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堂激辩(1/1)

次日一早,赵皓早早便到了宣德门前,这是他回汴梁之后第一次上朝。

刚刚落轿,一干清流派当人便围了上来。

赵皓的品阶并非是清流派中最高的,但是清流派诸人却已隐然将其当成了领袖,即便是礼部尚书金崇岳也礼让几分,其一是因为赵皓功绩显赫,圣眷正隆,其二还是因为其宗室的身份。

赵皓急忙登下轿来,率先向前对众人施礼,寒暄一阵之后,赵皓见得众人皆是满脸的激动兴奋之情,心头也微微有点感慨,在满朝文武糜烂之时,这群清流派愤青的确是不愧污水之中的一股清流。

赵皓对金崇岳轻声问道:“金公,商议得如何了?”

金崇岳压低声音道:“公子既敢为天下先,臣等岂敢落后,今日在朝堂之上拼了老命也要将此事办成。”

赵皓微微一笑,眼睛有意无意的的朝童贯、王黼等人那边看了一眼,淡然道:“金公言重了。”

一人排众而出,对赵皓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寿安侯贵为宗室,年未及弱冠,便如此忧国忧民,不辞劳苦,下官深为敬佩!”

赵皓见得此人三四十岁的年纪,气宇轩昂,不觉心头一动,急忙查询此人属性。

“李纲,武力65,智力88,政治83,统率81”

三项80以上的属性,果然不愧是历史上的抗金名臣!

赵皓脸上露出肃然之色,急忙向前将此人扶起,激声道:“伯纪兄不必多礼。”

就在此时,有人低声道:“蔡京老贼来了!”

赵皓回头一看,只见蔡京的软轿正朝这边而来,就在经过清流派人群之时,轿帘突然掀开,露出蔡京那略显苍老又不怒自威的面容。

蔡京朝人群之中望了一眼,又朝赵皓望来,两人四目交接,蔡京意味深长的朝赵皓点了点头,又放下了轿帘,继续向前而行。

不一会,悠扬的钟声自钟楼传来,蔡京一党的众官员簇拥着蔡京的软轿,一窝蜂的率先挤向宣德门,向宫内奔去。

紧接着王黼、童贯、蔡攸等人也跟着奔向了宫内,清流派的这一群人则落在了后头。

一名清流派官员不忿道:“次次都是我等落后,凭什么?”

赵皓淡然一笑:“好戏在后头,何必争一时先后?”

众人大笑,心中顿时释然。

大殿之内,众人依旧按序排班,金崇岳在排赵皓的位置之时犹豫了一下,终究选择赵皓继续在正三品的队列之中,不过却将其排在了正三品队列的最前面,虽然有人心中不服,却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赵皓还是四品的时候便已被破格安插在正三品的队列之中,如今其已是名正言顺正三品,而且圣眷正隆,排在最前又谁敢说半句不是?

不一会,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簇拥之下,缓缓而来,今日的赵佶显得十分精神,面带喜色,也不等梁师成扶,便大马金刀的端坐上了龙椅。

梁师成见得官家已坐定,当下清了清嗓子,正要喊上那一句千年不变的开场白时,却见得赵佶朝他摆手,急忙打住,不解的望着赵佶。

只见赵佶笑问道:“赵皓侄卿何在?”

话音一落,众人瞬间凌乱了,这不是还没喊开场白,怎么就叫上人了?

赵皓也是一脸的懵逼,急忙出列道:“臣在!”

赵佶微微摇了摇头,不满的说道:“你站得太靠后了,朕看不到你不舒心,你往前站站罢,就站到金尚书旁边。”

众人再次凌乱……正三品的官员站在正二品的最前列,官家这是得多宠赵皓?

赵皓神色一呆,却见金崇岳满脸兴奋和得意的朝他招手,只得回了声“遵旨”,原本站在金崇岳身旁的吏部尚书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往后退了一个身位,让赵皓站定。

没办法,谁叫人家刚刚立了不世之功,不但官家极其宠爱,朝野亦为之震动,这如日中天的势头,谁敢触这个霉头,往后站一个位置又不会死人。

赵佶这才朝梁师成挥手示意,梁师成擦了一把额头,神色一肃,高声道:“诸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从后头朱色官袍序列中窜出一人,高声道:“臣李纲有本要奏!”

梁师成眉头微微一蹙道:“讲!”

“启禀陛下,京西南北两路,旱灾与蝗灾并行,地无所出,百姓饿殍遍野,又有河北河北洺州反贼张迪聚众十万,陷州县,如今又围攻濬州城,山东宋江,据梁山水泊,啸聚兵马数十万,掳掠河朔、京西、淮南诸路,横行无忌,官军莫敢抵挡,如今王师北伐在即,若不能赈灾平乱,恐为后患,还请陛下速做决断!”

