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时去求徐墨卿,是将徐家一并拖下水。”周宪心疼看着紧紧抿着唇的周余容,“家族面前,姻亲着实算不得什么。”
许是他们在书房的时间长了,徐墨卿敲了敲门,示意他们快些。
周宪朝周余容安抚一笑,故作洒脱道:“傻孩子,人总有这一天的,何必难过?你母亲走了那么些年,我甚是想念,若你是在想不开,便只当我去寻你母亲去了。”
“爹……”周余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什么都说不出来。
“爹爹不想将这些事情告诉你,也是不想让你忧思过重。容儿,周家的仇,不需要你报,爹爹,也无需你救。只要你好好的,爹爹就安心了。”
周宪未给周余容说话的机会,径直开了门往徐墨卿那儿走去,“我这辈子只有一个女儿,若是将军顾念旧情,便请将军好好待她。若她愿意留在徐府,便给她一片砖瓦遮风挡雨。若是不愿,便请将军放她走。”说着,他便向徐墨卿郑重的行了一礼:“我知道这要求着实荒唐了些,还请将军体谅周某一片爱女之心。”
徐墨卿的视线越过周宪,慢慢的落在屋子里的周余容身上,阳光跃进半开的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剪影,他恍然发现,她清瘦了许多。
微风穿过枝叶发出簌簌声响,摇动的树影一如他此时起伏的心。
“好。”他听见自己这样回道。
“多谢。”周宪拱了拱手,以示谢意,“这已耽搁了许久,若再拖下去,恐王上责难,不如这就走吧。”
周余容擦干了眼泪,跑到周宪边上,看着徐墨卿道:“我是周家人,你将我一道押走吧。”
周宪气得斥了一声:“胡闹!”
周余容却不理会周宪,“若是今日我走了,榆林城里的流言许是少不了。”
她看向徐墨卿:“你若是介意,不妨和离,便是直接给我一纸休书也可。”
“知道了。”徐墨卿沉默半晌,这才艰难的吐出这几个字来。
听见他的话,周余容如释重负,这才偏头对周宪道:“我是周家的女儿,自然是要与周家共进退的。爹爹,你莫要再说了,女儿心意已决。”
“既如此,那便走吧。”周宪不再多说。
这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周余容既执意如此,劝与不劝,其实都没什么用。
无知百姓堵在路上,一边往他们身上扔烂菜叶臭鸡蛋,一边嚷嚷着什么卖国可耻。
周余容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墙倒众人推。
可笑的是,她的父亲,正是因为这太顾惜子民,才惹了梁王的怒火。
她的脊背挺的笔直,神情是一惯的冷然不可侵犯。
越是这种时候,却是不能露怯,便是赴死,也得从容才是。
——————
“谷主!”突然出现的声音让姜蘅之从故事中回过神来。
看见往她这儿跑来的潆洄身上湿了一片,这才发现外头又下起了雨。
“东西拿到了?”姜蘅之问。
“拿到了拿到了。”潆洄磨磨蹭蹭的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瓶,抱怨道:“那和尚当真是烦人的不行,一脸问了好几声,这才肯把这东西给我。”
姜蘅之从她手中接过玉瓶,又听得她问道:“谷主,那住持仿佛是认得您的,不知您与他有何渊源?”
她拿着玉瓶的手微微紧了紧,旋身坐下,便道:“并没有什么渊源。”
潆洄有些失望。
那主持瞧着还很年轻,长得又俊秀,潆洄还暗自可惜如此妙人做了和尚,又想姜蘅之与住持之间透出来的那么一丝熟悉感,脑子里早已描出话本里那般苦命鸳鸯遭棒打,男子求而不得心死如灰,自此遁入空门不理红尘;女子勘破“情”字,远走天涯的戏码来。想的正兴奋时却听见姜蘅之说“没有渊源”,无异于在烈火上破了一盆冷水,连一丝火星都蹦不起来了。
可转念一想,若是没有渊源,谷主如何会让她去拿东西,若是没有渊源,那住持又如何会将东西安然的送到她手上?
谷主分明是想骗她嘛!岂不知越是这样越是应了那句“欲盖弥彰”来。潆洄自觉聪明了一回,心情大好,也不欲姜蘅之争辩了。
“谷主,你方才在做什么?”潆洄好奇的凑近了些,然后又抖着嗓子道:“杀人了!杀人了!”
姜蘅之瞥了她一眼,不慌不忙的望向三生镜。
原来是顾怀玉同沐素瑛去天牢“探望”周余容。
仇人相见自然分外眼红啊,周余容很是干脆利落的用簪子将人弄死了,末了还抖了抖自己沾上了血迹的衣裳,一副嫌恶之极的模样。
姜蘅之微微笑了。
没想到啊,到最后竟用这样的方式报了仇。
受到惊吓的潆洄下意识的看向姜蘅之,不料却瞧见了她微微勾起的唇角,心中更加不好了。
“谷主……周姑娘她……杀人了……”她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姜蘅之很是不以为然,嫌弃的瞥了她一眼,又转开了视线:“我看的见。”
那您看得见还笑什么?潆洄腹诽。
“潆洄啊……”姜蘅摇了摇头,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作恶之人,永远不值得同情。”
潆洄听见她这话,心里才勉强好受些,“我又不知道她们从前作了恶,这不是一上来便瞧着周姑娘将她们二人弄死了,心里害怕嘛!”
姜蘅之却道:“如此说来,这还是你的错。”
“我自来教导你不要断章取义,须知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你只见到周余容杀了人,便觉她不是个好人,却忽略了是那两人作恶在先……”
“我知错了,谷主……”潆洄见她又要教训,很是痛快的认了错,免得自己的耳朵平白受这折磨。
“错哪儿了?”姜蘅之果然不再说。
“错在不该断章取义,眼见不一定为实……”潆洄蔫头耷脑的道。
“这都是我说的,我让你自己说错在何处。”姜蘅之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