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沈老头毕竟活了大半辈子了,之前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旁的不说,方才驾着骡车时,就听到后面三个女娃娃在哪里嘀嘀咕咕的。当然,多数时候是那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娃子在哪里一个劲地念叨着,偶尔那个身上有着股刺鼻香味的女娃子会附和两句。听了这一路,沈老头也瞧出那个被赵清茹毫不掩饰排挤的女知青,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为此,沈老头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哎,又来了几个不让人省心的娃子啊。

“沈大爷,您就收下吧。其实我们六个也没旁的什么意思。”

“是啊,您就收下吧。”吕迎春也赶忙开口道。

“这肉……”沈老头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接过了赵清茹手中的肉,开口道,“回头让你大娘炖了,也算给你们几个加碗菜吧。”

大轮渡的速度并不快,从渡口这头缓缓挪到另一头花了一刻钟的时间。而清水湖村就在距离水库渡头不远,步行最多也就是半小时。这一次司甜跟李月荭没有再搭乘沈老头的顺风骡车,而是选择跟谢文乐步行去清水湖村。

在跟赵清茹四个分开前,司甜跟李月荭直接拿走了补贴粮中的那袋玉米面,将十斤稻米以及十五斤土豆跟番薯留在了骡车上。

“我怎么觉着,那个司甜没安什么好心?”吕迎春趴在赵清茹的肩膀上,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确实没安什么好心。赵清茹发出一声轻笑,玩笑道:“迎春,要不要打个赌?”

“打赌?赌什么?”

“不是还有两袋口粮嘛,就赌一会儿那朵花会选哪个?”

吕迎春白了赵清茹一眼:“你当我傻?肯定选那包稻米。”

“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在一旁的田学家经过赵清茹跟吕迎春身边时,小声地插嘴道。

“喂!你们三个,真以为自己是千金小姐公子哥了?磨磨唧唧的。不要总让人等你们!”早早爬上骡车的赵小花见赵清茹三个墨迹了半天,也没上骡车,立马提高了嗓门,嚷嚷了起来。

“怎么可能会选……”吕迎春的音量稍稍提高了一些,随即又压低了嗓门,“像她那种总惦记着占人便宜的人,怎么可能肯吃亏?”

“所以,极有可能死活不愿意分,想凑在一起开伙。”

“做梦!”吕迎春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道。

是不是白日做梦,一会儿就知道了。

赵清茹三个上了骡车后,坐在前头的沈老头手中的长鞭凌空一扬,骡马便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跑了起来。山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就跟月球表面似的,一个洞连着一个坑。也亏着最近没下雨,要不然就是泥泞不堪。话说,没下雨也不见得有多好,尘土飞扬,没多久赵清茹几个脸上便是薄薄的一层黄沙。

怪不得沈老头赶骡车前还好心提醒了一句,若是有围巾,最好围一层。

结果赵清茹四个,不过在骡车上坐了半个多小时,就一个个跟滚过了黄糖的糯米元宵似的。

怪不得,总说什么要想富,先修路。真真是至理名言呐。

意识到不对劲的赵清茹,虽说早早地将背包跟被褥垫在了屁股下面,还是被颠得十分销魂。唯一庆幸的是,颠了三刻钟,可算是到了目的地沈家洼村。沈家洼村,分上湾村,沈家村以及下洼村三个村子,村办公室在沈家村。

赵清茹的大哥赵清山属于下洼村,也就是村寨最里面。

赵清茹几个到村子时,是76年十月二十号,再过两天便是霜降。在东瓯省这边,每年种两季水稻,早稻农历三月,阳历大约四月中旬播种,五月初插秧,七月下旬八月初,最迟中秋前收割,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也就是双抢,一般必须在立秋前结束。等到了十月下旬十一月,晚稻便该收割了。

赵清茹来沈家洼村的时间,“把握”的不错,最多再过几天就该收割晚稻了。可以说,考验赵清茹的时刻,即将到来。

许是事先得到了通知,知道今天沈老头上乡里接新知青,那棵看起来起码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槐树下,三三两两坐着好些人。

“乖乖,这次咋有三个女娃子?”

“哎,俺之前说啥来着?”

“你之前说啥了?”

“行了行了,女娃子也没什么不好的。”

“当然好啦,谁不知你家里有还有个好吃懒做的老儿子没讨媳妇嘛。”

……

“小汝,刚才那棵树是香樟树吧。那么粗的树干,该有上百年了吧。”坐在骡车上的吕迎春回头看了一眼村口的那个苍天大树,好奇地问道。

“小丫头,好眼力。那棵樟树可是村里的守护树,听老一辈人说,起码也有两百多年了。”沈老头稳稳地将骡车停在了一处小院前,小院的围墙上还刷着标语,“到了,这里就是村委办公室。一会儿中午就在家里吃,我让你们大娘把肉给炖上。”

“谢谢沈大爷。”

许是听到了屋外的动静,正在屋里誊录工分的会计沈楠从屋里走了出来。

“三爷爷,你回来了。”

“楠儿啊,先别忙活手上的事儿了,去把你太爷爷跟俩个叔伯叫来,今年的新知青到了。顺便把这肉给你三/奶送去,中午就在家里吃了。对了,再把你清山大哥也叫来,就说他妹妹来了。”

“哎。”沈楠接过了肉,应声道。临出院子前,又回头看了赵清茹四个一眼,显然对今年安排到村里的四个知青不怎么满意。

没一会儿功夫,村委会不大的办公室里,又多了两个中年汉子外加一个瞧着比沈老头年纪还要大的老者。经过介绍,赵清茹四个才知道,那位老者是目前沈家洼村年纪最大的,住在上湾村。至于辈分,比沈老头还高一辈。至于那两位中年汉子,留着山羊胡的是沈老头的儿子,叫沈利江,住在沈家村。另一个是住在下洼村的沈利洋。

“那个村里的大致情况,我刚才在来的路上也跟你们四个简单说了一下。虽说村子确实偏了点,出入也不是那么方便,耕地也算太多也不少。但是靠山靠水,只要勤快点,也是饿不到肚子的。至于具体怎么安排……”

沈老头的话还未说完,有个人影突然冲外面闯了进来。

“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