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禀明命案(1/1)

“马大人,本阁并非质疑兵部选才之能,而是通盘考虑之下,觉得这明家考生不符合本次武举考试的录用条件?”谢迁组织话语安抚马文升道。

“明家考生不符合哪些录用条件?难道本官考虑得不周详?”马文升一皱眉道。

李东阳看看马文升,不再说话,只是望着谢迁。

“马大人,之前我说过,本次武举考试实则是为的抵御北方那些敌寇,起码应该录用那些上了战场就能顶上去的人才,而那明家考生年纪轻轻,根本无法肩负此重任啊!”谢迁苦笑一声,他还真心没有质疑兵部的意思,这可真是误中副车了。

旁边的大臣们也是纷纷点头,就连刘健、倪岳也是频频点头。毕竟,明家考生太过年轻,确实难以让人放心。

“但这武举考试乃是国家的伦才大典,本应以才为先,而且本主考与考官们皆是依才而定,绝无半点徇私,岂又能因考生年轻而将录用原则抛弃,令他们落第!真是荒谬!”马文升继续向谢迁发难。

“而且,你又怎知明家考生就不符合此次的要求?”李东阳在旁补枪道。

“无论如何,这明家考生不能有这么多,如果真的录用了,是对边疆将士的不负责任!”谢迁望着同仇敌忾的二人,把心一横。

“胡说,明家考生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来,又岂能因你一点质疑就放弃!”李东阳脖子一梗,与谢迁杠上了。

“不行!”

“行!”

二人一阵争执,却将马文升推在了一边,马文升一阵好笑,本来这是自己与谢迁之争,什么时候又变成了他李东阳的事了!

但他却知晓,李东阳的话有理,谢迁的担心也没什么不对,但在他的原则上来说,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同意谢迁的话的,毕竟,人家考生是一步步考过来的,又没有徇私,又没有做弊,岂能因他一句话就将明家考生抛弃,这既不符合他做人的原则,又有悖国家伦才大典的标准,绝不能开此先例!

不理李东阳与谢迁二人在那争执,众大臣将目光投向了弘治,毕竟,最后一锤定音的是咱们这位皇帝弘治。

“二位爱卿别争执了!”弘治开口道。

一时间,李东阳与谢迁二人停止了争执,望向了弘治。

他们二人也知晓,最终有决定权的就是这位,本来二人也就是争执给他看的,此时见他发言,自是知晓他有也决断。

不只二人,众大臣也将上举投向了弘治,就等这位定夺。

“谢爱卿啊!”弘治望向谢迁道。

“陛下有何指示?”谢迁一听,连忙拱手道。

“刚才咱们已经议过,这明中信要被派往云南了!是吗?”弘治不紧不慢道。

“不错!”谢迁心中感觉不妙,但却也只能点头道。

“咱们需要人家明中信去云南赈灾,是吗?”

谢迁一皱眉,心中咯噔一下,坏了!他刚才还真没考虑过这个,看这情形,只怕弘治心中已经有些偏向了。

“谢爱卿啊!如果现在将明家考生取下的话,只怕会令那明中信心生芥蒂,万一这小子找些理由不去云南,只怕咱们还真心没招啊!更何况,这样做的话也不符合朝廷任用人才的标准。即便朕用朝廷旨意强令那明中信前去,只怕他也积极性受挫,无心用事,那也只会令云南百姓受苦,那是朝廷的损失啊!”

弘治的话印证了他心中所想,不由一阵后悔,早知如此,自己就先等候这武举之试定了再去建言那明中信去云南之事。但现在后悔已经晚矣!

刘健等大臣却是心中佩服,陛下这番话,话中有话,既向谢迁说了自己的观点,又敲打了李东阳,同时还安抚了马文升等兵部考官,真是一举三得啊!

