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1/1)

此为防盗章 正月已经过去了, 但天还是有些短。

随着两只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 顾家人开始起床。

最早醒的是大妞,一洗漱完就连忙进厨房给家里人烧水做饭。

在堂屋西侧的第一间屋子里,顾云浩也已经醒了。

他自己穿好了衣裳和鞋,就走出了屋子。

进了厨房舀一瓢热水出来,给木盆里加了些,又给平时用的竹筒里到了点,就开始拿着杨柳枝咬开刷牙。

洗完脸, 用温热的帕子在脸上一擦,瞬间感觉倦意全无,人也精神了不少, 顾云浩就又转身回到屋子里。

从桌上的麻布袋子里拿了一本黄纸皮的旧书, 顾云浩熟练的翻开, 然后对着书上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划着笔画。

顾云浩出生在正月里, 因而除夕一过,家里人就开始商议着送他去念书的事儿。

而后, 由顾明良带着他先去族长家里拜会了下,就算是正式开蒙到学堂念书了。

因着已经进学,顾云浩又拿这个理由说服了顾长光跟李氏, 自己搬到了西侧的屋子里, 开始了独居一室的日子。

李氏还有些担心小孙子能不能好生照顾自己, 但顾明良却颇为赞同。

在他看来, 进学了那就称得上读书人, 有自己的屋子是应当的,毕竟温书什么的也需要个安静的环境。

顾云浩十分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对于农人家的孩子来说,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许多人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念书了。

就算是家里有点积蓄,短视一点的人家,都可能拿去再买田买地,怎么也舍不得拿钱给孩子念书的。

当然,读书虽然花钱多,但读好了,得来的回报也是难以想象。

多年寒窗,一朝中举,那么整个家族也能跟着改换门庭。就算考不上举人,能考上个秀才,那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虽然大多农村人不知道秀才到底有什么实际的能量,但仅仅凭着免税这一项,就足以让所有农户人家心生向往。

顾明良更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些,所以费尽心思的想要家里出个秀才。

而顾云浩则更是心思清明的很。

读书科考,这可是他在这个时代唯一的出路。

必须好生把握机会。

因着知道念书的不容易,顾云浩自从一进学,就丝毫不敢懈怠,在学里跟着先生读书,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每天早早的起来,对着书记字。

书是从顾云涛那里借来的《百家姓》,虽然已经很破旧,但字体仍看得清,顾云浩也很是珍惜。

一般来说,像顾云浩这样才入学的蒙童,初学的都是《三字经》,要《三字经》念完了,才开始学《百家姓》,随后再是《千字文》。

但顾云浩入学了这将近一个月,听了学里的先生带着他们通读过几次《三字经》,而后又自己回家用功,却是差不多都能背下来。

加上他本就是个成人的“芯子”,理解能力要比小孩强些,《三字经》本生就不是什么难理解的,对他而言根本也称不上有什么难度。

知道《三字经》主要是教蒙童们识字的,所以顾云浩也不再在上面多费什么功夫,开始借了顾云涛的书来看。

学《百家姓》也是一样为了认字,但他现在也没有旁的办法,家里就这么两个念书的人,而顾云涛正在学的《千字文》是绝对不可能借给他的。

但是顾云浩也不挑剔,毕竟他现在许多字还认不全,更多的是对着书来记字的笔画。

字要确实要比前世所用的简体字难记一些,但也跟繁体字差别不是很大。

顾云浩根据前世对百家姓的记忆,再对应简繁体字的转化,也差不多能认识个大概,索性就当做了自己的认字读本。

认字完了开始记笔画,他自然是舍不得用笔墨在纸上写的,反正也是学字而已,只简单的用手指在桌子上笔画,又省事又省纸墨。

因想着晨起人的大脑最清晰,而且按着前世上学早读课的习惯,每天早上顾云浩都会早起记半个时辰的字。

见外面天色也渐渐大亮了起来,家里人也都开始起床洗漱。

顾云浩合上书,出了屋子,开始到灶房帮着烧火。

“小心些,别让火燎到头发。”大妞在灶上忙活,见着弟弟吹火,不由担心地嘱咐一句。

“今儿一定要让爹再做个吹筒。”顾云浩扒了扒额前的头发,说道:“我这头发燎了倒是没事,大姐你成天烧火做饭,又是个女孩家,燎了才是不好。”

吹筒就是土灶上用来吹灶火用的,有条件的人家大多用铁制的,而顾家则是用竹子,把当中竹节打通了来用。

先前的吹筒因着时间久了,烧火的时候,三妞一个不注意当柴火给烧了,因而这几天大妞做饭生火都是用嘴吹的。

听闻到顾云浩的话,大妞知道是弟弟关心自己,甜甜一笑,手下仍是不停地忙活。

“奶说了,从今往后,每隔一天,都给你跟大娃子煮一个鸡蛋带上,你去了学里,可是要好生念书。”

这里大妞把粥从锅里舀起来,又倒了些水洗了锅,就舀了两瓢水下去,然后从一边的小篮子里,小心地拿了两个鸡蛋放在锅里。

“别加柴火了,灶里剩下的火碳够把蛋煮熟了。”

