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运筹粮种(1/1)

徐允礼猛的从坐位上弹起来,惊道“什么?多少?你再说一遍!”

林羽之见他这样激动,莫名有些想笑,这要是再捻个兰花指,说一句“你再说一遍”,那感觉才更对味,这些也不过只是在心里偷笑罢了,面上却是一点也不显的。

“六百,亩产六百斤!学生偶得了一些粮种,种了一百亩,这不,眼看就要丰收了,有周边的乡绅一直向学生打听,想种这粮种,想要高价求购。但以学生的浅略见识......”

“六百斤,一百亩,六万斤,丰收了?丰收!哈哈,你这小子,好好!”

徐允礼手上的茶直接掉在了地上,也只是将瓷片向旁边踢了踢,就站起来凑近了林羽之。接着又转了一圈,才又坐回到位置上。

“你说的这些可当真?不会作假吧?你若是敢哄骗本官,那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徐允礼再次确认,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消息绝对准确,容不得一丝渗假。

“学生万不敢欺骗大人,大人可尽管放心,或可同学生一起去田间查看,一看便知。”林羽之给了准确答案。

徐允礼再次起身,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又问道“这粮食如何食用。”

“如小麦一样可以磨成粉,蒸熟之后即可食用,亦可以为粥食用。只此粮粗一些,不若麦粒磨粉精细,但却十分饱腹。”林羽之据实应答。

徐允礼沉思了一盏茶的功夫,对着外面吩咐道:“徐来,快去套马车,爷要出门,后面的事情全都给爷推了,今天爷谁也不见。”

徐允礼虽然不懂农事,但对地里小麦亩产二百多斤,大米亩产二三百斤的产量还是知道的,是以在听到600斤的时候才会十分的惊,讶。

怎么可能不惊,讶呢?大雍朝是以农业为主的,这样高的产量所代表的意义,实非一句话可以囊括。

试想如果每年国库多收一倍的粮税,将是什么样的景象?农户每年每亩多收一倍的粮食,又是什么样的概念?细思极恐!

徐允礼一路上一直都在沉思,并未与林羽之有所交流。林羽之的想法自己大概能够猜到,这事太大了,一旦爆发出来,他固然会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无限高大,而这样的形象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学子而言,福兮祸兮却无法预料。

全天下的农户太多了!这样的名声流传出去,这声望和影响甚至可以高于天子。受名声所累,他的仕途恐怕就要被束之高阁了,空予一个虚名,高高捧起,便是他最终的归宿。

这样的结局如果对于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言是一个好事,但若是有些仕途报负的人,便是大大的不利,利民而不利己。

这小子还算聪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能由自己捅开,担下这个名声,倒是有几分得成算,不是无可救药之人。

仔细说来,那纸制工坊还是这林家大老爷的产业,与自己也是有所瓜葛,他能找到自己,未免没有这重考虑,是个可造之才,倒是可以提点培养,以为所用。

徐允礼与林羽之都各自有各自的考量,一路上倒是无话,二人先到的是离京城最近的小关村,这个林羽之昨天已经来过一次,轻车熟路的带着徐允礼到玉米田里面参观。

徐允礼的震惊来源于他猛然见到了这样高产的作物,这与林羽之已事先知道情况,和牛壮等种田的之人,天长日久得见,习以为常,自然不觉得怎样。

徐允礼是实实在在的震惊。事实确如林羽之所言,产量600斤绝对有余。

徐允礼恍恍惚惚,仍要去再看另外50亩玉米地,势必要全部亲见了才能放心。

林羽之对他强硬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让牛壮带着又去了洪家庄查看。

两处都查看完毕,再回到徐府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徐允礼留林羽之在府里用了晚饭,又是一番密谈,很晚才放林羽之离开。

两厢都是聪明人,对方想要得到什么,心中大概都有数,磋商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内务府算是与林府有生意往来的,自然两家合种高产粮食也不是没有可能。

由徐允礼进献此粮种,最后的运作说措还是可以回归到:圣上的吩咐,徐允礼的操办,林府具体种植。至于今年收的粮种以后具体怎样种植,自有圣上圣心决策,统筹部署。

此事中,徐允礼达到的目的就是忧国忧民、关心民生、为君分忧,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势必会更高。而且这样的事情他主动去做,也在情理之中,乃是实心为民。

而相反,如果此事林羽之主导而做,势必给人留下投机钻营、投其所好、向上爬的不良印象,这其中包含的就是“在其位,谋其政”的理念。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往往会被世人误解为居心不良、居心叵测之人。虽然这样说显得很现实,但这样的可能真实存在。

徐允礼的一点私心也不是没有,粘上这样的功劳,于自己在百官中的形象会提升很大一截。自己不是清流出身。而这样的功绩,便是清流的嘴再刁也能被堵死。

这一夜徐允礼歇在外院,没有回后院去。半夜里忽然想起应该安排人照看粮种的,看看半夜三更的时候,只好作罢,天亮了再安排吧!又想着以林小子这么精明的头脑,这事不可能不安排。又想着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脑中纷乱不断,久久不能入眠。

林羽之回到制井市街时已是亥时二刻(晚9:30分左右)。今天和徐允礼的议事日程符合自己的预期,达到了目的。

这件事只要直达天听,皇上只需稍做了解就能知道自己在主导此事,而功劳、利益自己却并不在意,这是自己未入仕前的一次重要的刷好感度的机会,十分难得。

而此事最重要的一环,是推广粮种,粮种的推广运作,非皇上出马不能立竿见效。其他人运作终究差了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