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押礼先生和知客师
少平妈说道:“篾匠也不容易啊,总算是守来了一房好媳妇啊。”
大力妈笑道:“三十多年看着篾匠长大,楞没看出来他还是个人物,还是良子丫头眼毒啊。”
奶奶也笑道:“当真是好亲事,良子他们家也是篾匠,这还真门当户对了。”
大力妈捂着嘴笑道:“就是新姑娘回门有点远,要坐船坐车坐飞机!”
几个老太太说起家长里短就没完,李君阁又去看接亲班子的安排。
来到接亲班子一看:“哟!阿冲叔,铜娃!你们咋也混队伍里了?”
阿铜笑道:“你们李家沟可被我们比下去了啊,居然没有会唢呐的,哈哈哈,我们来当唢呐手!”
李君阁转念一想还真是,玩乐器,人家苗寨里的人甩山下人几条街都不止。
拱着手正要给阿冲叔道谢,万大力一把将他扯过去,说道:“皮娃别跑!你这把子力气,不做轿夫都浪费!明早你要主杠!”
李君阁哈哈大笑:“侄儿抬婶子过门,没这说道!明天我还是背彩礼去!”
最忙活的还是刘三高的油厨班子,光汤都吊了三四口大锅,蒸菜笼子也有四五个灶台。班子一帮人忙得就像陀螺一样乱转。
大家都兴致高昂,没有休息,顾不上娃子们,村里的娃子就都放敞了,哪里热闹哪里钻,有他们调节气氛,那叫一个热闹。
按辈分来他们得管篾匠叔叫爷爷了,那良子就该叫奶奶,爷爷跟奶奶结婚,一说起来娃子们就忍不住的好笑,这可是李家沟头一遭!
儿歌更是一会儿一首,净是调戏篾匠叔的。
“丁丁猫儿,海扒子,婆婆带个幺娃子!
公公好欢喜,婆婆留来吆鸭子!
鸭子下田打哈哈,鸡公下土啄枇杷!
枇杷叶子翠,活象良子妹!
良子生得白,嫁给黄家客!
银子二百两,爹妈舍不得!
轿子打回转,二回又来接!
接到燕儿窝,又杀鸡、又杀鹅,梳妆打扮见公婆!
公婆不吃油炒饭,打鸡蛋、打鸭蛋,打到锅头团团转!
公一碗、婆一碗,两个幺姑大半碗!
只有哥儿不争气,打烂噶公红花碗!”
要不就是:
“月亮走,我也走,走到我娘家门口!
我娘倒杯油,
大姐梳个分分头,二姐梳个妹妹头!
只有三姐不会梳,黄毛辫子甩悠悠!
大姐嫁到顺河场,二姐嫁到桃花岗!
只有三姐不会嫁,嫁给一个老篾匠!
大姐回来睡金床,二姐回来睡银床!
只有三姐最倒霉,拖根扁担搭凉床!
长的长,短的短,拖床蓑衣搭脚杆!”
李君阁哈哈大笑,将娃子们拖过来,一人屁股上一巴掌:“还能不能唱点好的了!每人去捞两块喜糖,都甜甜嘴!”
忙到清晨,迎亲队伍就该出发了。
二毛噼噼啪啪放起了鞭炮,唢呐吹响铜锣打起,篾匠叔穿得周吴郑王的,后边跟着旗锣伞轿,彩礼背篼,接亲抬盒,押礼先生,媒公媒婆,这就出发了。
快到篾匠叔老房子边,那边主要是女眷们呆着,Alice跟Shirly的身份是送亲姑娘,一看就拍着手嘻嘻哈哈往回跑:“来了来了!迎亲队伍来了!”