“甚么?”朝堂之上顿时凌乱起来。

赵佶眼中光芒大盛,扬声问道:“为何朕得到的奏本却是开封府开仓放粮,百姓灾情已缓,河北与山东之乱即将平定?到底是谁在欺骗与朕?”

赵佶听得将影响北伐之大计,而且昨日晚上才看过有关此事的奏本,今天早上却又听到另外一番说辞,登时就怒了。

对于赵佶来说,大宋子民千千万,死一点算不得大事,至于民变,或大或小,似乎年年都有,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赵佶当下最看重的便是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千秋大业,同时作为皇帝,也最看重的是对臣下的掌控,如今这两点都受到了威胁,叫他如何不怒?

开封府尹蔡懋,急忙出列,指着李纲怒骂道:“李伯纪,你久居剑南,不懂实情,却又非御史言官可风闻奏事,如此胡言乱语,蒙蔽圣听,该当何罪?”

蔡懋刚出,又有一人出列,嗤声笑道:“开封府开仓放粮赈济,确实有其事,只是京西南北两路共八百多万人,其中灾民超过三百万人,放粮一百五十万石,原本已不足,又被杜公才等层层盘剥,落到百姓手里不足三十万石,且分配不均,饿死人自然是算不得怪事了。”

此人话未说完,原本如同老僧入定的蔡京,突然眼中怒光一闪,随即又半闭起来,原来此人并非他人,而是蔡京的大公子蔡攸。

蔡京也算是成功人生,奈何却生了有个坑爹的大儿子,一心与父亲做对,不惜与王黼、童贯和梁师成等人联盟,一起对抗蔡京,若非两人外貌颇为相似,外人还以为此子是隔壁老王的产物。

赵佶愈发不淡定了,怒声问道:“朕怎么记得,当初开封府的奏折上报的是三百万石,如何就成了一百五十万石?”

不要问赵佶如何记得这些事,自从赵皓出使辽东而回,金国派重臣携完颜阿骨打的国书亲赴汴梁,承诺两国灭辽,并归还幽云十六州于大宋,国书之中还对赵佶有不少夸奖之词,使得赵佶意气风发,决意做个勤俭的明君,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虽说赵佶注定是一阵风的热度,但是这热度恰恰还在火头上,这些日子的奏折都是亲自批阅,经常忙到深夜而乐此不疲,李师师那里都很少去了,故此记得清清楚楚。

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就算是平常时期,那也是一百五十万贯,要知道一场北伐之战,也不过准备了八九百万贯的预算,这一把开仓放粮就被抽走了一百五十万贯,这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赵皓即便是早已得知宋廷贪墨成风,也惊得目瞪口呆,眼中顿时杀机大起。

蔡懋一听,不禁吓得额头热汗直流,双腿都软了,急声哭道:“陛下,冤枉呐……微臣的确交割了三百万石粮食给京西两路赈灾,蔡居安这是在陷害微臣啊!”

金崇岳也随之出列,冷笑道:“账面上是三百万石,实粮是多少,一查便知,既然如此蔡府尹磊落坦荡,何不请陛下派人去调查赈灾和民变之事?”

一心想要当千古圣君的赵佶,此刻也是心中动了怒意,听得金崇岳的提议,转头问道:“不知蔡老公相意下如何?”

蔡京原本似乎在打瞌睡一般,听得赵佶这一点名,当即双目一睁,神色肃然,恭恭敬敬的朝赵佶弯腰一拜,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陛下,贪墨之事重大,不可不查,且须重查,严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赵佶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既然如此,不知何人去查比较合适?”

蔡京依旧不紧不慢的说道:“回禀皇上,事关重大,非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员不可,否则将难以震慑群小,此事恐怕非蒙亨不可!”

白时中,字蒙享,居尚书左丞之位,时称左相,不过蔡京乃群臣之首,当然是以其字相称。

蔡京话音刚落,童贯那洪钟般的声音已响起:“杜公才、蔡懋、白时中均出自蔡老公相的门下,蔡老公相难道不知避嫌么?我看此事,还非得王将明不可!”

这一下,殿上瞬间大乱,两个当朝一品大员,两派的领军人物当堂怼起来,其他人岂甘示弱,一时间朝堂之上如同菜市场一般,闹得不可开交,梁师成连续提醒了几次都未能制止。

赵佶望着满殿闹哄哄的,不禁勃然大怒,厉声喝道:“赵皓何在?”

PS:断的有点不爽,请见谅,如有错别字也见谅,因为作者马上要去赶火车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