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习习,吹散了郁积的暑气,幽深的巷弄不时出来犬吠鸡鸣。
“真是一个凉快的夜晚啊!”
“孩儿怎么还不去睡觉,在想什么呢?”这时刘爚走进屋来。
“哦,父亲!我没想什么,刚才正在复习早上学习到的东西。”刘基脸红的说道。
“基儿真好学,不过也要劳役结合!早些歇息吧。”
“父亲,给我讲讲咱们刘家先人的故事吧,孩儿想知道知道。”
“嗯!.......好既然基儿想知道,为父就给你讲讲。你等下我拿个东西过来。”说完刘爚转身出去,没过多久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多年以后,刘基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他父亲在他面前展开家谱的情景。油灯的灯火照在家谱发着红色的光,映照在父亲那庄重而自豪的脸上。
“咱老刘家的祖先是丰邑人。你可知道丰邑是谁的故乡吗?”
“丰邑!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是啊!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啊,而恰好咱们也姓刘。所以,咱们跟汉高祖必有渊源。”
刘基绕过父亲刘爚发光的眼睛去看家谱,可是家谱上并没有找到“刘邦”的名字。刘基又来寻找刘爚的眼睛,希望他能给出解释。
“这很正常。从西汉到北宋,一千多年,其间有三国大乱世,东晋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才有几天太平日子?所以,咱们的家谱在北宋以前是空白。北宋之后,咱们家族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大人物。”
“大人物!父亲快给我说,都有谁?”
刘爚指着一个名字:“这个,是你十一世祖刘怀忠,那可是名垂青史的人物啊。”
刘怀忠当年在北宋西边的国防线上担任高级武官,西夏战事初起时,刘怀忠是主战派,并且在一次与西夏的战役中以身殉国。
“这是你八世祖刘延庆和七世祖刘光世。”刘爚又指着两个人的名字说道。
关于刘基的这两位祖宗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着:
“刘延庆(1068—1127),北宋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出身将家。数与西夏战,以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间,从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宣和四年(1122),以宣抚都统制参加燕山之役,督兵十万屯于卢沟(在今北京西南)南,不战自溃,尽失熙宁、元丰以来军储,贬筠州安置。旋复起用,靖康之变时,部兵守京城,城破遁走,为追骑所杀。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去世后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刘爚望着发呆的刘基继续说道:“你八世祖刘延庆和七世祖刘光世可是把家族荣誉提升了一大截啊!八世祖曾做过马军副都指挥使,跟随广阳郡王童贯童大人剿灭过方腊。靖康之难时,奉命防守开封,城被金兵攻破后,最后壮烈牺牲了。”
“七世祖,靖康之难后,康王建立南宋,七世祖跟随南宋皇帝南渡长江,后来成为南宋功勋之一,被封为杨国公,赠太师。”
“哎!...不过往后祖先们再也没有在战场上露过脸,而且荣誉光环日益黯淡。六世祖刘尧仁不过是个州长,但他在刘家的族谱中算得上是个转折性的人物,从他以后,刘姓子孙弃武从文,从将门虎子变成了孔门弟子。改了行但没改变境遇,刘氏族人的境遇依旧在恶化,到了你老爹我这一代,只能做个县城的教书匠了。”
看完家谱,刘爚心情有些沉闷。看着刘基沉默不言,说道:“表面上看,咱们家族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过物极必反。终有一天,咱们家族会出现个‘三不朽’的人物,也许就应验到你身上了。”
“啊!我身上?这是为什么?有依据吗?”刘基还沉浸在刚才祖宗的事迹,突然听到父亲突然说到自己,吃了一惊!