今天是“正酒”,按老礼俗女方办在早上,男方办在中午。
然后女方这边主要是请自家的亲朋好友,男方不参与,然后收的礼金加入到陪嫁当中,送亲时一起给男方家送去。
因为这场婚礼男女双方的亲朋基本上都是一个村的,因此女方这边就不用办席谢彩礼,简简单单做了顿醪糟鸡蛋粉子算完事。
说起接亲还有个好笑的地方,结婚双方距离较远的,迎亲队伍走近路自不必说;但是如果两家距离较近,迎亲队伍就要故意绕道走远路,这或许是为了向大家宣告的缘故。
李家沟还有过两亲家仅隔一道墙,迎亲队伍却抬着嫁妆绕了几里路的事情。
接亲队伍离着篾匠叔的老房子还有几十丈就停了下来,这时候该押礼先生出马了,站在队伍前边,等待女方来“接路”。
押礼先生由李君阁的大姑爷充任,大姑爷马玉树语文老师退休,能说会道、品貌端正,文质彬彬,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女方知客师是二毛他老爸李思信充任,迎亲姑娘由秋丫头充任。
只见秋丫头笑嘻嘻地来到队伍前,铺上红毯,大姑爷跟思信叔各站一头,这就是要开始“投柬对话”了。
对话又称“说礼”,基本是用对四言八句的形式。
就见思信叔对大姑爷作了一个揖,说道:“我今接路,受主所托。先生辛苦,我把揖作。礼节当行,撇脱撇脱。”说罢一个鞠躬,将请柬交给了大姑爷。
大姑爷接过请柬说到:“我今押礼,才学浅薄。礼貌不恭,还望撮合。喜事喜办,双方快乐。”说完也是作揖,鞠躬,投报柬。
“撇脱”夹川土话里就是简单方便的意思。说是撇脱,其实这套有时很不撇脱,上述二则对话,仅仅是个开场白而已。
看似客客气气,其实就是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遇到对穿肠,斗文要开始了。
如果是在楼门前或院坝接路,双方各说七、八则或十来则,方可入屋就坐,如果在几十丈外的地点接路,双方就要说几十则才能到达终点。
何况接下来的升阶、进屋、接简、坐席等各个环节双方还要对说许多礼话。
光接简一道礼节,就有神简、人简、禀简、礼简、厨简、梳简之分,礼话套套不同,这对押礼先生和知客师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接路仪式走完,思信叔领着接亲队伍去女方家,这就要行接礼了。
篾匠叔这边除了花轿彩礼,还备有几个抬盒,其中有糖食抬盒、烟酒抬盒、新娘的穿戴抬盒。还有两个半边猪肉。
新娘的穿戴包括四季穿的衣、裤、袜、头饰、腰带和上轿穿的花鞋。
总之,新娘出阁上轿的当天早上,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都要换上从男方抬来的新的穿戴。
过去穷人无钱准备齐整,往往要向邻近姊妹相借,接回新娘过几天再还。而借的衣服一旦被新娘发现,新娘就要哭述。如“太阳出来照四壁,抓把白米喂金鸡,金鸡不吃这把米,小儿不穿这件衣。......婆家有钱买来衣,婆家无钱借来的,这家进来那家出,才把衣服借到屋。借件衣服烂了领,不知穿了几代的……”
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糖食抬盒。
老时间里除一对梳头馍是用表面实实在在做的外,其余都是用麦芽红苕麻糖吹制而成。三、四斤糖就可装满相当于大号箱子那么大的一辆抬盒。
其糖五颜六色,各形各样:有猪、牛、羊、马、鸡、狗、猫、兔;有苞谷、南瓜、茄子、萝卜。以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每样糖食,看起来多大,吃一个似乎就能胀破肚子,实际上里面是空的,只有外表很薄的一层,用手一捏,就成了粉末,几口就可以吞下。
这种吹制大糖食的工艺,目前已经失传了,不篾匠叔实在,如今又不差钱,直接用现代的各种糖果点心将糖食抬盒装得满满当当。
接下来交接礼物上也有一番礼仪。大姑爷向女方交礼时,女方知客司思信叔还要假装指责:“先生善为辞说,结亲原靠媒妁。久闻亲戚仁义,这回才不洒脱。礼物也要象样,这又太为菲薄……”
然后就是考验现场发挥了,要就着男方送来的礼品一样一样说起来。意思是你们带来的这些东西不怎么样呀。这样才算尽到知客师的职责,为女方多要好处。
押礼先生也不是善茬,穷的就会说:“愚兄家道寒,制不起妆奁。冷热粗布衣,略略有几件。都是好亲戚,大家撇脱点。就是有简慢,总望其笑颜……”
篾匠叔用不着这样,大姑爷意气风发将男方带来的礼物一通好夸,也是尽自己的职责:“礼上来得不简单,自动手表金耳环。四季衣服样样有,冰箱彩电件件全……”
看着两人拿四言八句斗口,周围人都是轰然叫好鼓掌,高兴异常。
最后斗得差不多了,思信叔这关才算通过,只见他又作揖说道:“承得先生金句,结亲原是结义。何须备起谢情,简驾切莫见气。奉迎之子于归,后又邀请早赐。去者不知礼仪,还须望乞指示。”
大姑爷交完礼物回言:“吉日良辰,来到府门。主人咐托,过府仪程。来到贵地,气象一新。人人和气,很讲礼性。男荣女贵,寿有千春。亲家亲家,似若瓜藤。”
接下来就该“出亲”了,出亲第一道礼仪是“坐歌堂”。
坐歌堂俗称“哭嫁”,这是农村姑娘出嫁前的开口歌,一般要哭三天三夜,多者七天乃至七七四十九天。
出嫁的姑娘叫新娘,由姊妹或亲友把她牵出来坐在桌子上方中央,用手巾蒙脸,开始哭唱请拜。
哭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哭离爹娘、离哥嫂、姐妹,也要哭外公外婆、姑、舅、姨、表,还要随着出嫁的礼仪程序,哭骂杀猪、进厨、接客、出席、梳头、上轿等内容。
哭词格调有抒情的,有说吉利的,有诉苦的,有骂媒的。
总之,新娘通过哭嫁,把埋在心里的苦乐与恩怨尽量地倾吐出来,意思是舍不得这个家,不想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