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钱生钱之事我倒是听父亲提过。”

李承乾眼眸里闪过一丝黯然,“那年你交给父亲的策论我都看过。只是朝中一群大臣并不认同此理,认为此法有违圣人教导,逐利而驱,铜臭满身,太失道义了。”

杨晓然笑了笑,道:“其实我早知会是这样的结果。”

李承乾愣了愣,不由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愕,“你,你早知道?那既然知道为何又?”

杨晓然一撇嘴,道:“我先写上,没准阿翁认同。到了时机也许会这样做……”

李承乾嘴角一抽,这话听着怎么好像很不负责的样子?

想起父亲对此法的评价,心里长长叹息了一声。

她果是多智近妖,父亲还当真认同此法。但只觉时机未到,或许可以来一场细雨润无声,慢慢改变才是上佳之法。

杨晓然见李承乾沉默,便笑嘻嘻的道:“想那多作甚?船到桥头自然直,等你当了这天子再想好了。”

说着又撅起嘴,道:“说起来这当天子真不是人干的活,我看阿翁平日里都没什么乐趣了,天天忙公务,还不如一富家翁来得逍遥自在呢!”

李承乾轻笑,道:“就你这性子,得去天上当神仙,不然干什么都觉得累。”

杨晓然脸一红,讪讪道:“你,你胡说,我还是很勤快得。”

这话说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事实上,她经常在干甩手掌柜的事,实在是对于经营管理什么的提不起兴趣来。长孙让她帮着管六宫,她都觉得快累死了,还不如和一群科学怪人搞研究来得有趣。

李二的那些女人还有娃子们就没一个省油的灯,勾心斗角地着实累。也难怪长孙身体不好了,天天对着这群乌鸡眼,还得让出丈夫跟她们分享,就算是个身子强壮的也得成短命鬼啊!

李承乾牵过她的手,朝着县主府走去,道:“回去吧,免得孩子们等得急了。”

“嗯……”

他们前脚刚走,魏征的身影便出现了。

魏征看着那二人的背影,想起刚刚的那些话,仍觉心头震撼。

这女子深得为君之道,竟然能说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的话,那位大贤到底是如何教导,才能教出这般才智卓绝之人?

随即眼里又露出了欣慰。

家有贤妻,殿下必能成为一代明君得。

只是这钱生钱的事,还需好好琢磨,难道真是他们目光浅显了?

想到这里,魏征不由放眼四周。

刚刚他出来,就是想避开人耳目,偷偷观察一番。

没想到却遇上了太子妃与殿下,还不小心听到了二人的对话。

这会儿,人走了,可他却是更想去看一看这小青庄了。

按照太子妃所言,小青庄就是典型的钱生钱的例子。

所有人都知道小青庄富,可若问小青庄为何富有?却是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

他们或许会说那是因为太子妃拥有天下最赚钱的铺子,又是个大方得,不吝恩赐,所以小青庄的庄户富。

可魏征现在深深地感觉到:此事绝不像世人看到的那样的简单。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是什么让这群庄稼汉子发自内心地尊敬她?并且能过上这好的日子?

付出少许,就能得到更多……

魏征的眼里是迷惘得。若论修身养性,这句话他懂;可若放到让百姓过好日子上,这句话却让他感到陌生,难以理解。

带着一丝疑惑,魏征开始走访各家各户,他要搞明白这个问题。

一直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才回来。

小青庄庄户们的现身说法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那个贵如黄金的酱油是太子妃想出来得,但她只占了两成利益,其他的都分给庄子上的人了。

还有那稻田养鱼,网箱养鱼,鸡鸭猪羊的饲养,她居然只占了一成利,而田租也由以前的三成降到两成了。

这,这也是付出一点点?

可往深里一琢磨,却又心有明悟。

的确不多啊!

给了这般好处,魏征设身处地的一想,感觉自己若是这些庄户也会带着一家老小拼命干活。因为这钱里可有自己的一份,当然得卖命干活了。

而这一家人出力尚看不出,可这庄子里几百户人家齐齐发力呢?!

这样太子妃的收入可就很可观了。这似乎和朝廷治理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庄户吃得饱饱得,身为小青庄的当家人自然日子也好过了起来,比庄户更好过。

同样的道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提高他们干活的积极性,那么朝廷的收益也就多了。

这几年,国力上升,慢慢有钱了。可对比下这个小青庄,却是让人汗颜。

想起这太子妃当年说过得话,魏征的目光变得幽深。

“臣女也有理想,臣女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人人还有书读。”

她做到了!

