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身世的秘密(1/1)

别的孩子都是怯生生的,不敢正视二姑的目光。他们一边烤着昆虫一边偷瞄二姑,希望二姑能突然喜欢上自己。

只有人家小张眉,真是不同凡响。小张眉从五哥手里抢过来一个烤好的蚂蚱,举着蚂蚱走向二姑,献宝似的跟二姑说道:“姑,嫩吃!”

二姑一看,呦,这个小妮儿怪心疼人的,很是与众不同嘛!小张眉一下子就被姑姑给看上了。

第二天一早,二姑就要带小张眉走了,却发现,小张眉居然不见了,同时失踪的还有家里最大的女儿。张眉的母亲只好抱歉的跟小姑子解释道:“大妮儿不乐意,哭了一晚上,骂我们有本事生没本事养……嫩放心,俺这就去寻她!”

那姐俩能去哪儿呢?还不是火车站嘛。大姐倒不是要带小妹妹坐火车逃跑,大姐可没有买火车票的钱。火车站是大姐出工的地方。

七十年代,火车站的正式工很少,而且装卸货物这种活儿,又属于重体力劳动。人家正式工那么金贵,怎么可能去干那些脏活累活呢?火车站的领导自有办法,就让各村都出几个劳力,来车站抗大包。听起来挺累的,你们却不知道,这在农村还是个非常抢手的工作呢。

其实,这些农村的劳力是挣不到现钱的,车站只会把钱给到村里,村里呢,只给他们记工分,一般都是记一天十分,十分就是最高分了。等年底的时候分红,十分也能值个块把角的。他们所能得到的额外好处,就是装卸的货物总会有撒漏,这些掉落在地上的东西,不管是粮食啦,红糖啦,还是煤炭了,就都是他们的了,他们可以扫走,几个人分一分,家里的日子就比村里别家好过些。

其中最可贵的就是煤末了,虽然也会有大块的煤炭掉下来,可那些大块的煤炭都归人家正式工了,他们这些临时的,只能分到煤末。煤末掺了黄土和成煤泥,再搓成煤球,一家人的寒冬就能暖和些,不至于冻得呲牙咧嘴的。

还有一段时间,张眉家天天吃糖稀,邻居家的孩子羡慕得眼里都要滴出血来。其实就是大姐从车站拿回来的,那些撒落在地上的红糖,掺了沙土,没办法直接入口,大姐试着加水煮一煮,颗粒大的沙子就沉底了,上面的咕嘟嘟冒着泡的液体就是糖稀,给弟妹们用碗盛出来,故意端到街上去吃,虽然还是牙碜的,却也足以收获一干人等的羡慕嫉妒恨了。大姐眼见弟妹们满足的样子,觉得自己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确实是牺牲。谁让大姐是家里的长女呢。

那还是三年前,那年大姐才16岁。去火车站的工作,是她用“自己”交换来的。

他们村的村支书并没有一个傻儿子,所以大姐做不了村支书家的儿媳妇,也就保全不了自己的贞洁。书记本身年纪也不大,才30多岁。大姐一狠心,就跟书记去了几次高粱地,然后就如愿去了火车站。此后书记也没能忘了她,三年来,几乎每月都要去两三次高粱地,或是坟地、小树林,就连寒冬腊月也不放过她。

大约一个月前,那天大半夜里,张眉被爹娘的哭声吵醒了,见大姐也在哭。小张眉很害怕,不知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见村妇女主任上门了,嘀嘀咕咕地说了些啥也听不清,然后就把大姐给带走了。

干部上门,准没好事儿,张眉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这个理儿了,所以大半天愁眉不展的。后来吧,妇女主任却又把大姐给囫囵个儿的送回来了,还让大姐赶快在炕上躺下来,说不能着凉不能受风。再后来呢,书记的老婆趁着天黑来家了,还带来了稀有的红糖和鸡蛋呢。

等书记的老婆走了之后,爹就和娘说:“还得是人家书记的女人觉悟高,还亲自给咱送鸡蛋。那个刘会计,不是跟张寡妇眉来眼去的吗?他女人一听别人说闲话,回家就上吊了。嫩说她这觉悟,比书记的女人差的那不是一星半点儿……”

刘会计的老婆上吊这事儿,张眉也是知道的。那天全村都轰动了,纷纷跑去了刘会计家,张眉也跟着五哥去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他们死活也没挤进去,根本就没看到那个吊死鬼儿究竟是个啥模样儿,她后来还是听邻居家的小孩子说的,什么红眼睛了、长舌头了……反正听着怪吓人。张眉就又有了担心,说啥也不肯离开大姐,生怕大姐一不留神就去上了吊。然而大姐并没有。

不出爹妈所料,老大果然是把张眉带来了火车站。妈就跟大姐说:“让小妮走吧,你这是好心办坏事呀,小妮去了城里也能吃饱饭了,你呢,你也能轻省些……”

大姐知道躲不过去了,便哭着把小妮交给了二姑,千叮咛万嘱咐的,让二姑千万别亏待了小妮。二姑见这大侄女如此懂事儿,怪心疼人的,恨不能把她也带走,便自己也眼泪汪汪的了。

张眉来到姑姑家,毕竟是城市,人口又少,所以倒也过了几年好日子。直到她12岁以后,就到了青春期了,出落得花容月貌的,人见人夸。

姑父也是人啊,也有着爱美之心。起先是在张眉洗澡时偷看,后来就发展成动手动脚的了。姑姑也是知情的,也骂过几次,可是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天天看着他。

终于有一次,张眉14岁那一年,姑父得手了。小张眉死的心都有。怎奈姑姑哭着求她原谅,说家丑不可外扬,让她看在多年的养育之恩上,就饶了那个禽兽吧。

别看张眉当时的年纪不大,还是很快就看清了现实,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又能怎么办呢?张眉便借机提出,让姑父给自己大姐办接班。

接班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个制度,规范的说法是“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

姑姑便有些发愁,说大妮并不是自己家的子女,办不了啊。

张眉便说:“那还不好办,你们也收养她呗。”

姑姑一想,这大妮倒也是个好孩子,自己一直挺心疼她的,而且她都26岁的老姑娘了,因为名声不好,在农村根本就嫁不出去。其实她有什么错?她错就错在不该生在那么个破家庭。

姑姑答应了,就着手办理收养手续。

顺便提一句,当年此类收养办接班的情况有很多,国家政策也是允许的。

姑父虽然心里不愿意,自己毕竟才40多岁呀,就得提前退休了,却也没办法,也只好同意了,谁让自己他妈的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呢?

大姐很快就进城了,城里跟农村相比,真是一天一地呀,不由欣喜万分。可大姐要是知道,她的进城是小妹妹拿自己身体换来的,她非得哭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