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看着王太子,十分不理解。

王太子已经是王太子, 地位稳固, 等国王驾崩之后, 妥妥的下一任国王。而且, 国王现在年纪也算大了, 以这年月的平均寿命,我想不到王太子这样迫不及待的理由。

至于他说的什么父王是昏君的话,我也就听听算了,完全没当真。

想要造反,当然要给出一个表面上正义凛然的理由来做遮羞布, 虽然在我看来,在即使不算盛世但百姓也过着太平日子的时候造反是一件十分傻逼的事。

天时地利人和, 能占几样?

“子造父反, 不孝不忠不义,我的马不会卖给这样的人。”我摇头拒绝。

王太子制止了随从即将暴起的动作, 看向我,“唐大官, 你在王城里住了也有半月, 觉得这里如何?”

看王太子果然没有翻脸的意图,我就知道自己这步算是走对了,能把造反这件事都找出一个好听的理由的人,是不会轻易的翻脸的, 相反, 他还会努力说服你, 想要得到你的认同。这固然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助力,又未尝不是他在给自己增强信心,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同。

“繁华之地,就是……”我摇了摇头,“若没有强盗那事,我会觉得这里更好。”

“你觉得,这里为什么会有强盗?”王太子问。

强盗的出现还需要理由?即使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不是没有强盗出现的。出现的理由可以万万千千,有外因也有内因,这一点暂且不去计较,但这个职业不会消亡却是真的。

“总有好吃懒做,企图投机取巧的人。”我淡淡说道。

“这样的人的确有,但国王失了教化之责才是根本。”王太子说,“身为一国之主,不去教化百姓一心向善,反而把劝导百姓从善的僧人杀灭。没了这些人的慈悲教化,那些强盗才会堕落,百姓才会受此之害,长此以往,百姓人人为贼,一心从恶而无人度,这国也就从根上烂了,若不及时改正,日后,遗患无穷!”

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几分想笑。

别闹,即使我现在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佛教徒,我都不敢说这等大话,似乎在王太子看来,只要信了佛,就人人为善,恶人被度化弃恶从善,善人则更善。这的确是一种理想状态,可人性的多变注定这根本不可能实现,若人人性格千篇一律,思想一样……

我想了想,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这是傀儡吧,以为很有思想实际上所有思想都是被人灌输的无思想之人。

“国王如此作为自有它的道理。”我一边想一边说,“不是说国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僧人对他无礼吗?”

“那是他先对僧人无礼!”王太子急急的反驳,“是父王不遵先祖立下的规矩,又怎能怪大师呵斥他呢?”

这是亲儿子吗?怎么胳膊肘往外拐的那么厉害?还是说,自古以来,总会出现几个坑爹的熊孩子?

“听殿下的意思,神佛地位还要高于国王?”我很纳闷,这王太子是不是傻?作为一国太子,未来的国王,就这么想要有谁骑在他的脖子上?

结果,王太子十分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尽管我不觉得封建王权有多好,但想想那些神权至上连国王继位都要先得到教皇认可的西方国家,以及教廷中那些乌烟瘴气的和教规规定的完全不符的作风,甚至他们为了敛财搞出的所谓的赎罪券,尽管不是同一个宗教,但想要让我认同王太子还真不容易。

宗教什么的,上位者当工具使可以,但如果发自内心的认同当祖宗供着……

我稳住了王太子,以一种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他定好时间去看马匹。王太子先前也没看过马,虽然手下应该和他汇报过了,但这么重要的事,他亲眼去瞧一瞧才会更放心才是真的。

总走了王太子以后,我居然觉得有几分心累。

虽然我不是搞政治的,但我宁愿面对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王太子,而不是因为宗教信仰就要造反的家伙。不过,这大概也是我想当然,在信徒心中,当然是信仰高出一切,其他的都要靠边站。

我和几个悟正商量该怎么在下一次见面中继续忽悠王太子,从他口中掏出更多消息,结果宫中来人,国王有请。

我们真是小看了一个有决心和魄力执行杀万僧的国王对这个王城的控制和统治。

当我看到国王用一种了然的语气提及王太子来找我们的目的,我就知道,王太子在外面蹦哒的时候,全被国王看到了眼里。

我都不知道该觉得国王可怜还是王太子可怜了。

“你们是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的取经人吧。”国王十分老辣,一下子把我们的马甲给掀了。

