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抚着我的小腹,爱怜道:
“爱后且放宽心养胎,若能再给朕添个小皇子,朕便带你去你家乡一游如何?”
我心中惊喜交集,却又有些不可置信:
“陛下说什么?”
离开南梁这么多年,我再无机会回去,纵然上次偷偷出宫,亦未敢回去看上一眼,现在杨广突然如此说,我的心不由得雀跃起来。
“朕说,待你产下皇儿后,咱们就带着孩儿们去南方一游,如何?”杨广面带得色,言道。
“陛下此话当真?”我没想到这一生,我还能再有机会离开大兴,还能再回一次家乡。
“朕是天子,一言九鼎!更何况朕曾去过南方,比之大兴,更加富饶多姿,朕也极怀念呢。”杨广仿佛陷入回忆,嘴角挂着丝丝甜蜜的笑意,不知为什么,我却感觉到他的眼角有一丝忧伤,他去南方,难道仅仅是为了取悦我么?
心中胡乱猜测,或许那里,也是杨广与宣华夫人相遇的地方。
心下难免有些郁结,言道:
“可是,车马劳顿,孩儿们如何能吃得消?”
杨广面上的忧郁一扫而光,神秘兮兮道:
“这个爱后放心,朕已下旨,专为爱后修建渠道一条,直通江都,并在沿岸设下数十行宫,咱们便一边游览大好河山,一边往南方去,岂不乐哉?”
大兴至江都的渠道?数十行宫?我眼睛瞪得滚圆,那得耗费多少民脂民膏?遂道:
“陛下,这也有些太奢靡了吧?此风不可助长,一旦盛行,势必会劳民伤财,到时民间怨声载道,臣妾于心何安哪?”
杨广摆手道:
“不,爱后此言差矣,我大隋如今虽然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但交通多靠马车,偌大一个国家,怎可无水运?朕不仅要修建这一条渠道,更要广建运河,贯通南北,纵横东西。
朕前些年四处征战,已阅尽大隋河山,修建运河一事,朕已再三思量,如今四海已平,其余祸乱已不足为惧,正是大好时机。至于爱后所说的劳民伤财,这渠道既可作水运,又可灌溉农田,排涝抗旱,何尝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杨广身材伟岸,明黄色龙袍在阳光下泛出夺目的金光,仿佛是镀了一层金边,眉目之间的威严与傲然更见帝王风骨,手势起落,更是一股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气。
我看着眼前情景,不由得痴了,想杨广少年得志,南征北战,虽在登基一事上攻于心计,害父弑兄,但也确实是文武全才,胸有河山。若是杨勇登基,大隋或可安稳,但杨勇绝无杨广这份江山在握的气势。
“朕要重整河山。”杨广的眼神已飞跃云天,那种凌驾于天空之上的豪气已深深令我折服,仿佛已看到条条如大隋脊梁般的渠道贯穿南北,情不自禁唤道:
“陛下。”
杨广揽我入怀,收起方才豪壮,温声揶揄道:
“此举虽劳民伤财,却能一劳永逸,万世永昌,爱后是不是还要把朕看作昏君呢?”
我脸色涨红,轻声嗔道:
“陛下——臣妾一介妇人,哪能想到这许多呢?如今听陛下一语,茅塞顿开,陛下大刀阔斧,重塑江山的勇气实在令人叹服,大隋的子孙后代有福了。”
杨广轻轻吻一下我的额头,言道:
“朕其实也是为了能与爱后一起泛舟南下,饱览江山美人,如今大势已定,朕也该及时行乐,免得将来老了留下遗憾。”
我吃吃一笑,言道:
“陛下号称万岁,现在才正值盛年,哪里就想到老了呢?”
