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番外一:传说中的丞相(1/1)

此为防盗章

即使后来二妞回家看了, 说门户没有问题, 锁的很严实,李氏还是有些不放心, 时不时往家的方向瞅上一眼。

“你这简直是穷人发财等于受罪。”

顾明良不由有些好笑道。

“阿奶,你就放宽心吧, 不说家里还有三妞在,就说咱们虽在田里, 但离家又不远, 没事的。”大妞也是笑着劝道。

“奶,你得习惯了才行, 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嘞。”二妞笑道:“幺娃子念书念得好, 大娃子也到城里读书了,等家里出了秀才,那你可又得怎么办?”

二妞说的这话很是讨喜,众人眼里都带着了几分憧憬。

供养两个读书郎实在是不容易,可不就是希望能考个秀才, 走出一条出路么。

顾云浩下午回来,就感觉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刚吃毕晚饭,爷爷顾明良就一面抽着旱烟, 一面叫李氏把东西拿出来。

“今天家里来了个季老爷, 说是前两日你救了他家孙女, 人家给你送来了一百两银子的谢礼。”顾明良对着顾云浩解释道。

言毕, 就见李氏捧了个小匣子出来, 放到平时吃饭的圆桌上。

顾明良打开了匣子, 里面装的全是银锭,每个银锭都是十两的模子,一共刚好十个。

又扫了一眼众人,顾明良说道:“我想着,这钱还是应该给幺娃子,不该算公中的收入。”

说这话的时候,顾明良的目光落在了方氏的身上。

很显然,这是担心大房有什么想法。

听到说是要把这一百两都给二房,方氏心里羡慕极了,但这是因着顾云浩才得来的意外之财,也不好说什么。

加上顾长荣私下跟她说了许多,方氏也知道顾云浩学问现在比儿子顾云涛好,说不定家里后面得靠着二房,虽是羡慕,但也明白不该因此坏了家里人的情分,不然说不定以后得不偿失。

“都听爹的。”

想了想,方氏只轻声说了一句。

反正他们大房有顾长荣在衙门当差,顾云涛念书和考试又都有公中出钱,倒也不是很缺钱。

听了方氏的话,顾明良点点头,表示满意。

这对二房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一百两可不是个小数目,上好的良田,也至少能添置十亩,就是在县城,这钱也足够买个宅子了。

“爹,这……”顾长光显然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虽是惊喜能有这样大一笔钱,但心里也是觉得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家里的规矩在那里,除了二十亩田每年的收入和顾长荣当差挣来的公食银要归公中,两房另外收入的也要一半交给公中,剩余一半才能自己存着当私房。

“爷爷,家规不可废,还是该按着规矩才是。”顾云浩一脸认真地道:“照我来说,还是五十两给阿奶收着吧,另外的五十两就给我娘收着,到时候考试用。”

“不行,科考念书的钱公中来出,这是先前说好了的。”顾明良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样说是好心,只是这样的话,反倒让家里人生份了。”

顾云浩转念一想,觉得他爷说得也有道理。

经过一家人的商议,总算是决定了这钱的分配。

首先是分做了两份,其中六十两归二房的私产,用顾明良和李氏的话来讲,留着到时候给顾云浩娶媳妇。

剩余的四十两,归了公中,让李氏收着,准备翻了年给家里重新盖房子用。

“等过两天老大回来,先让他到城里打听打听行情,遇到有价格合适的砖瓦可以先买着。”

李氏笑眯眯地说道。

他们家现在的房子是泥瓦房,虽然占地面积大,修的也很宽敞,但总归也还是有些年头了,乃是当年顾明良的父亲修的。

顾家人很爱惜东西,房顶上的瓦每年都翻,墙体看着有哪里不对劲,也是立马就修补好,虽然现在还能住人,但好歹也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看起来也确实是有些不太好。

“要盖就盖大房子,等到时候云涛、云浩娶媳妇有了重孙,也才住得下。”

顾明良想的更是长远,甚至连以后重孙的屋子都要规划上。

不过他这么想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盖房子是大事,而且这次是准备修的砖瓦房,只要修好了,可是能管好些年,自然得一次性弄好。

若是后面家里人口多了不够住,再重新盖房子,那可就不划算了。

“爷爷,四十两银子不晓得够不啊?”