她是个女儿家,无法治理天下,可她却能管好小青庄,让这一方的人不但能吃饱穿暖,还能有书读。为官一任,治理一方,若这小青庄是个县城的话,那这个人交出的答卷足以笑傲大唐。

不,是笑傲古今!

大同,这就是圣人说得大同世界啊!

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此行不虚!

魏征忽然有些明悟,陛下为何让他跟着来了。

钱生钱?

深夜的时候,羊鼻公忽然在院子里大笑了起来,他找了治国妙方了!

从今以后,他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为之奋斗!

第二日上午,魏征,褚遂良以及几个李二派来的臣子随着孙思邈参观了小青庄的学堂,然后在一阵敲锣打鼓中把陛下亲笔书写的“青山书院”的匾额挂了上去。

至此,这个以后名震大唐,甚至是名震世界的一流学府真正地诞生了!

他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挑动着世人的神经,如一个大口怪兽一般,以不可逆挡之势横扫整个世界文明。一批批的优秀人才就是从这里走出,继而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几个臣子在参观了学堂后,见这里虽然教科学,但也教四书五经,询问了这里的先生后,感到满意了。

对于他们这些士大夫来说,只要圣人绝学不丢,学些其他学问也是雅事一桩。

毕竟大唐的儒家思想的中心还不如后世那样偏激,在朱程理学未兴盛前,唐宋,或者说是唐与北宋的士大夫们包容度还是很大得,甚至对于外来文明的包容程度也十分大。

在这风气开放的大唐,那就更不用提了。

再看这儿的作坊,虽然早几年前也见识过了,可这会儿见了却依然震撼!

这儿的作坊比起多年前不知扩大了几倍,所有人都在努力干活,甚至见他们进来也没停下。

问了一下这儿的制度后,几个臣子又震撼了。

计件制!

这岂不是就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了吗?

几个大臣摸着胡须,连连点头,褚遂良笑着道:“娘娘这法子极妙,既可免除人之惰性,又可提高干活的积极性,且又甚为公平,多劳者多得之,少劳者无有之,妙哉,妙哉!”

“太子妃,臣听闻这些工者皆粗通文墨,此事是真是假?”

沉默了好一会儿的魏征忽然问道。

杨晓然点头,笑着道:“这自然是真得。”

顿了下又道:“所谓人生知理始读书起。他们虽是工匠,可若是能读书识字,做起活来也方便许多。”

说着又笑了起来,道:“毕竟有许多活,目不识丁者做起来可困难着。”

“太子妃有如此心胸与眼光令臣佩服。”

魏征弯腰行了一礼,眼里是满是赞叹。其他几个大臣也纷纷点头,赞扬杨晓然的目光深远。

杨晓然抿嘴一笑,颇为谦虚地道:“师父在世时,时常跟我说要‘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我不过是秉承他老人家的教导,教了张三认字,再让张三教李四,这便是师父常说得良知了。”

说着又勾唇,看向远方,继续道:“只有不断的格物才能致知,才能致良知啊!”

一群大臣神色一凛,李承乾心中一动。

格物致知,致良知!

学以致用,致真理!

那位大贤好生厉害!居然对圣人之言理解到了新的高度,难怪妻子这般出色,原来他的师父不但精通自然科学,对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学说也是这般精通啊!

这若还在世,就凭格物致知四字便已能成为当代大儒!

格物致知,致良知说乃是圣人王阳明心学的中心思想。能在孟子,朱子后被捧上圣人之位的人,他的思想学说又能差到哪里去?

只是杨晓然在这里动了个小脑筋,来了个混搭,把一些自己知道的更为先进的想法也加了进去。

毕竟心学虽好,可却有些太过玄妙,不够接地气。修身养性可看之,可若是治国的话,却是不切实际了。

现场沉寂了好一会儿,一群人才纷纷感叹了起来。

“好一个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啊!”

“太子妃的师尊当为一代大儒,可惜,可惜啊!”

杨晓然嘴角微翘,如果一定要用圣人学说来改变世道的话,那么后世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绝对是要超过这群古人得!甚至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能衍生出更多的东西来!

比如学以致用!

扯皮的哲理就少说些吧,这种东西也只能用来当鸡汤喝一下。这世道需要的永远是实干家,而不是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