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内圣外王之论(中)(1/1)

步青云一时间完全陷入犹豫,毕竟这是要挑战的是大儒王朝非常尊崇的内圣外王,而内圣外王几乎就是所有儒者的终极理想,但内圣外王确实有弊端。

个人的道德学问与社会的理想、政治的事务,虽说不是完全无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两个问题。

“如果把内圣外王之道了解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在适当的客观条件下更可以实现其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努力去实现其理想,这也许是有意义的。”

一个有道德的人处理政务,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一点步青云是肯定的。只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学而优则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可以不问世事而一心为学术而学术,再者一个有道德的人也不见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但内圣外王却把修、齐、治、平归结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理论那就十分有害了。因为“身”之修是由个人的努力可提高其道德学问的境界,而国之治、天下之太平,那就不仅仅是靠个人的道德学问了。

国家、天下之事不是由什么个人的“修身”可解决的。如果企图靠个人的道德修养解决一切社会政治问题,那么无疑必、将走上泛道德主义的歧途。

“这绝不能说!”

步青云当下就直摇头,内圣外王是儒者的根本,所以这一点绝不能明着挑衅,那简直是厕所打地铺,离死不远。

“从哪一方面入手会比较好呢,既不至于挑衅儒者的根本理念,又能让王明文心服口服。”

步青云脑仁有点疼,切入点可不好找,但思维很清晰。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它至少要由三个方面共同运作才可以维持,即经济、政治和道德。这三个方面虽然有联系,但它们绝不是一回事,没有从属关系,也绝不能混同。

要求用道德解决一切问题,包揽一切,那么不仅仅经济、政治等社会功能要受到破坏,而且道德自身也将不能起它应起的作用。而内圣外王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造成了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

前者使道德屈从于政治,后者使道德美化了政治,从而不仅使道德沦丧,而且使政治败坏。

“王兄,内圣外王想来你理解应该就是最深,我如何敢在你面前班门弄斧?”

步青云左想右思,还是放弃了。打大儒王朝读书之人,人人皆想成圣贤,而至内圣外王之境,他破嘴一张,将人的美梦都打破了,那后果简直就不堪设想。

“步兄,我这是真心实意向你请教,步兄千万不要藏私。即使步兄的言论再是过激,甚至惹出了什么事情,步兄这放心,我将一人承担!”

王明文眼睛骤然精光就是一闪,原先见得步青云低头沉思,他还以为步青云是在思考如何与自己辩论。只是他的洞察极其敏锐,见得步青云犹豫之色,到得最后甚至放弃了,他就知道步青云定然有惊世之言!

这惊世之言,就是无法无法的步青云也不敢冒然张嘴。不用想,定然极其惊人!

若说对于内圣外王理解的迫切,估计谁也不及王明文,是以他的语气极其诚恳。

何止过激啊!

这你又如何能承担的了!

步青云只能苦笑,只是王明文的如此诚恳,又不好拒绝,只能到:“王兄,我若是说得你的内圣外王都崩溃了呢?”

内圣外王都崩溃!

王明文心头就是一震,耳朵之中根本没有听到场下的骇然,惊呼、或者嘲讽之声,他心里只是惊骇道:“如此说来,步兄对于内圣外王的解释,将远超想象,见解也定然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他心中越加迫切:“步青云本是锐意进取之人,向来也是笑骂由人,今日如何做女儿家扭捏之态?”

你说的倒是轻巧!

也罢,我就旁敲侧击一下。

步青云理了理思路,当即开口道:“王兄,这内圣外王一词最先源于何处?”

完全不用思考,王明文就脱口而出:“内圣外王这四字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只是在这个世界,庄子本就被认为是儒家圣人,孔子之师。步青云这一问算是白问了。

“那何为内圣,何又为外王?”

这王明文自然有自己的理解:“为仁由己。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王明文大体是说通过内心的不断修养,成为“仁人”、“君子”,就能成为内圣;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

步青云没有意外,王明文的回答无外乎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等等这些。

“王兄,你能不能别说的这么宽泛,至于什么是内圣,什么是外王,你却还没有直接的回答我。”

王明文也知道并没有一阵见血的回答步青云的问题,是以当下就道:“圣也者,尽伦者也!”

“王也者,尽制者也!”

来了!

“王兄所谓的‘伦’,我是否可以认为是道德。”一切都在按照步青云的思路走,他心中一喜,继续开口道:“而王兄的‘制’,我可否认为是一种朝廷的制度,规章?”

王明文眉头就是一皱,认为步青云此文,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回答的不好,就会陷入莫大的被动当中,也显得自己无知和幼稚,被人看低,是以当下沉思不已。

场下众人也是陷入了思考当中,原本一场科举的武比,现在竟然变成了这一番模样,但却没有太多人不满。步青云此一问,就是高塔上的九公,还有靠山王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法囚仙,还有刘重龙两人也是如此,法囚仙自不用说,他是圣道法家弟子,而刘重龙则原本主修的就是儒道,对于内圣外王自然也有深入研究。

唯独,沈长生等没有修炼儒道的人有些失望,尤其是沈长生,本指望从这一场比试当中,看出步青云的底细。

整个演武场静悄悄的,但许多人意识到一轮新的思想冲击,思想风暴将要来临,指不定会闹出什么巨大的轰动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