能盖新房子自然好,但顾云浩还是有些担心。

“应该也差不多,到时候木头和院子里铺的石板都是现成的,不必再花钱买,只是砖瓦跟匠人的工钱是大头。”

顾明良想了想,吸了口旱烟,继续说道:“就是不够的话,那也应该差不了多少,到时候家里再拿点银子出来就是了。”

说到这里,顾明良又侧头问李氏:“家里现在还有多少钱?”

“一百一十三两。”

闻言,众人都是有些没有想到。

“娘,你真能干,家里就这么点收入,还有大娃子跟幺娃子两个读书,居然能存下这么多钱。”

卫氏带头夸道。

“可别到处去说,免得招了人眼。”李氏连忙嘱咐众人,“都是一点点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旁人只看到咱们攒了钱,又哪里会管别的。这些年家里过得什么日子,只有咱们自家人知道。”

众人自然是连连点头答应。

“先存五十两放好,到时候留着给俩孩子考试用,剩余的加上刚得的四十两,就放在一处,等房子盖好了,看看能不能添置几亩地。”

顾明良就对着这些钱的用处做了一个大概的安排。

“爹,我想看明年是不是能让云浩去城里的学堂念书。”

一直沉默地顾长光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那季老爷也说了,要想考秀才,还是得要找个得力的先生才行,不过只是要比大娃子早去城里念一年,还是按着先前说的,束脩什么我们自己出。”

说到这里,顾长光想到刚得了六十两银子,心里也有点底气。

担心家里人不同意,又加了一句:“若是家里艰难,这一年的饭食和纸墨钱,我们也可以自己出。”

“这是什么话,当初说好了,等孩子到了年纪,就去城里念书,公中给管饭食纸墨。”

众人还未发话,李氏先是不悦道:“只是云浩现在年纪还小,一个人去城里,我倒是有些不放心。”

“奶奶,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没事的。”顾云浩忙到李氏跟前,拍拍胸脯说道:“况且爹也说了,是翻年后再去,那时候我都已经满九岁,能照顾好自己。”

其实去城里读书这件事,他私下已经跟顾长光跟卫氏提过。

毕竟以他现在的进度,在族学里混着,也没什么可学的东西。

就是顾明琮,私底下也偶尔提过,让他再想办法到城里求学。

现在见他爹顾长光说出来了,自然是顺杆子往上爬,不愿浪费了这个机会。

因着这些,其实找人向顾家说和的还真是不少。

有的就是跟大妞年纪不合适,也开始试探着想提及二妞。

甚至还有人话里话外的打探顾云涛的事情。

毕竟二妞跟顾云涛也都是十五岁了,一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不过方氏认为顾云涛是男子,又想着等儿子中了秀才后再寻摸一门好亲事,倒也丝毫不松口提顾云涛的婚事。

卫氏也是觉得二妞还可以再仔细寻摸,因而最着急的还是大妞的婚事。

顾云浩从卫氏那里打听了现在上门说和的三户人家,细细思量一番,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一个叫做贾贵,年纪倒是跟大妞相仿,今年刚满十八岁。家里住在临川县城里,说是家里开了三间铺子,很有一些家财。

这贾贵乃是家里独子,好似已经开始在铺子里帮忙,据称这贾贵人长得倒也是斯斯文文,看着还不错的样子。

不过顾云浩却是觉得有些犹疑起来。

毕竟他们家虽然在村里称得上小康,但放在县城里,那绝对是不够看的。

这贾家虽然是个商户,但家底丰厚,应该很好说亲才是,哪里至于上赶着他们家?

心里存了疑惑,顾云浩就准备等过两日回私塾后,让楚毅跟胡宇凡帮忙打听打听,毕竟楚、胡二人路子广一些,多少能打听到些风声。

第二户人家姓洪,跟族里顾明琮的大儿媳洪氏是一个洪家,因而特意请了洪氏来说和。

这洪家就住在青坪村附近的一个村子,虽然也是农户,但家里有田地两百亩,在这乡下,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了。

因着家里田地多,所以洪家大多田地都租给佃户,自家只种了三十亩水田,但大多也都是请短工耕作。

洪家也是只有一个儿子,名为洪志远。

但这个名字显然是不贴切的,这洪志远偏生没有什么大志向,且又生性老实憨厚,一心只守着家里的田地。

虽然看着家境还算不错,但说透了,若是大妞嫁给他,也基本就是跟他一起守着田地过一辈子,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未来。

