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子之约(求首订)(1/1)

黑袍掀开黑纱,竟是墨门的长老——子冉!这着实令着众人吃惊,毕竟墨门的实际掌权者是墨家巨子,而不是长老!

而看到子冉以真面目示人,季子却是不满的冷哼道:“难道这就是墨家的诚意?”

子冉不疑其他的说道:“自是姬宁公子只身在邯郸,我就时刻的关注于他,这难道不是我的诚意?”

听到子冉的话后,季子自是不再言语。而姬宁在刚到代郡时就收到子冉的飞鸽传信,自是上前劝解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丹自是明白长老的一片苦心!”

这话说出,才将二人的争执暂且搁下!姬宁看着蔺且略带疑惑的问道:“这可是庄子高徒蔺且大师?”

蔺且听后不置可否的说道:“庄子乃是恩师,可蔺且却说不上高徒!”姬宁听后笑着道:“蔺且大师道是自谦了!”

这句话说后,姬宁就停顿下就朗声说道:“中山国灭前,先王就曾与墨家的巨子、道家的庄子有过秘言,相信二位已是知晓,宁在此也就不再多说!”

中山国末代君主姬尚曾与墨家巨子、道家庄子秘言:若是墨家、道家肯在中山复国时出手相助,就将他们的学说思想用于治国,实现他们学说的振兴!

当今天下,法学思想盛行,自是商君变法图强之后,各国莫不是尊崇法家治国!而姬尚竟敢这样大胆的许下诺言,也是深有所虑。墨家机关术天下闻名,而道家剑宗亦是闻名遐迩!如此墨道两家相助公子复国,何愁中山故国不复?

子冉虽是知晓中山国灭后,中山的贵族逃亡齐国,而今天下赵国国势日盛,区区齐国中山贵族遗民复国,这岂不是以卵击石?

子冉就冷笑着道:“当时先代巨子是与中山王有过君子密约,而中山王蛰伏十年竟是被乐乘于大山中所擒杀,亏公子还记得这秘言?”

子冉的话说出来,蔺且也是深意为意,当时都是想着姬尚能够复国有望,却是没想到被乐乘区区数千骑兵所破!

听到子冉如此的言说自己的父王,姬宁双手紧握,但一想到复国大业,姬宁按捺竹心中的怒火,爽朗的笑道:“那是贼子泄密,父王才被乐乘所破,而今往事尘尘自是不再言说,我想蔺且大师与子冉长老也不是来提及前尘往事的吧!”

子冉话出口也是有些后悔,当着为人子之面言及先王劣事,倒是非君子之为!看到姬宁几句话来圆场,自是听从起姬宁的话来!

蔺且此番前来也仅仅是谨遵师命,来赴这半个甲子之约!因此,他也是对此不多插嘴!

姬宁看着二人道:“如今宁已成人,而齐国的中山遗民时刻不忘恢复故国,我想二位对此有何建言?”

子冉听到姬宁的话后就问道:“公子既问有何建言,那子冉就明说了!”

姬宁做出请的手势让子冉回答,子冉道:“据我所知,逃亡齐国的尽是中山贵族,兵士更是寥寥数人,我墨家虽与你有过密约,但我想谁都不会为了一句话而招致赵国的君王一怒吧!”君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姬宁听到子冉的话后,自是理解他所考虑的问题,当年他们仅仅只是口头的约定,在没有足够的利益与实力面前,谁都是不愿冒这个险的!

而姬宁身后的季子却在这时走过来,脸带着笑意的说道:“谁说我们就齐国有着中山遗民?”

季子的话说出口,子冉却是不信的站起来道:“不可能,你们中山贵族最后皆逃亡于齐国,不可能他处还有?”

姬宁释疑般的说道:“子冉长老不知: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子冉听到姬宁的话仍是脸带着疑惑,季子却是指着远处的山顶豪气的说道:“此山存于十万遗民,怕是你们墨家包括天下所有的人都没能想到吧!”

季子的话一说出口,子冉惊呆的站立于凉亭中!谁能想到中山贵族竟有如此大的手笔,瞒天过海,竟为一朝而!

姬宁看着惊呆的子冉道:“代郡雁门之地,多山,高林密布,因此才躲避了天下人的注视!”而姬宁话锋一转的问道:“既然本公子已将所知的尽悉告知,却是不知二位有着什么诚意呢?”

姬宁的话一出口,子冉叹口气道:“却也是不瞒着公子,自是上任巨子走后,墨家已然分立两派,一派是有巨子墨非所提及的不问政事,君王有命,悉以为之。而另外的乃是以我几位长老为,仍是愿意助公子复国……”

姬宁听到子冉的话后,忙的上前一拜道:“得子冉长老信任,姬宁复国,莫不敢忘记长老之恩,定当实现墨子遗命:兼爱非攻,天下大同!”

子冉听到姬宁提及到天下大同后,莫不是心中一震,自是墨子提出此等理念,乃是无数的墨门子弟为之现身的实现理念,难道真的要在他的身上完成?

姬宁自是不再关注子冉的想法,而是看着一同到来的蔺且来!蔺且神色不变,对着姬宁一拜道:“自恩师走后,蔺且已是在代郡游走十年,怕是对不住公子的期许之情了?”

姬宁听到蔺且的婉拒之词后,就诧异的问道:“莫不是大师看不起姬宁,却以此堵我之口?”

蔺且听到姬宁的话后,忙的起身回道:“岂敢,公子天人之资,与公子合作蔺且自是喜不自胜!但奈何自先师走后,道家内部因杨朱之学、黄老之学、老庄之学争议纷纷,蔺且实无大才,就悄然而走,如今已有十年,今日而来纯是来见公子一面,完成恩师遗命!”

对于道家的学派之分姬宁也是略有所闻,如今听来,却是大为惋惜!不过,一旁的季子却是上前道:“蔺且大师倒也是不必挠心,听闻道家的剑宗习之强人体魄,既然这样,何不从中山遗民中寻找几人,收为弟子,岂不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