刘老爹听了刘基的质疑,一愣,当然没有什么依据,有的只是一个梦。梦的主人是刘基的五世祖刘集。刘集那时候没有工作,在处州居住。由于没有工作,就每天都钻研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突然有一天感悟到天地人事之玄妙,认为所居住之地难出大人物,就决定搬家。
但是,搬到哪里,这需要刘集占卜。他先是自己占卜,但学艺不精,不能成功,于是跑到山神庙里磕头烧香。山神当时很忙,直到晚上才接到刘集的祷告,于是送了他一个梦。刘集梦到自己拎着一颗羊头,披头散发在山上手舞足蹈。醒来后,思索许久,认为这个梦跟他所要迁徙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过,神仙的思维是灵异的,给人类的信息永远都是如幻如梦,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刘集废寝忘食地思索那个梦指示的地方,有一天,他来到南田山武阳村问当地人地名,人家告诉了他。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刘集醒了,恍然大悟,梦中拿着羊头乱舞,就是武阳(舞羊)啊!就这样,全家搬到了武阳。
“原来咱家住在这里,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啊!但是怎么就能确定就会是我呢?”
刘爚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家人不但是高智商的人,还是高情商的人。
这件事的主人公是那位靠梦搬家的刘集的儿子刘濠,也就是刘基的太爷爷。刘濠曾经是南宋做过翰林掌书,那时候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呼风唤雨的时代。南宋灭亡后,刘濠被迫回到老家,每天都长吁短叹,忧国忧民。不过当时国家已灭,他只能忧民。据说每当大雨或暴雪时,刘濠都要登高而望,看看是否有人在雨雪中受苦。如果看到谁家房顶的烟囱没有工作,就赶紧派人送饭去。
某年,青田县有个叫林融的人,曾是提刑,因不能接受蒙古人的统治而打着复兴宋室的口号聚众造反,元军出兵讨伐,很容易地就把林融押进了囚车,逮到了京师。元皇帝忽必烈那会儿良心发现,把林融给放了。哪知道林融一根筋,回家后把身上的晦气洗掉后又造反了。元皇帝忽必烈大为光火,说:“这南蛮子就是讨厌,正好趁这个机会,多杀几个。”于是飞速地剿灭了林融后,马上派出人去调查造反者名单。青田县的土豪劣绅们平日与很多百姓结怨,趁此良机,肆无忌惮地举报无辜的人,以致善良百姓鲜有脱漏,几乎全都成了元朝的搜捕对象,牵连人数达到一万之多。元朝调查的人就拿了名单,欢欢喜喜地回大都复命。路过武阳村时,刘濠知道了这件事。
他迅速抓住机会,将元朝调查的人接到家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这些人烂醉如泥后,刘濠把他们安置在别的房间,又从他们身上偷出名单,单独抄出二百多个人名,然后把名单烧掉。最后,点了把火,把新装修的吃饭的房子烧个干净。
第二天,调查的人发现名单不见了,惶惶不安。刘濠说:“这真是家门不幸,无缘无故地起火,估计让大人损失了不少,在下实在惭愧”刘濠说得越轻松,调查的人就越恐惧。因为弄丢了名单跟掉脑袋没有区别,所以把名单的事情就告诉了刘濠。刘濠看到这些人很快就要尿裤子了,才说:“这场大火可能是老天的意思,是不是名单里有被冤枉的人,上天来解救他们了?你们别慌,我对江浙特别熟,可以给你们弄个名单过来,但只有二百多人。”
调查的人没有办法,拿过名单一看,似乎有一点印象,的确都是江浙人,于是,心惊胆战地回大都复命了。
这个故事没有下文,可能忽必烈看到那份名单后,认为人数太少,不了了之。又可能是,忽必烈连名单都没有看,就下令把名单上的名字从人间抹去。
无论如何,刘濠用几坛子酒和一间破房子,拯救了千人的性命,无可置疑地符合了“仁”的要求。想拯救别人的性命是高情商,拯救了别人的性命是高智商。
刘基听完这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后很激动。他那些祖宗的光辉形象忽然间高大起来,他挺直了腰板,向祖先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光宗耀祖、名声大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