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受乐趣和内在满足,最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霍兰德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职业生涯无法发展。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职业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地规划设计,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没有魄力,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缺点往往是优点的过分延伸。过于谦虚,或者由于自卑而谦虚,都是不应该的。几乎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奋,勇于进攻、战胜困难。所以,必须积极寻找自我解脱之路,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

古人说:“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但不能振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总是梦想如果能有别人的机缘,便将如何如何。其实,只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职业情绪的低谷。”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中国古代有个叫阿留的人,各方面都很无能,但在绘画方面是个天才。陈景润当不好数学教师,却会进攻世界难题。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和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如果你没有选对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多少会埋没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能力的高低不同,才有伟大人物与平民百姓之分,才有声名赫赫与默默无闻之分。

但是一个人长于此,未必长于彼,“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能写的人不一定健谈;擅于思考的人不一定有好的记忆力;学者富于抽象思维能力,却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伟大人物能率领千军万马,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对家庭琐事却可能一筹莫展。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规划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职业的进攻方向。即使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不仅要擅于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还要擅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社会对人才也有多层次的需求,既需要工程师、科学家,也需要售票员、清洁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生涯发展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倘若一味地与别人攀比,好高骛远,只能导致失败、挫折,从而加重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