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57章:府城讲学(1/1)

此为防盗章

听到这个决定后, 顾云浩也放下心来。

先生顾明琮早在今年年初, 就曾提议让他再找个师父学四书五经,现在他爷爷去问,肯定也是这话。

那么这样一来,多半等新年一过,他就能到私塾去。

一想到这里, 顾云浩就忍不住的期待。

毕竟这个时代读书科考是一件费钱又费神的事情, 现在家里稍微有些积蓄, 勉强能供他念书, 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一般而言, 一个农家子能去跟着秀才读书, 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顾云浩明白,能去城里读书, 有个好的先生从旁指点, 也就意味着他在科考上更有可能考中。

而且能提前一年,也就意味着进度更快一些,那样说不定能早点考上秀才, 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考举人。

虽然他的记忆力比旁人强上许多,但同时, 他也很担心这个天赋只是暂时性或是阶段性的,因而更想抓紧时间先考上秀才再说。

过了几天, 顾明良果然用个竹篮子提了二十个鸡蛋, 就往顾明琮家里去了。

也不知道两人到底说了什么, 只是顾明良回来的时候满脸的笑意是藏都藏不住。

“幺娃子, 你可是要好生念书,爷爷还等着享你的福呢。”

一回到家里,顾明良就忍不住把顾云浩叫到身边来叮嘱了一番。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顾明琮称赞了顾云浩。

经过那次去了顾明琮家里后,顾明良明显更关心孙子的学业,每天都要问上好几次,而且人也精神气十足,就是走路都带着风。

虽然顾云浩答的他都听不懂,但也不妨碍他欢喜。

李氏有些看不下去,私下也跟他说道:“不就是夸了你孙子,至于么?说不定人家也是说得场面话,这你也当真?”

听闻李氏的话,顾明良摇头晃脑地说着从城里捡来的官话:“非也……”

话才出口,就被李氏打断道:“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又不是读书人,还捡了人家的话来说,好生说话不成么?”

当下顾明良也是尴尬地咳了一声,继续说道:“明琮大哥不是个爱说场面话的人,特别是在做学问上,更不会说假话,他说咱们家云浩有天资,那就是有天资。而且,他还说……”

“说什么?”

顾明良哈哈一笑,道:“说咱们云浩要是好生念下去,考秀才是没什么问题,说不定运气好还能中个举人嘞。”

说到这里,顾明良就觉得美滋滋的,神情也颇为自得。

“那也是孙子聪明努力,你得意什么。”

李氏看着他的样子,不由好笑道:“那这是要让幺娃子去城里念书了?”

“自然是要的,明琮大哥也说了最好在城里找个好先生。”顾明良点点头道。

自从家里决定翻了年让顾云浩去私塾念书之后,顾长光跟卫氏,甚至包括顾明良、李氏,都开始踌躇起来。

按着他们的想法来说,当然是找先生学问最好的学馆。

但是众人对这里面的事情完全不懂,县城一共有好些个学馆,他们哪里晓得哪个先生学问好。

“要不就让云浩跟云涛一起,跟着何秀才读书?”

见大家都没有决断,方氏提议道。

“要翻了年以后呢,也不着急,等到时候再说吧。”卫氏笑呵呵地道。

她私心想着,不论去哪个学馆,都应该是再抽空去探听探听才是。

顾长光近来有空就往城里跑,一方面是给酒楼送鸡鸭蛋,一方面则是为了顺便打听城里学堂的事情。

经由一番功夫,总算是弄清楚了。

现在县城里开私塾的秀才一共有五个,但这五个秀才收学生也各有各的要求。

有的因为私塾里没有学舍,因而只收城里的学童。

有的虽然是有教无类,但也完全不考虑学童的资质,给钱就收。

这样又剔除了不合适的,倒是还有两个先生比较适合顾云浩。

有一梁秀才,年纪已经半百,也在县城开了多年的私塾,每年县试,他塾里的学生都有考中的,束脩也不很贵,每年只要二两银子。

另一个就是何秀才,也就是顾云涛现在的夫子,这位何秀才倒是很不得了,年纪只不是三十多岁,说是学问很好,虽然开私塾没有几年,但上一科府试的案首,就是出自他的私塾。只是束脩要贵一点,要三两银子一年。

