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地区水汽多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利用根系不停歇地吸收地下的水分,经过生理作用,又将水分不间断地通过枝叶散发到天空。
有人计算过,林木在长大发育的过程中。
形成一份重的干物质,一般大约需要蒸腾300~400份重的水分。1亩山阔叶林,一个生长季节需蒸腾1860000公斤水。
这样强大的蒸腾作用,好像抽水机一样,将水从地下抽上来,再喷向空中去。
这就大大增加了林区上空的水汽。
原始生态的森林地区的表层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残枝落叶的在生物和微生物不断腐蚀分解,逐渐形成了厚厚一层松软的富营养层,由于山皮的营养丰富,就使得大量的植物根系分布其中。
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水吸附能力极强,而且松软的海棉状结构。
赵卫东在植树造林大会战劳动中,也发现了这个情况。
几乎所有的小型根系都充满十几公分的黑色山皮内,下面就的黄土就根本看不到小型根系,当然比较大一点的树木根系,才会深入到黄土的深处。
可以想象森林延续的时间越长,那层肥沃的山皮才能越肥厚。
由于可见,赵卫东当时正在挖掘的肥沃山皮是何等的金贵。
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
这绝对是上千年乃至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积累下来,才能形成的产物,更为难得的是,这层肥沃的山皮,有非常完整的生态链,充满生机和活性,虽然说小型植物寿命有限,不能成为千年万年的古木,小型植物短暂的生命结束后,遗体又成为养分补充山皮。
让山皮越来越肥沃,腾出来的根系空间,又有新的根系补充其中。
让这一层山皮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层如同海棉般的山皮,渗水性和保水性也很强,在降雨的时候,比较长时间的小雨、中雨,基本上就被这层厚厚的海棉体吸附了。
根本不会流下山来。
这也就是过去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的时候,虽然河岸的堤坝不高,却很少发生洪水泛滥的问题。
下比较长时间的大雨,河水也没有明显上涨。
很长时间不下雨,河水的流量还是很大。
可是后世,洪水越来越大,堤坝越修越高,可是还是不能避免洪水泛滥成灾,旱的时候特别旱,涝的时候特别涝。
很明显,就是后世不科学,违背自然规律的植树造林方式。
一直到到几十年后,林业部门才从无数的自然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了持续几十年的造林方式。
其实那种植树造林方式,也是受时代限制。
当时的人们没有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当时的专家认为植树造林前把所有杂木,全部砍掉并把所有的经济价值不高的五花八门的大小树木,爆晒后炼山烧毁,希望为日后种植的经济林提供草木灰肥料,供经济林快速生长需要。
还有把肥沃的山皮全部翻过来,把肥沃的山皮埋到下面。
有利于经济林木对营养的吸收。
便经济林生长得更快,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种植的都是经济价值杉木、松木,可惜当时的专家谁也没有想到,大量种植的两种经济林都是针叶树,是耐旱林木,水分蒸腾量非常少。
这就造成林区上空的水分大量减少。
也就大量减少了林区的降雨量。
其实为了增加肥力而采取的练山、翻山,实际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充满生机活力的宝贵山皮,经过炼山、翻山之后,完全失去了活性,所有的根系都死亡腐烂,把山皮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一环断了,象松软的地毯般的山皮,因此也就成了一堆松散的泥土。
地毯般的山皮,是大山水土保持的最佳整体。
而失去活性后的山皮,在不断的风吹雨打中,所有的养分在三五年间流失怠尽。
因此山更贫瘠了。
所有裸露的土地,夏天在太阳直射之下,温度又高,很容易灼伤林木,而冬季在严寒之下,又容易冻伤林木,事实上如此的植树造林方式,不仅不能加快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事实上造成生长缓慢的后果,而且林木的死亡率也不低。
而现在,大量的原始森林还没有被坏。
这就为森林植物的蒸腾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正常年景,普遍都是风调雨顺。
林区降水时,雨水先经过林冠后再落到地面上。
这层如同海棉状的山皮能够大量吸附水分,含水率非常高,而山皮之下的土壤,在山皮的保护之下,很多树木死亡后根系腐烂形成通道能够长期保存,使大量的雨水通过根系网络快速渗透到大地之中。
并在山皮和土壤中涵养大量水分。
这也是现在大山内到处有泉水,不管雨季还是旱季,泉水不断。
