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掏老宅(1/1)

别看这山里的乡村公路又窄又弯一点儿也不好开,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好处的。

至少,人家这路是通到了山里每一户人家的家门口的,也算是为居住在这山里头的村民们,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褚凝下了车,发现这附近有好几座老宅子,不过大多都是已经荒芜了,爬满了野草不说,好多房子甚至都或多或少的塌陷了,一看就是很多年没人住过了。

细数之下,只有他们面前着一座老宅子,还算规整干净,透着点儿人气儿。

老宅子看着很旧,但是地方却很大,足足有四间正房,旁边还有两间厢房。

这厢房以前应该是主人家的卧室所在,不过现在老宅里就只剩下了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家还住在,这些厢房就被改成了鸡窝和羊圈。

没错,别看这里只有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家住着,可人家身体还很硬朗,愣是一个人养了十几只鸡,和十几头羊!

褚凝和孟东岳都有些被震撼到了。

他们俩都是在城里长大的,本来就没怎么见过真正的乡下,更别说这种偏得几乎都快没人住的地方了。尤其是看到老头子这么大岁数了,不但养鸡养羊甚至还种了菜,就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这要是在城里,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不好好保养着的话,那全身上下估计到处都要犯毛病了,哪里还敢让老人家做这么多农活?!

在两人被震撼住的时候,陶飞已经熟络的和老人家聊起来了。

老人家姓李,年轻时当过兵,还参加过抗美援朝。现在老了,老人家的津贴虽然不多,但种类却不少,全都加起来的话,每年至少也有个六七千块,多的时候能近万。

加上他还养鸡养羊,一年到头的收入,不比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差。

这些钱,全都是他自己收着,也没人惦记。

李大爷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在汉州城里工作居住。他的儿女们也很孝顺,屡次提出要带老人家去城里住,都被老人家自己拒绝了。

李大爷也去过城里,可他在城里是真住不惯,没几天就又自己一个人悄悄跑回来了。

他的子女们劝不住,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每个星期都回来一个人,看看老爷子的身子情况,再给老爷子带点吃的用的,确保老爷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李老爷子也答应了子女们,等再过几年,他实在做不动农活了,就一定跟着儿女们住城里去。

“李大爷,我们这事儿,您跟你儿子女儿说过了吗?”陶飞问道,“这以后万一要是出点儿什么事情,您可别以为我们是来骗您的啊!”

“说什么说啊,他们都忙,这事儿我自己能做主!”李大爷笑呵呵的道,“我这老房子里头啊,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真要能让你淘换两样换点钱来用,都是我的运气了!”

李大爷这老宅子本来就是很普通的砖瓦房,有些不重要的墙面甚至是用竹条和泥土混着做的,在防盗这方面肯定处处都是缺点。

真要在这老宅子里放些值钱的东西啊,估计李大爷自个儿心里都不放心呢!

就他自己那点私房钱,藏得最紧,估计连耗子都摸不出来!

别看李大爷老了,可人家心里门儿清着呢!

“既然这样,那我们可就进去了。”陶飞笑道,“您放心,我们就是想换些以前的老东西,值钱不值钱的倒在其次,主要得是外面见得少。”

“我知道。”李大爷磕了磕手里的土烟枪,一副“我懂”的样子,“你们这些城里孩子啊,就是图个稀奇,非得弄点跟人不一样的。年前的时候,还有好几拨年轻人带着什么铁架子啊肉串之类的,开了好几辆车费尽心思的跑进来,非得到我屋后的山头上弄什么烧烤去,差点儿没烧了半座山!可吓坏了不少人!要我说啊,这就是闲的!”

烧烤?!

褚凝眼睛一亮。

还真别说,在这种清幽的地方,有三五好友弄个烧烤吃的话,那感觉肯定棒极了!

不过,火灾事故什么的,一定得杜绝!

孟东岳看出她的心思,小声道:“放心,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小师妹你要是也想出来吃烧烤的话,师兄到时候再给你找好地方!”

褚凝赞赏的拍了拍孟东岳的肩膀。

有个知情识趣还任劳任怨的师兄,果然是人间一大美事啊!

陶飞和李大爷说清楚了之后,朝着孟东岳一招手,就带着两人进屋了。

李大爷抽着烟枪,慢悠悠的跟在他们后头。

虽说他知道自个儿屋里压根儿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在,可这破家值万贯,他当然得帮人盯着,免得这些小年轻们不知道轻重,把他家里弄得乱糟糟的。

“孟少,你们自己看吧,看准了再上手,尽量别弄乱了人家的屋子。”陶飞道,“你们要是看中了什么东西,直接跟我说,我去跟李大爷谈。”

孟东岳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一旁的褚凝,则早就在开始打量屋子里的情况了。

屋子本就不大,里面零散的放着一些农具和简陋的木桌木凳,不少东西上面还铺满了灰尘。显然主人家不可能一个人打扫这么多间屋子,所以那些沾了灰尘的,都是些不常用的东西。

他们进的第一间屋子是客厅,在乡下也被叫做堂屋。堂屋里只有正中间悬挂着一只电灯泡,开关则是垂了一根长长的布条下来,抬手就可以拉得到。

对于独居的李大爷来说,这样的电灯开关方式,的确挺适合的。

现代化的农具被褚凝一扫而过,她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屋子里的木制家具上。

主要是这屋里除了家具有点看头之外,其他东西真是看都不用看,就知道和古玩绝对扯不上什么关系。

只可惜,堂屋里的家具就只有两张旧木桌和几条旧长凳,工艺都很粗糙,应该就是乡下的手艺人自己做的,存世时间最多就几十年。

而且木桌和长凳的木材原料也很普通,就是乡下常见的杨树,同样不出奇。

总的来说,这样的家具,在乡下随处可见,哪家都能找出几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