最后一家是童家,看着倒还是不错。

童家跟他们顾家一样,都是农户出身,家里也有些田地。

这位童家的后生名叫童俊礼,今年十七,也在临川城里念书,说是学识还不错。

只是这童家乃是寡妇带大儿子,好似那童老太太是个厉害人物,又对童俊礼娇惯的很。

不过这都是传言,顾云浩决定还是细细地打探之后再说。

三天的休假一过,顾云浩回到私塾,就立马托了楚毅跟胡宇凡此事。

胡宇凡家里是临川有名的富户,楚毅也是个家世不寻常的,不过几日的功夫,就将那贾家的情况探了个清楚。

“云浩,我看那小子不是个好东西。”

说起贾贵,胡宇凡不由嫌弃地撇了撇嘴,道:“仗着家里有两个小钱,成天不学好,还跟着人逛花楼。”

听了这话,顾云浩也是连连摇头。

这样的人,即使有万贯家财,他都不愿将姐姐嫁过去。

至于童家跟洪家,因着住在乡下,一时间倒还没打探出什么。

顾云浩私下又想了想,洪家那边最好还是再去先生顾明琮家里问问洪氏,毕竟都是顾家人,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洪氏也不至于就遮掩过去。

再抽空去洪家那村里探听一下,应该也就知道个七七八八了。

至于童俊礼……

顾云浩还是打算这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在他们私塾里问问。

几个私塾之间虽然互相竞争,但学子们私下也经常办些文会诗社,一来二去的,还是能知道些消息。

费了些功夫,顾云浩也对那童俊礼了解了不少。

要说学识嘛,那童俊礼也算不上多有学识,但是个心有大志的这倒不假。

再则就是因为连续两次下场,都没考过县试,整个人消沉了不少,但好似脾性还是不错的。

知道了这些,顾云浩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要以他看来,自己的姐姐当然是最好的,这几人都配不上他姐。

又等到了休假日,顾云浩回到家就将知晓的情况告诉了大妞。

“姐,看不中就算了,不必勉强自己,万事有我呢。”

顾云浩很怕他姐随便找个人嫁了。

“小浩,你放心,姐姐心里有数。”大妞微微一笑,感动地道。

大妞思量了两天,就找了卫氏,母女两说了许久的私房话,最后定下了洪家。

知道了大妞的决定,顾云浩还是有些诧异。

毕竟这些年来,以他的观察,其实大妞心里还是很向往读书人家的。

顾云浩原本以为大妞会选择童家。

“小浩,说到底,我还是怕的。”

大妞私下跟顾云浩解释道:“虽然你教我认识了那么多字,但我到底没有认真读过什么书,就算嫁了,但若是两口子之间没什么话说,也没什么意思。”

说到这里,大妞顿了顿,继续道:“你别担心,就算嫁了人,若是真过得不好,我也不会委屈自己的。”

顾云浩见她心思已定,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言道:“姐,嫁过去可别小瞧自己,就算别人家里不稀罕你,我稀罕!有什么事我给你撑腰。”

见他一脸认真的样子,顾大妞心里一暖,随即拿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

“你才多大,就操心这些,姐这边没事,好生念你的书。”

……

顾大妞的婚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洪家也算是厚道,两家私下一通过了气,立马就请了媒人上门提亲,行事之间也给足了顾家面子。

因着家里就洪志远那么一个儿子,洪家置办聘礼也很大方,还拿出了十五两银子的聘金。

就是因着这十五两银子,可把李氏给犹豫坏了。

若这事放在村里旁的人家,自然就是把银子给留下自己家里用,最多给女儿陪嫁些衣柜、桌椅、被子等物就是了。

李氏想着大妞这些年来乖巧听话,也觉得这样留下聘金银子有些说不过去,但这银子足足有十五两,李氏又有些舍不得。

最后是由顾云浩出面劝说了一番,李氏才下定决心,将那十五两聘金全部交给大妞带去婆家。

自从大妞定亲之后,顾长光就更加忙了。

不仅要干田里的农活,稍微一得空,就在家里拾掇着给大妞打陪嫁。

用顾长光的话来说,自己打的家具不仅耐用实在,还省钱。

因而大妞陪嫁的木盆、床、柜子等都是顾长光自己做的。

想着几年前大娘方氏提到的压箱银,顾云浩便找卫氏商议,从当初分得的六十两谢礼中,拿出三十两银子给大妞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