闻言,顾云浩也是点点头,就理了理灶边的柴火,跟着大妞两人出去洗手准备吃饭。

早饭的主食是窝头,也没有什么菜,只一大盘子咸菜,外加每人一碗粥。

说是粥,却并不是全稻米煮的,里面还加了许多玉米面跟红薯,但好在比较浓稠,能顶饿。

虽然去年收成不错,但顾家人还是不敢大吃大喝,秉持着一贯的俭朴之风。

顾明良常说,有出息的人家,都不是只管今天不考虑明天的人,越是得意的时候,越要耐得住,不然即使家里富贵了,也是守不住的。

对于这话,顾云浩十分赞同。

要想家道长远,就要守得住本心。

当然,顾家人心里也都很清楚,这样的清贫日子,也是在为今后做打算。

毕竟家里现在是两个孩子在念书了,而且以后的花费也会越来越多……

见着顾云浩,梁秀才坐在椅子上唤他。

“先生。”

顾云浩走了进去。

“我知你家中情状难以买齐需用之书,但治学不可无书,这一套四书是塾里存本,许你借阅以作进学之用。”

指了指书案上的书,梁秀才接着道:“至于《四书章句集注》也是治四书不可少的,但老夫也只有两套,你现在应学《大学》,就先且把这《大学章句》拿去,待后面理解通透了,再来我这里换《论语集注》。”

闻言,顾云浩看着那案上摆放整齐的书籍,心里不由升起阵阵暖意。

没想到先生连这都替他想好了……

“谢先生。”

顾云浩真心地感谢道。

“好生用功就是。”

梁秀才点点头,又道:“只是尔读圣贤之书,习圣人之礼,不可有不敬纸字、不敬圣人之举,塾里的书都已传阅许久,你诸多学兄也曾用过,今后也将传与旁人,尔万不可轻易损坏。”

“学生明白。”

顾云浩神色一正,认真地应道。

随即,梁秀才又教训了一番,便让他先领了书回去寝舍安置,待到明日正式开始上课。

怀里抱着新从梁秀才处领来的一整套四书和《大学章句》,顾云浩跟着那位老仆人一路往寝舍走去。

许是看着他年岁小,那老仆人心有不忍,欲帮忙提书箱,却被顾云浩拒绝了。

“谢老伯好意,只是书纸文墨,乃是读书之根本,若是连书箱都需人帮忙拿,晚辈是再也没脸进学了。”

听了这话,那老仆人也不再坚持,只是眼中也透出几分欣赏之色。

“家里公子小姐都唤我徐伯,顾小公子也可如此称呼。”

“那自然是好,只是徐伯,你也别如此叫我‘小公子’,我哪里是什么公子,还是唤我名字云浩吧。”

顾云浩嘿嘿一笑,说道。

“也好。”徐伯点头笑道。

一路上,徐伯就开始给顾云浩介绍塾里的情况。

“咱们这个院子是个三进的,第一进稍微大一些,内里又分前厅和后院,讲堂在前厅,寝舍和饭堂则是在后院。第二进是老爷的居室和书房,第三进则住的是家里内眷,以后可千万别乱钻啊。”

细细地听着,顾云浩时不时点头应下。

就这么一路的功夫,他对私塾里的情况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首先是梁秀才本名梁成业,当初少年得志,不过十八岁就考过了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但而后因着家里出了变故,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虽然后面勉强恢复了,但也错过了应试最佳的时间,加上两次乡试落榜,心灰意冷之后,只在这临川县开了个私塾,教导一些颇有资质的学生。

梁成业办私塾时,是仿着县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内舍跟外舍。

外舍皆是收的蒙童,而内舍则是主要是习四书、治五经为根本,偶尔兼有诗文、策论等。

顾云浩暗暗揣度,若是以前世的话来说,外舍其实就相当于学前教育,而内舍则是针对科举的专题学习了。

一路将顾云浩引到寝舍,徐伯便自行离去。

学里外舍一共有十五个学生,内舍加上顾云浩一共仅八人,寝舍也是内外舍分开来住的。

只是因着房间稍少,故而都是四人一间。

顾云浩住的屋子已经住下了三人,他算是最后一个。

由于酉时已过,塾里下午的课已经结束,所以同屋的几个人都在。

见着顾云浩进来,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看着他。

“在下顾云浩,新到塾里读书,各位同窗,幸会。”

顾云浩淡然一笑,自我介绍道。

“这般年纪,来内舍?”

先说话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清秀少年,这少年衣着虽然不显,但浑身自有一种文雅之气,腰间还挂着一块青玉配饰,看着显然是个家境良好的。

“惭愧,惭愧。”见他发问,顾云浩也不欲多作解释,只谦虚道。

“想来先生将你编入内舍,自是有其缘由,不愿多说也便罢了。”那少年却也不甚在意,只是爽然一笑,说道:“在下楚毅,幸会。”

这时却又听闻一个笑声响起:“哈哈哈,你只管叫他‘厨子’就是了。”

楚毅,厨子?

顾云浩微微有些不解,循声看去,却是那名身形稍胖的少年正指着楚毅发笑。

这少年也是十二三岁,但浑身的锦缎,整个装扮看着很有一副地主家儿子的感觉。

“在下胡宇凡,幸会啊。”

见胡宇凡对自己拱手,顾云浩也得放下怀里的书,拱手回礼。

“他尽胡乱说话,定是他家里人嫌他烦,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胡语烦’!喂,顾云浩,你年纪还小,以后可别跟着他学坏了。”

楚毅显然是不满先前胡宇凡的话,找到机会就刺他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