杨广摇头一笑,颇开明道:
“人生不过几十年,那些整日喊万岁的亦不过是奉承之词,朕才不会傻到如秦始皇一般寻找什么长生不老药呢,只要把这几十年活出精彩,亦不枉来人世一遭。”
我心内更是叹服,由衷道:
“陛下的胸襟与气魄,臣妾望尘莫及,古往今来,帝王奢侈糜费者数不胜数,却没有哪个帝王能做这样的事,造福万民,唯有陛下。”
杨广见我目中尽是赞誉,更是心花怒放,言道:
“天下万民皆是朕的子民,万民福即是朕之福,如今战乱已息,百废待兴,武虽可开疆拓土,却不能安邦定国,朕的臣子,大多是武将,而现在朕需要的人才,是能治得国泰民安的文人。”
我与杨广阔谈半日,早已口渴,于是亲自斟了茶奉给他,满面笑意道:
“这有何难?大隋人才济济,陛下只须振臂一呼,定能应者如云。”
杨广饮一口茶,面上微有忧色,言道:
“往常选拔官吏,均是官员举荐,或从世家子弟中挑选,难免结党营私,或纨绔难当大任,令朕头疼不已。父皇当初也曾提过从民间选拔俊才,却因遭到众官员抵制而作罢,朕却想重提此事,如爱后所说,大隋人才济济,可若不能为朕所用,岂不是可惜?”
心内一惊,大隋的江山是靠一众有功之臣打下来的,如今国之初定,重文轻武自是明君所为,但杨广却不提拔世家子弟,而要从民间选举贤才,众大臣必有异议,定会百般阻挠。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得罪众卿?”我担忧道。
杨广冷哼一声:
“天下是朕的天下,岂能任由他们仗着军功为所欲为?若论功劳,哪个能盖得过朕?他们可以提拔自家人,朕就不能了么?天下臣民无不是朕的子民,朕愿提拔谁便提拔谁,无人能阻!”
杨广的决心已下,我自知劝解不得,更何况我也觉得他此举极好,如今唯愿众臣能够屈服。
“陛下的气概与才具,凡人难望项背。自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均可为官,而出身低微的贤才,却只能埋没人间,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陛下若能于全国选举,必能把举国之才尽入朝中,实是大隋之幸,万民之福。”我赞道。
心中却有些疑惑,要想在全国选举谈何容易?若是张榜天下求贤,虽应者如云,不乏饱学之士,但也难免会鱼龙混杂,一时难辨真假,加之官员品质不齐,恐有人钻此缝子,买官卖官,中饱私囊。
许是看出我的忧虑,杨广笑道:
“爱后以为朕每日在仁寿宫只知寻欢作乐么?朕早已将选举人才的一应细节拟好,只待合适的时机罢了。能入朝为官者不仅需要文才出众,但朕更重品质,所以便设下三关,一是考文,二是考察其品质优劣,朕会派心腹之人亲自考察,最后一关便是由朕亲自定夺,即便有鱼目混珠者,上任无政绩,一样可以罢黜。”
这倒是,若是权贵子弟,不务正事,杨广要罢其官,还要考虑到他背后的势力,而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官员,若是无能,自然不会让他居其位,也因此,民间选拔出来的官员必会加倍努力,以求自保。
杨广的鸿图大志,已远远超过我的想像,至此,我对杨广更加叹服,先帝有五子,杨勇平庸,胸无大志;杨俊仁厚少谋,不知收敛;杨秀虽胆识过人,武艺不凡,但却因其残暴而不得人心;至于杨谅——心头揪然一痛,终归是过于痴情了。
唯有杨广,胸怀大志,隐忍阴狠,胆识与气魄更是无人能比,所以他最配为帝。
过得几日,听闻杨广封杨素为楚公,赏千亩良田,数十美姬,以及金银无数。
长孙晟前往边境安抚黎民。
如我所料,杨广要更改选拔官员的制度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先是一众大臣金殿跪谏,然后又是纷纷上表,称病不朝,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杨广的决心,他甚至下旨调动军队,不服者,或可罢官,若有逆心,一律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