经过一番商议,顾云浩又去问了顾明琮的意见,最后决定还是去梁秀才的私塾。

毕竟人家教书多年,虽然没有很出彩的学生,但也是每年都有考中的。

而且顾云浩私心以为,年纪大一点的先生,总归是要沉稳可靠一些。

待决定了之后,顾长光特地跑了趟集市,买了一坛子酒,一挂肉,和两尾鱼,带着顾云浩上门去给顾明琮道谢。

早先已经知道顾云浩的事,顾明琮也并未推辞,收下了东西。

“你的学业根基不错,但若是想要考秀才的话,还是得要好生努力个三五年。”顾明琮看着顾云浩,一脸严肃地道:“我知你天资非凡,但切不可因此自得。”

“若是除了秀才,你还想更进一步,中举人考进士,那就非是仅天资就可。”顾明琮叹息道:“天下英才何其多,天资比你强的更是如过江之鲫,尔仅苦学一途可行。”

闻言,顾云浩整了整衣衫,上前去恭敬地对着顾明琮行了一个学子礼。

“多谢先生教导,只是学生既然已投身科考,若是不能于京都参加会试,见识天下文人士子风采,总归是心有不甘。”

听了这话,顾明琮不由眼前一亮,站起身来,拍了拍顾云浩的肩膀,道:“好!有志气,不愧是我顾家的儿郎!”

随着两只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顾家人开始起床。

最早醒的是大妞,一洗漱完就连忙进厨房给家里人烧水做饭。

在堂屋西侧的第一间屋子里,顾云浩也已经醒了。

他自己穿好了衣裳和鞋,就走出了屋子。

进了厨房舀一瓢热水出来,给木盆里加了些,又给平时用的竹筒里到了点,就开始拿着杨柳枝咬开刷牙。

洗完脸,用温热的帕子在脸上一擦,瞬间感觉倦意全无,人也精神了不少,顾云浩就又转身回到屋子里。

从桌上的麻布袋子里拿了一本黄纸皮的旧书,顾云浩熟练的翻开,然后对着书上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划着笔画。

顾云浩出生在正月里,因而除夕一过,家里人就开始商议着送他去念书的事儿。

而后,由顾明良带着他先去族长家里拜会了下,就算是正式开蒙到学堂念书了。

因着已经进学,顾云浩又拿这个理由说服了顾长光跟李氏,自己搬到了西侧的屋子里,开始了独居一室的日子。

李氏还有些担心小孙子能不能好生照顾自己,但顾明良却颇为赞同。

在他看来,进学了那就称得上读书人,有自己的屋子是应当的,毕竟温书什么的也需要个安静的环境。

顾云浩十分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对于农人家的孩子来说,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许多人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念书了。

就算是家里有点积蓄,短视一点的人家,都可能拿去再买田买地,怎么也舍不得拿钱给孩子念书的。

当然,读书虽然花钱多,但读好了,得来的回报也是难以想象。

多年寒窗,一朝中举,那么整个家族也能跟着改换门庭。就算考不上举人,能考上个秀才,那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虽然大多农村人不知道秀才到底有什么实际的能量,但仅仅凭着免税这一项,就足以让所有农户人家心生向往。

顾明良更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些,所以费尽心思的想要家里出个秀才。

而顾云浩则更是心思清明的很。

读书科考,这可是他在这个时代唯一的出路。

必须好生把握机会。

因着知道念书的不容易,顾云浩自从一进学,就丝毫不敢懈怠,在学里跟着先生读书,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每天早早的起来,对着书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