这时候再否认也没有意义,只会更加让人看低,虽然我不知道国王是怎么知道的。

“贫僧玄奘,见过国王陛下。”我行了一礼,心里倒没有特别慌张,如果国王想灭了我们,早就动手了。

“唐三藏,你的名气十分响亮。”国王点了点头,从王座上走下,“寡人一直以为你们折在了路上,不然,没道理乌鸡国、车迟国那边的刊印的佛书都传到这边了,你们人还没有踪影。”

这话,叫我十分难以回答。

我总不能告诉国王我路上使劲拖时间,和那些急于赶路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人十分不同。

因此,我只能微笑。

不过国王也不在意,“我第一次看到你编写的经文的时候,颇有几分茅塞顿开之感,但我也要说,你写的那经文,虽然看上去还是佛经,但如果细读,却有几分不对味。但作为国王,我却是更喜欢这种。”

这是当然,当初我写的时候就没少夹带私货,而且为了传播度还删减了一些自由反抗,甚至有些应和上位者的思想。

节操什么的,其实我也不太多。

“彼时国内僧人泛滥,不交赋税,不上徭役,寺庙众多,寺内僧人信仰虔诚者少,破了清规戒律的多。”国王摇着头,“寺庙更像是一个脱罪之地,只要入了寺庙,就是方外之人,我这国王就管不得他了。”

我心有戚戚焉的点头,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唐也存在,武则天是怎么在身为李世民小老婆之后又进了李治的后宫的,我离大唐十分远,久没联系,没法看现场,但根据我那不太靠谱的记忆,似乎就是武则天去了一个寺里剃了光头做了尼姑然后……明明正史就在眼前上演可我偏偏只能不靠谱的猜,这感觉也是够了。

反正吧,就是去寺里走一圈,再出来的时候,先前的经历就被洗掉,又是新新鲜鲜一个人了。

“若只是如此,也就算了,偏偏他们还不知满足,野心勃勃。”国王叹息着,讲述了一段往事。

每次王权更迭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权利动荡。有人顺顺利利的从二把手晋升为一把手,也有二把手不那么幸运,有几个不省心的兄弟想要把他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的。

国王就不那么幸运,有了糟心的兄弟。

他是长子,然而天生就是务实的性格,虽然也受了家庭熏陶,可明显他的防御罩比较厚,虽然也熟读佛法经文,但也只是熟读,于信仰上并不那么热衷。而他的几个弟弟,则比他忠诚狂热的多,别管那是真心信仰还是为了获得老国王的欢心而做的戏,反正,那几个弟弟在老国王那里比当时还是王太子的国王受宠多了。

不过老国王显然还有一份理智,依然坚定的把王位传给了当时的王太子,现在的国王。

“他们勾结了寺中僧人,在寺中藏匿了粮草马匹武器,准备把我取而代之。”国王语气淡淡的说着他的兄弟,“那些寺中僧人,因为那些年我与他们不算亲近,并未一心讨好,便用我父王以及我从国库里拨出的钱物资助了我的弟弟们。这种作为,哪里还有一点出家人的模样?也不过是打着出家人的名号,假作出家人的样子,一样的争权夺利,一样的费心算计,因为披了一层还算高贵的外衣,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恶心。”

我却想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国王心中自有算计,果然不是被僧人冲撞了几句就头脑发热要灭僧的。

“可他们不知道,我对他们一向有防范之心,也小看了我对国家的掌控力,最终阴谋不了了之。”国王冷笑,“我顺理成章的减除了对他们的额外优待,果然不出几年,民间就传来了对我的怨怼之言。”

我只能说,这僧人一直以来被捧得太高,把一切当做了理所当然,当待遇被收回的时候,想要他们不抱怨,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那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得道高僧。

“这就算了,些许民怨,只要我用心治国,百姓日子好了,他们总会知道我的好。但那些僧人不该在发觉我心意不会变之后,去蛊惑太子。”国王的声音带着冷意,“这是我的国家,不是那些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