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趁火打劫(1/1)

是夜,孟戈他们在离幽门关城楼仅有一里的军资大营里边休息了一整夜。

要不是因为他们一路上真是筋疲力尽,只怕也不容得他们这样睡整整一夜的。

因为……

“你们不知道,秦逸那王八蛋这近一个月一来,天天夜里就搞偷袭,把我们整得都没脾气了。这不,自打元军来了以后,他们就轮番上阵,一个管白天,一个负责夜里。我们算是熬惨了。”那位负责安排孟戈的百夫长苦笑着道。

无需那位百夫长说明,孟戈也能瞧得出他们这些人的现状来。由于长期睡眠不足,这些人的精神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整个人看起来轻飘飘的。

就是吧,还有许多人因为这样上了火,嘴边冒出了许多的火泡来,看起来就疼。

孟戈枕在塞了杂草芯的枕头之上,愣是辗转过了半夜,才能睡过去。

一路行来,孟戈也从田副指挥那听来不少的消息。

比如,现在的大宋江山已经名存实亡,谁最先将这天下平了,谁就能称王。

又比如,秦逸其实就是元人。只不过,他幼时因为大元内乱,全家不知怎么的就到了这符南州的大深山里边去了。

后来,大元内乱平复,而他们一家子早已经在大宋落了户,也没有了回去的想法。

至于后来秦逸在成为城门守备的时候,所遭受的种种排挤,皆因他那蹩脚的中原官话罢了。

同时,身为守备的他,竟然一点儿中原文字都不会,那不是相当可笑的事情嘛。

之所以,秦逸会不顾大宋百姓的死活,也都是因为他打从心底里觉得自己不是大宋子民罢了。

在他们元人的眼里,大宋人,不过都是他们元人的狗腿子,死奴才罢了。

孟戈想着,目前她所在的赵家军,其实是大宋现今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了。

并且,赵大将军跟大宋的皇家赵氏还有某些联系,倘若以后他举事,只怕也能一呼百应。

谁让现在的大宋朝廷,不过是一些想要趁乱上位的权贵的傀儡呢。

当然了,那些人,其实也不过是看不清形势,才会天真的以为,在京城里边强占了皇城,就能称王。

田副指挥还说了,目前赵家军最大的强敌,除了来自于秦逸带来的元军,还有仍旧守在各处边疆的那些大宋朝旧部之外,还有另一只南边的义军。

那一支义军,大多数都是山匪,可谓凶残至极。

听说南边有山匪,孟戈不得不想到那些人的来历。

南边在那一次大旱之后,百姓几乎都出逃了,那还能有山匪的存在。

倘若那一支队伍当真是从南边来的,那只能是南边小国的人,不会是当地的山匪。

至于那支队伍之中,有没有后来重归故土的大宋百姓,那就不得而知了。

孟戈觉得,那知队伍里边的大宋百姓人数应该不多,毕竟逃难的百姓回去的并不多。

在战鼓与号角之中沉睡过去的孟戈,是在一阵哭声中醒来的。

那些哭声,来自于幽门关城楼。而放声大哭的人,正是那些个符南州的百姓们。

那些流离失所,家中的壮劳力被强行征兵,后又得以幸存的老弱病残们。

与昨夜不同,昨夜的那些百姓,只是为了讲述秦逸的种种残暴事迹,并且呼唤那些大宋士兵们的良心罢了。

同时也算是亲情召唤。

然而,这白日里的哭声,就仅仅是哭。那些人边哭,还边诉苦,讲述自己所面临的人生有多绝望。

造成他们这一状况的,正是带兵攻打拯救了他们的秦逸什么的。

秦逸在大帐里边,听着敲击着他耳膜的哭声,烦闷不已。

这样的是哭声,已经持续了十天了。每一次那些人哭完了之后,他的那些送人奴隶们就会动摇几分。

时至现在,哪怕他再动手斩杀那些个露出不满的将士,那些人也不再害怕他,并且已经开始显现出了造反的苗头。

这一点,让秦逸感到异常的恼火,却无计可施。

毕竟,那些个宋人所哭诉的,都是事实。哪怕,秦逸不将宋人放在眼里,。却不能阻止他手下百分之九十的宋人,不会受那些哭诉的影响。

越是这么想,秦逸就越是觉得当初自己的极端做法有欠考虑了。

他忘了,宋人是个礼仪之邦,儒学制道。他们信奉军国天下,以孝道至上。

这样的国度,他居然在驱逐残害了那些宋人的家人之后,妄图让他们对他死心塌地。

这一点,其实秦逸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当初,他是想要通过征兵的形式,让那些送人参军的。

奈何,那些个送人,都不会主动参军。哪怕是参军,选择的也都是官方的队伍。

为此,秦逸大怒,这才使出了那一残暴的举动,使得符南州十几万百姓流离失所,孤苦无依。

也正是他的那种完全没思虑到宋人思想的做法了,使得他现在被动至极。

直到现在,秦逸都还在恼恨宋人在文治上的成就。

倘若人人都跟他们元人一般,不管干什么都得靠拳头,那该有多好。

然不管秦逸现在多恼,多悔,他通过强硬手段奴役得来的属下们,其实都已经在有计划的策反之中。

起先,有这一想法的,不过是被那些人喊道了名字,仍旧幸存下来的宋人。

紧接着,便让哭诉之声给唤回理智,再细细分析目前形势,并且见识了元军残暴无良的宋人。

总之,这十日之中,出现反动心思的宋人,那是一不小心就连成了一片。

哪怕秦逸照样每天斩杀数百人,那些人都不再惧怕。他们反而被激起了怒火,燃气了斗志,将秦逸视为第一仇人,起了反心。

正在这个当口,赵大将军让人秘密传话下去,说是在此期间能归降于赵家军的宋人,赵家军对他们过往的一切,都既往不咎。

至于,那些归降的宋人,最后是继续在军中效力,亦或是找到家人归乡生活,都随他们自己选择。

赵大将军的这一举措,无异于趁火打劫。

哪怕就是孟戈得知了赵大将军的这一策略之后,也都佩服不已。

这才是真正胸有大志的人呀。这样的领导人,所领导的队伍,今后就算是不能站到制高点,也不会弱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