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见到胡瓜的人都在后退着,最后缩到池塘后的一个院落前,然后一个长须老翁从里面被两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搀扶出来,老翁双手颤抖着看着夕阳余晖下的胡瓜,嘴巴动了动,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他身边的一个中年人对他做了一个长揖,这才转身出了院门,隔着池塘对胡瓜喊话道,“年轻人,你可是从山外而来?”
中年人口音怪异,不过胡瓜好歹也是网络时代的人,加上班里也有不少外省人,各种口音听习惯了,多少也猜出了一些,于是点点头,“是啊,大哥,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中年人做了一个长揖,然后起身,朗声道,“此处乃桃花谷,贵客远来,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中年人的礼仪有些像汉礼,又有些不像,胡瓜忙依样行了一礼,“不客气,不用客气。”
中年人微微楞了一下,猜想大概那是他的礼仪用语,于是侧过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烦请贵客下来一叙。”
村民们虽然都收缩在一起,不过一个个面上并无狠戾或畏惧之色,更多的到好像是对他突然出现的好奇,尤其几个孩童,靠在大人腿上,吮吸着大拇指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胡瓜想起了外套里昨天特意买来哄小郭旭的发条玩具,于是从山洞口走过来,踩着池塘上的石板桥来到村民们聚集的地方,先不说话,而是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个黄色的塑料猴子,上了发条后对站在最前边的一个垂落着头发的女童眨了下眼睛,然后把猴子轻轻放在青石板上,他的奇怪动作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然后只听得“啪嗒”一下,上了发条的猴子猛地一个后空翻,然后稳稳地站住了,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其他几个躲在大人身后的孩子也钻了出来,一起蹲在地上围着青石板看,连续翻了十几个后,最后一个跟头因为发条储能耗尽,没站稳摔倒了。
孩子们这才欢呼一声,显然对这么神奇的玩具感到不可思议。
虽然孩子们欢喜的紧,不过大人们却好像不以为怪,等胡瓜站起后,刚刚看到的老人已经被两个中年人搀扶过来,众人给他让出来一条路,老人来到前面,对他拱手行礼,“小兄弟,敢问你是如何进入桃花谷的?”
老人头发胡子皆白,虽然行走已经不便,不过身子却是笔直,丝毫没有耄耋之态,说话时也是底气十足,声清气朗。他问的不是从哪儿进入的,而是问胡瓜如何进入的,胡瓜一直听不明白其中的关节,于是只好说道,“大爷,我丢失了两只羊,还有一条狗,于是在我家的院子里找羊的时候,误入宝地,还望恕罪。”说着又学着刚刚中年人行礼的方式作了一揖。
他这个样子完全是刚刚被中年人带沟里了,老人倒是没说什么,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无妨无妨,贵客里面请。”又对刚刚隔着池塘和胡瓜喊话的中年男子说道,“桃根,一会儿你去山下帮这位小兄弟找到他的两只羊。”
这时日已西沉,胡瓜才猛然想起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因为他进来的时候是刚刚早上,太阳还没完全升起,而穿过光幕后,桃花谷里竟然是另一个时间节点,难道这个桃花谷竟然是在米国不成?否则的话,为什么我的前沟太阳还没升起,这里却是太阳将落的时候?
胡瓜随着老人进入屋内,在堂前的几前的蒲团上盘腿坐下,不过随后见另一个中年人跪坐在那里,也忙跪了起来,
老人见他的行为与谷里人有异,于是呵呵笑道,“小兄弟自行就坐就好,不必拘束。”
才跪了一下,胡瓜就觉得膝盖有些疼,蒲团应该是山草之类的编制而成,硬的直硌人。
听了老人的话,胡瓜又重新盘腿坐下后,对老人点点头,表示感谢。
一个挽着一个简单发髻的女孩子用黑色托盘端了杯水上来,轻轻地放在胡瓜面前的几上,行了一礼后离开。老人做了个请的手势,“寒舍简陋,招待不周,小兄弟请先饮口山野泉水酿造的桃花酿。”
胡瓜早上饭也没有吃,冷着肚子,也不渴,只是端起面前的三足酒杯喝了一口,桃花酿清冽微甜,要比胡瓜喝过的清酒好上一倍不止,胡瓜很想用一些高大上的形容词来形容一下清酒的香甜可口,就是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个来,最终只好说了一句,“很好喝。”
老人虽然穿着粗布麻衣,但言谈举止自有一番风度,等胡瓜放下手中的三足酒杯,老人开口问道,“敢问小兄弟,如今外面如何?”
胡瓜想了想说道,“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心里一动,又问老人,“大爷,你们迁到这里多久了?”
“我等乃是先赵遗民,为避强秦祸乱,迁居桃花谷,如今已是四千五百年了。”
“四千五百年?”胡瓜差一点跳起来,秦始皇灭赵国是哪一年他不清楚,不过统一六国的时候他却清楚地记得是公元前221年,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说,距今是2239年,这个四千五百年又是个什么鬼?难道山谷里的人有什么特殊的计年技巧?
想到这里他也就不多问了,而是说道,“那么这么多年来,谷里的人就没有想过出去看看?”说着炯炯地看着老人。
他本以为老人会回答说住着习惯了之类的,只是却见老人苦笑一声,“出口倒是有,只是我们根本就出不去。”胡瓜微微颔首点头,随即又觉得哪里不对,大爷说的是出不去,可不是不出去,于是一下子站起来,“大爷,你是说我回不去了?”说着就要回到山洞前查看。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老人说道,“我的意思是,只要是谷里的人,根本就穿不过那道墙壁,外人倒是无妨。”
“外人?”胡瓜一下子就想起了初中时课本上所学到的那篇《桃花源记》中,所提到的那位武陵人,于是问道,“是个渔夫?”
“不是,”老人摇摇头,“是个打鱼的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