这一层充满树根、草根的宝贵山皮,有效的保护水分和土壤,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赵卫东知道,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就是更早的时候,因大量的原始生态还没有被破坏,森林能够大量涵养水分,同时在干旱的时候又能将涵养的水分大量蒸腾,很好的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下大雨,河水不会暴涨,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水不会暴跌。
就是发大水,河水也不会变成黄河。
常年溪流流量都比较稳定,森林未被破坏地区。
通常河水的流量都非常丰沛,成为早期交通不便地区,对外交通的首选。
有丰富森林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少,温度变化缓和,冬季融雪时间比无林区长,雪水也能慢慢地渗入土中,林地上的植被,如枯枝落叶和草丛等都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特别是松软的山皮组织吸水能力更强。
这样,原始生态的森林地能够积蓄大量的水分。
源源不断地供给森林植物蒸腾的需要。
其次是林区降雨,一部分雨水被林冠阻截,停留在枝叶上,即可直接蒸发到空中去,增加了森林上空的水汽。
研究表明,同等的阔叶林面积里,在温带一个夏季蒸发量旺盛时期。
蒸发的水分比同等面积的针叶林区多20倍。
再者是森林地带与森林外边的无林地带,夏季在太阳强烈照射下,受热后增温程度不同,容易发生局部对流,使空气上升,这也是成云致雨的条件。
另外,森林比平地高,森林又是空气流动的障碍。
平流的空气向森林区移动时,受到起伏不平的林冠的阻碍,就会在动力作用下被迫上升,使森林上空的空气垂直交换运动加强,林冠表面的空气温度迅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因气温降低,湿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大量凝结出来,成云致雨。
因此原始生态保护好的地区水汽多,垂直运动相对强,所以这个地区降雨也就多了。
当地的小气候,也就特别的风调雨顺了。
很明显,现行的植树造林方式,是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方式。
如果把经过几千年上万年,才能培育出来非常珍贵的山皮组织,瞬间就毁灭掉,这是非常可惜的。
其实原始的山皮内,不仅有生机勃勃的根系。
还有完备的微生物体系,完备的小型生物体系。
总而言之,整个森林内,有完整的生物链,从森林中落下的枯枝残叶,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成为易于吸收的养分,再被植物吸引,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植物生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经过炼山、翻山后,珍贵致极的活性生态山皮。
就完全失去活性,失去涵养水源,失去保护水土的功能,更失去大量的微生物、昆虫对森林生态循环的重大作用。
剩下的只有肥料的作用。
等到山皮内那些根系死亡腐烂之后,那个通过无数的根系织就的完整水土保持屏障,也就彻底消完。
也就是后世,森林资源被毁灭性的开发利用,错误的植树造林方式。
使得无数的河流变成黄河。
每年全国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无比巨大的水土流失问题,洪水泛滥成灾,堤坝越修越高,洪水越来越大,可是造成的损失也是越来越多,这是破坏生态带来的恶果。
还有就是山间品类繁多的各种野果,也几乎消失不见了。
采取如此方式的植树造林办法,虽然利少弊多。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会战,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巨大的成就,真是不可思议,一望无际的几万亩荒山,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全部劈山、炼山、翻山完成。
就是机械化的后世,要把几万亩的荒山。
如此高标准的完成植树前的准备,没有半年以上都根本无法完成的。
而当时的社员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工具,一刀一刀的劈出来,一锄一锄的挖出来,人多力量大,众志能成城,团结到一起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创造人间奇迹。
一个广播通知,就能让全县的社员到集中到一起参加大会战。
可见这个时代党和政府的威望极高,人民群众是非常信赖。
而且劳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偷懒耍滑现象极为罕见,尽心尽力劳动是常态,劳动效率很高,这也是在纯手工劳动条件下,能够创造种种人间奇迹的关键。
在1949年6月,解放前夕领袖就高瞻远瞩地指出:
“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等待我们的失败”。
他号召全党,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