已经攻占金堤关,正在进攻荥阳。洛阳留守监国的越王杨桐,命令大将张须陀和荥阳太守杨庆征战在荥阳。张须陀战死。

瓦岗军正在进攻荥阳,可能很危险。虽然李四报告,杨桐正在调兵增援荥阳,但是李彦知道,荥阳是守不住的。瓦岗军一旦占领荥阳,必然占领洛口仓,那时候大隋已经大势已去,洛阳战事也就开始了。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李渊也将起事,洛阳就成为争夺的焦点。

商洛地区将成为战场。虽然洛南是山区,可是离洛阳,长安都很近,李彦不得不做准备。乱世什么最重要,那就是粮食。这是乱前最后一个秋季,到来年夏粮可能就没有了。

根据李彦的指示,王成的木匠铺关闭,带着徒弟返回山里的庄园,开始营建山庄。对于李彦的决定,山庄里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

好在现在什么都没人管,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又是秋粮收获以后暂短的农闲时候。李家管饭,只是不付工钱,用耕种之法交换,李家佃户出动建设山庄。

首先在山上的坡地盖房子。李家的人准备搬到山上住,包括原来佃户居住的地方,周围建立起木头围墙。这是用直径近一尺的木头立着埋到地下三尺多深,上面是一丈多高,用铁钉和扒钜子连在一起,顶上是尖形的,这样的寨墙建立很容易。李彦也就围了有两千多平方米的的地方,把李家的佃户保护在山庄里。

李彦弄出大坯模子,做成土坯,垒成房子,还是很规整的。这是给佃户们修房子,这些住着低矮草房的佃户是很高兴的,干活也特别积极。李家有铁匠和木匠,一百多人几乎是日夜施工一样。

李彦第一次要求把母亲卖掉一些首饰,把钱全部准备粮食了。秋季的时间,粮食价格十分低,已经降到五文钱一斗。两种价格让李彦吃惊,算一下,李家庄里面大小人口是五十多户,总人口二百一十多人。加上李彦家里人,也不过二百三十人,粮食足够二年的数量。

李彦松口气,杨氏不知道李彦这是干什么,担心的问道:“青儿,准备粮食是对的,可现在不是灾害年头,准备那么多干什么?”

李彦本来不想说,可是看到母亲担心的样子说道:“马上就会天下大乱,洛阳和长安都会打仗,那时候即使有钱都没地方买去。我这是提前准备,山庄在山里,这里一般不会有军队来。我们只要不出去,就会很安全,一切等打完仗再说。”

杨氏吃惊的说道:“你怎么知道要打仗了,反贼还没有过来,商洛山里没有反贼。”

李彦知道解释不清,只好说道:“一定打,大隋朝也会倒下。”

“什么?青儿,这话可不能乱说,是要被杀头的。”杨氏惊恐的说到。

李彦一笑:“我这不是和你说嘛。你不会去高密吧?”杨氏一脸的笑意:“你这孩子,要是真的被杀头,母亲给你顶罪,就是杀头母亲也会替你死,怎么会去高密?”

李彦很感动,杨氏话不多,也很少干涉自己,给了李彦充分的信任,这让李彦很是感激。

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小不相信自己,说卖了首饰,母亲什么都没说,直接把首饰交给了李彦,就这份信任,就让李彦感激。何况杨氏对李彦是真的关心爱护,这让他一点点在心里接受这个母亲。

看着整洁的山庄,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杨氏真的很高兴,以为丈夫不在了,又是混乱的年头,只是孤儿寡母,孩子又这么小,真的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可上天给她这么一个能干的儿子,不但能挣钱,还很会生活。王嫂做的饭越来越好吃了,吃穿都不愁,这样的日子真是好。对李彦那是言听计从。

既然儿子这样说,那一定是有道理。有一点杨氏知道,李彦把家里好几个人派出去打探消息。他不知道儿子关心这些事干嘛,原来是想保护家里人。这让她感动的想哭,真是好孩子,可他只有六岁啊!

李彦安抚下母亲,又把精力投入到山庄建设中,他还有好多事没有办完呢。李彦只是把精力对准了洛阳方面,但是他忽略了其他方面,麻烦事正在向李家庄靠进,可是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