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巧解毒(5)(1/1)

偏偏,此刻,他竟觉得很受用。

这个女子,就像是一潭秋水,清澈沉静,又像一株寒梅,清高孤傲。

他去刺杀她,想要看看她惊慌失措的样子,很遗憾,他没有如愿以偿。他用言语侮辱她,想要看看她伤心失落的样子,但是也很遗憾,他依然没有看到。但是,此刻,她却终于不再沉静,不再淡定,她终于愤怒了,惊慌了。大约是她因为解不了他的毒,所以害怕了吧,但是他为什么在她的眸中还看到心痛?

他狠狠盯着她,恶狠狠地说道:“你敢打我?”

“是啊,我是打了你,若是你气不过,就好好活着,到时候再还给我!”流霜怒声说道。

“是的,本王一定会还给你的,快点为本王解毒啊,笨女人!”百里冰也说道,声音虽然微弱,但是却是有情绪的,不再落寞。

流霜心中一喜,正要再为百里冰施针,身后忽传来皇后惊怒交加的声音:“大胆,你……你在做什么?你是来为静王医病的,你怎么能动手打人,你是活得腻烦了,是不是?那我就成全你,来人,把这个女人拉出去……”

流霜回首,这才发现,不知何时,皇上皇后和百里寒都已经走了进来。此刻,都是一脸惊色地望着她。皇后用手指着她,语气颤抖着说道,显然是气狠了。

“皇后娘娘请息怒,”流霜沉声说道:“流霜确实是在为静王医病,对静王贵体有所冒犯,实属无奈,还请皇后娘娘待流霜医好静王后,再惩处流霜也不迟。”

一直未说话的皇上忽然静静开口,“白流霜,你可有把握解静王的毒?”

流霜直言不讳地说道:“禀皇上,不知静王身中何毒,所以并无十分把握。方才流霜已经施针,暂时压住毒气上涌,如今只能找出解药。”

“那好,你待如何找出解药?”皇上凝眉问道。

“流霜斗胆,猜测静王所中之毒,必和宁王方才所赐那杯酒有所干系。”流霜边说边静静望了百里寒一眼。不管百里寒是否下毒,但是流霜都断定确实是那杯酒出的问题。

皇后闻言,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是眸中却有了一抹得色。她并不知流霜已和百里寒和离,原以为太后让流霜诊病,是打算为百里寒开脱,如今看来,倒是不像。

百里寒哼笑一声,声音极其冷肃。他负手立在宫灯一侧,灯光将他的侧影投到水晶屏风上,是那样完美而倨傲。他冷冷凝视着流霜,神色冰冷,令人捉摸不定,但黑眸中却有寒光一闪。

今夜,五弟中毒,令他有些意外,但是这个女子的出现,更令他意外。他不曾想到皇奶奶竟对她信任如斯,竟差人将她传到宫中,将五弟的性命交到了她的手上。

如今,她竟然提到了那杯酒!这意思是在说他下毒了?还真是看不出,这个女子,竟如此胆大,皇宫的恩怨,她也敢插手,倒真是不怕死啊。不过,既然今夜有人导了这场戏,他也乐得看戏,倒要看看这出戏如何收场。

流霜仰头,直视着百里寒幽黑锋锐的目光,她知道他此刻定是极怒的,但是她却不能不问。“敢问宁王,那杯酒是什么酒?”

百里寒看着流霜,面无表情,徐徐说道:“你若是怀疑,自可去验酒杯,何必问本王?”

“朕来告诉你,今日我们所饮之酒,皆是参酒。”皇上在旁边沉声答道。

“参酒?”流霜一呆,人参泡酒,这是一种药酒,对人身体是极好的。这酒自然是无毒的,但是,流霜依稀听爷爷说过,这酒是不能和岭南产的乌头根一起用。

乌头根是一种毒性极小的毒药,而且食之不会毒发,很难发现。所以,一直以来,并不曾将它列入毒药之列。但,若是饮用参酒后,便会将乌头根的毒引发出来,令人猝然中毒,而且,毒性剧烈。

难道,百里冰之前早已身中乌头根之毒?

流霜乍然想起,那日,百里冰到流芳医馆时,她曾为他诊脉,当时便觉他脉象有异,但是却不曾在意。如今想来,那脉象确实是中了乌头根的症状。

流霜禁不住额头冒汗,若不是她之前曾为百里冰诊脉,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是参酒和乌头根惹的祸。不知是何人,如此处心积虑下毒,这皇宫里,还真是凶险。

既然已知百里冰身中何毒,流霜即刻写下药方,令小宫女前去熬药。

“这药能解冰儿的毒?”皇后坐在百里冰床榻边,紧握着百里冰的手腕,不信地问道。

流霜微微点头,“禀皇后娘娘,这药能解静王所中之毒!”

不一会儿,小宫女熬好了药,喂百里冰吃下。过了约莫一炷香时辰,流霜摸了摸百里冰的脉象,已经渐趋平稳,这才将百里冰身上的金针一根根拔出。

纤纤素手,拈起金针轻轻拔出,然后,动作娴熟快速地放入药囊。

金针映着灯光,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闪入百里寒清冽的眸中。尘封的记忆,好似被这细微的光芒劈开一个个缺口,一些似曾相识的回忆在脑中缓缓闪现。

那一年,他被刺客追杀,不禁受了伤还中了毒,有一个小小少年救了他。当时,他被剧毒折磨的迷迷糊糊,但是意识并未完全丧失。他依稀记得,那个少年便是用这样的金针,将他身上的穴道封住,然后给他喂下了解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他很感激那个少年,可是第二日清晨醒来,却已不见他的踪影,他连一句道谢的话,都不曾对他说过。他的侍卫却一大早便从山下急匆匆赶了过来,说是一早有人送信至王府,告之他受伤困在山中。

那救了他性命的少年,竟然送信到王府,这让他很惊异。显然那个少年不知怎么已知道他的身份,但是知悉他的身份,却依然不告而别,丝毫不要他的回报。这让他对那个少年极是敬佩。

在此后的一年里,他也曾派人寻过他,但那时他迷迷糊糊的,竟然连他的模样也没看太清,更不知他的名姓,这样的寻找,无疑是徒劳的。

他只依稀记得,那是一个眉目姣好的少年,肤色有些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