李东阳一听,只能低头拜服。

马文升面上的不愤,也有所缓解,毕竟,陛下为自己做主了。、

“刘卿,你看,这武举录用之事如何做呢?””弘治看看三人,见他们都没有意见,满意地点点头,抬眼望向刘健。

“陛下英明,确实,一动不如一静,绝不可将规矩破坏,规则打破,否则后患无穷啊!”刘健未语先看了看谢迁,冲弘治拱手道。

“好,就依刘卿的意思办!好了,事情就这样定了,武举名次就如此定了!”弘治笑笑,一锤定音道。

刘健低头苦笑,什么时候成了自己的意思了,分明这就是您的意思好不好!然而,做为首辅,虽然位高权重,但终究这天下是人家朱家的,人家让你背个黑锅是看得起你,你难道要推给人家吗!这个锅自己是背定了的!

“陛下英明!”众大臣躬身祝贺,“恭喜陛下此番喜获良才!”

谢迁虽然有意见,但在此形势之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随大流躬身祝贺。

至于李东阳,目的达到,自不会再节外生枝。

“行了,马爱卿,就依这名次发榜吧!”弘治一抬手,面上泛出一丝得意,却很快有所收敛,冲马文升一摆手道。

“是!”马文升见事情鼎定,躬身应是。

“好,好,此番武举之事办得利落,马爱卿与众考官的功劳随后自有犒赏。”弘治面容大悦,笑道。

“陛下,臣不敢领赏,反而要在此请罪!”马文升站起身形来到龙案前,躬身请罪道。

“哟,什么事?”弘治面上惊色遍布,望着马文升询问道。

刘健等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马文升,但目光中充满探寻之意,这马文升是要闹哪样?

“不瞒陛下,实际上,此次武举考试并非表面上平静无波,反而是暗潮汹涌,而且已经出了人命!”马文升一席话如石破天惊般,惊得弘治面色大变,刘健等人瞠目结舌。

考场惊变,还有人命牵扯其中?什么时候的事?大家面面相觑,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马文升。

弘治也是目光炯炯地瞪向马文升,等候他的解释。

“陛下,武举考试当中出现了血案。差役被人收买,兵部主事出面周旋,而且尽皆是针对的明家考生!而事情败露之后,兵部主事饮毒而亡!”马文升苦笑一声。

“什么?何人如此大胆?居然敢在伦才大典之上如此胆大妄为?”弘治怒容满面,拍案而起。

刘健也是心中大惊,面上失色。

李东阳更是惊得跳起来,他一直在皇宫中议事,还不知晓此事。

而那些大臣们也是满面惊疑,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谢迁。

谢迁听了消息,再见众人神色,瞬间面色变得煞白,刷一身冷汗瞬间湿透了全身,心中一阵后怕。

眼光惊疑地望向弘治,好在弘治此时震惊于命案,无暇顾及自己,轻轻松了口气,但他却再不如此前那般从容,反而一副谨慎小心的模样,心中细思,想办法准备弥补此前的失误。

如果自己刚才一直坚持已见,而且真的将一些明家考生打压下去,到木已成舟之时。

此时再有这马文升将此事捅出来,只怕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要知道,刚才自己一直针对明家,众人包括弘治帝也知晓,自己要打压明家,而此时突然发现居然有人在考场打压明家考生,而武举考场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全国上下目光汇聚之地,没点胆量之人岂敢私自妄为,在这伦才大典之中做手脚,而且,武举考场可没有那么方便,能够任由人来去,任由人做手脚,还能够使唤得动一位兵部主事!这样大的能量,岂是寻常人所为!而自己却正好有些能力,也有些动机,别人不怀疑自己还怀疑何人!到时,只怕是黄泥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虽然最严重的后果没有发生,但显然大家现在都怀疑是自己从中做的手脚,尤其是弘治帝虽然没有质问自己,但此前自己的表现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自己的嫌疑直到现在应该是最大的,毕竟,一位兵部主事,他哪来的胆子,敢自作主张,陷害考生,如果加上自己,这位阁臣下令,这就说得通了。

一时间,谢迁越想越惊,想要上前澄清,但人家却并没有指名道姓,如果此时自己上前,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那可是自投罗网啊!

