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黑帮(1/1)

崔顺虎因为聚众赌博被捕,释放后随着当时的商潮,先是在东港的一个镇上插足水果市场,接着又开起了托运部。

31岁生日那天,东港虎头帮成立。那天,平日里一起在镇上混的哥们弟兄20余人前来祝贺。酒过三巡,众人聚集在崔家的二楼客厅议事。有人提议,既然这么多兄弟在这里,不如大家联合起来“做”,利用名气扩大势力,并推举众人中最有威望的崔顺虎为老大。在场人员一致赞成。崔顺虎也就没有推辞,他紧接着便提议任命“军师”和“财务总管”,

王土根父子与“军师”的表弟杨昌平认识,经杨昌平牵线,帮虎头帮干些杂活。

一年后,崔顺虎插手东港市经营中药、滋补品的参茸市场,当时东港参茸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参茸交易市场,有近百家经营户。市场的秩序则多由“江湖规矩”来代替管理。

当时东港的另一大帮派———“蛟龙帮”早已经盯上这块肥肉,在参茸市场中强买强卖,并抽取经营户的“交易费”。

如此有利可图的地方,崔顺虎等人怎能袖手旁观,拱手相让。与军师商量,在市场也开了个店,取名“东港参茸滋补药品商行”。崔顺虎幕后负责,军师任总经理,杨昌平和王土根父子在店里帮活。

一山不容二虎,“蛟龙帮”与“虎头帮”矛盾终于爆发了。

一天,两帮在争购一批东北人参时互不相让。当即,双方便开始召集人马,崔顺虎纠集了数百人,准备了大量马刀、自来水管等凶器。

“蛟龙帮”也不甘示弱,纠集了众多人员,双方共计两百余人准备血拼,后因有关部门出面制止调解,一场血战才没有发生。

自此,“蛟龙帮”也自认实力不够,退出了参茸市场。“虎头帮”便“接管”了参茸市场,定期向经营户收取每公斤0.3元至2元不等的“交易费”。他们自称为“参茸交易所”,经营户们则称他们是“第二税务所”或“黑店”。

王来金头脑灵活,当上了“交易所”的巡逻队长,大张旗鼓地开着装有警灯的三轮摩托车,在市场内巡逻,收取“交易费”,同时也充当打手。

有一次,在巡逻打人时,王来金失手把人打成重伤,虽不致命,却终生残疾。

王土根担心崔顺虎和他“虎头帮”如此霸行、猖狂,日久必为政府不容,虽为他们做事,始终把握分寸,尽量谋财不害命。本是逃难之人,宜图长久后路。

儿子一犯事,他便考虑离开东港,另择栖身之地。

事有巧合,不几天,东海卷来一股五十年一遇的强台风,肆虐居住的小村庄,把所有房子都摧毁。

这个村庄多年来倒了几次,建了几次,房子越建越矮,宛如小人国的建筑,仍无法抵御自然力的魔爪。

东港市政府干脆彻底撤了村子,把避难的村民召集起来,动员迁徙安置。王土根立即申请,离了“本土”,安置到远离大海的曲源县五指峰村。

这一迁,等于把他的履历洗白了,名正言顺地成了困难安置户,得到五指峰村的照顾,

父子俩迁到五指峰村那年,王土根39岁,王来金17岁,有一间破旧的房子,有几亩田地和山,但是他们不种田地,不砍柴。田地都送隔壁邻居种了。父子俩挑着货郎担外出做生意。

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吃狗肉。王土根与时俱进,适时转业。夜幕降临,精神抖擞,带上儿子和纲丝圈,揣着麻醉药饵,频频出击。

这种拿手的把戏,带来不菲的收入。

有一日,却出现了意外。深夜十一点,父子俩来到东川市郊区一农村。村里大多数人在东川商贸市场上做生意,生活比较富裕,看门狗、藏獒养得多。

王来金事先侦察过此地,但想不到他们出手之前,已经有人来圈过狗,村民见自家的狗一只只忽然消失,断定是被人弄去下菜了,一帮年轻人早已有了防备。这一晚他们准备了石炭包、钢筋棒、水果刀,就等偷狗贼出现。

王土根父子一到村里,很快诱杀了一条狗。正在往麻袋里装时,四周倏然围上五、六个人。

“娘的,该死的偷狗贼,等了三天,终于等到你们了!”

“留下你们的狗腿!”

伴随着愤怒的咒骂,石灰包哔哩啪啦,劈头盖脸砸过来。

王土根父子惊骇万状,掉下麻袋、钢丝圈,狼狈鼠窜。

身后,钢筋棒划过空气,呼呼呼呼地响。

王来金中了石灰包,满头白发,竭力躲避那足以抽断骨头的钢筋棒。由于右眼进了点石灰粉,眼睛紧紧闭着,脚尖踢在石头上,一边踉跄逃命,一边痛得尖叫。

王土根拉住他的手,往村后小山上狂奔。

不能不说这对盗贼父子夜行的能力是惊人的,这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很快追击与逃命的彼此拉开了距离,王来金尽管惊恐慌张,却暗自庆幸。

正当以为可以安全摆脱村民追击的时候,前面出现一条无法逾越的水渠。他们只能沿着水渠跑。

也许村民们认为盗狗贼误入绝路,憋足劲儿直追。

跑到一个拐弯处,见一黑影,坐在水渠边,月色下宛如魅影。两人吓了一跳,不敢前行。往后看,村民发疯似地追击,其中一人手持长长的西瓜刀,月下寒光闪烁。

王土根一时恐慌,在黑衣人身边扑嗵一跪:“好汉救命,有坏人抢劫!”

黑衣人从容起立,原来是个雪肤丽人,神情颇为忧伤。她冷冷地打量王土根父子,见王来金跛着脚,脚上流着血,于是侧身让他们过去。

村民大喊:“偷狗贼,往哪跑!”

“偷狗?怎么回事?”黑衣女人问。

“女侠,是他们的狗咬伤了我儿子,我打死了他们的狗!”

“哼,打死一只狗就追杀,岂有此理!”

待村民赶到,她抬腿一扫,几个人“扑嗵扑嗵”相继落入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