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如果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会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你大概玩过这样的游戏:在夏天最炎热的某一天,把放大镜拿出来放在报纸上,中间隔一小段距离。你会发现,如果放大镜不断移动,你永远也无法点燃报纸。如果放大镜不动,只聚焦于报纸上的一点,很快报纸就能点燃。

有一次,一位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请你像这块放大镜一样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那些善用时间的人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所谓“要事优先”。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所谓“一心不可二用”,或“不同时捕捉两只兔子”。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所谓“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了章法,乱了方寸,乱了阵脚。

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思·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姑且抛开能否成功的念头,只要我们能在做事时只专注于眼前的一件事上,不让杂念充斥我们的头脑与心,就会从中获得非凡的愉悦与充实感,成果便会自然而然地接踵而至。

近代,有个来果禅师,在镇江的金山寺—法海水漫金山的金山,修行三年,上早晚殿三年。有人问他:“大殿上的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他说:“不知道。”有人问:“中间的菩萨有没有胡子。”他答:“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三年来,他上早晚殿时专注于上殿,从未抬过头。后来,他能成为禅宗一代宗师,与他的这种用心专注、态度认真不无关系。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耳朵在听别人讲话,嘴巴在为自己讲话,心也飞到外面去了。这样,做什么当然都无法深入,无法成就。

人心太大,可包太虚,可容万物,乃至须弥山。

人心太杂,里面什么都有,爱与恨、苦与乐、悲与喜、智慧与愚痴,像个大杂烩。

正因为这样,你在为人处世用功时,如果用心不专,就不能专注于一境、就不能专注于一物,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