但如果自己不上前澄清,再有人从中作梗,放小话,给自己穿小鞋,到时,陛下先入为主,认定自己就是幕后主使,只怕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如此一想,真真是进退两难啊!

马文升不理会旁人,将考场内发生的一切一一向弘治道来。

弘治经过了最初的震惊,知晓仅有一位兵部主事身死,也定下心神仔细聆听马文升的奏报。

此时的李东阳听到马文升讲述明家考生毫发无损,而且顶住了压力,还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考官的赞赏,吊着的心悠然放了下来。

再看到谢迁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表现,李东阳一阵好笑,戏谑地望着他,一阵冷笑,看,着道了吧!看你这老小子再使坏!

“陛下,臣失职,臣无能,令得伦才大典之上出现如此丑闻,罪该万死,还请陛下惩戒!”马文升躬身请罪道,“但是,臣恳请陛下令锦衣卫彻查此事,绝不能放过那作恶的幕后黑手,否则国法何在?天理何在?”

“可恶!朕还是太过宽厚了,居然有此不将国法放在眼中之人!”弘治掌拍龙案道。

“陛下息怒!”刘健等大臣连忙躬身规劝道,“马大人也是一时失查,还请陛下恕罪!”

“朕自会彻查此事,但马爱卿操劳武举之事,也是劳苦功高,虽然出了此事,但这却是恶人作祟,不关你们的事!功过暂且记下,待查明实情之后,再作定夺。”弘治低头思索片刻,抬头安慰马文升道。

“陛下,此番明显是有人针对明家考生!还请陛下还明家考生一个公道!”李东阳见缝插针道。

“这?”弘治看了一眼李东阳,有些为难道。

“陛下,臣刚才也听马大人说了,明家考生被诚心针对,故此,才有一些考生落第,相信那些中第考生只怕他们的成绩绝不仅此吧!但是,明家考生在此情形之下,还表现得如此卓越,居然大多数通过了考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应对危险之能,警惕之心,这一切,尽皆是明家考生的能力展现,只怕这下没人敢说他们没有资格了吧!而且,如果不给他们一个交待,只怕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吧!还陛下为他们正名!”李东阳正色道。

众大臣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谢迁,李东阳话中有话,显然是针对谢迁之前对明家考生的打压,现在有些机缘,自会找回场子。

然而,此时的谢迁却尽量往众人后面藏身,深怕弘治看到他,想起之前的表现,怀疑于他!更不敢与李东阳唱对台了!

众大臣好笑地看看谢迁,心中一阵摇头,早知现在何必刚才呢!自作孽啊!

弘治此时也将目光投向了谢迁,要说他对谢迁一丝怀疑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心中也了解,谢迁只是有些小心眼,而且也是之前明中信惹了他,故此才多方针对明家考生。

但如果要说谢迁就是幕后黑手,针对明家考生,布下如此大局,却也不太可能!毕竟,他对谢迁的节操还是信得过的!

但这是谁呢?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弘治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词,不由得面色大变,难道这些家伙的势力已经这么深入了?

“陛下,还请下旨,还明家考生一个清白公道?”李东阳执意道。

“陛下,李大人此言不妥!”刘健开口了。

“刘大人,有何不妥?”李东阳一皱眉,望着刘健问道。

“首先,这些人针对明家考生,此乃私怨,不能作为要挟朝廷给他们公道的借口。”

李东阳就待争辩,但刘健举手制止了他。

“其次,此番也没对明家考生造成重大损失!谈何还其公道?而且伦才大典乃是国之重典,如果将此事传出去,只怕朝廷会伦为百姓的笑柄。故此,岂能因为几人而重新考核武举,那就是对天下学子的不负责任了!试想,几个明家考生重要,还是天下学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