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白宫内。
总统林肯看着手中的战报,心中无比悲痛。不过,他还是强自忍住,看向坐在下首的战争部长卡梅伦,还有另一位只有三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咬咬牙,暗自下定了决心。
年轻将领名叫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民主党人士,费城人,西点军校毕业后入伍,参加过墨西哥战争,后又进入西点军校任教,并在欧洲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到战场实地考察欧洲的战略战术。南北内战爆发以后,麦克莱伦放弃了俄亥俄和密西西比铁路总经理的职务,参与组建俄亥俄州的志愿军,被林肯总统授予少将军衔,率部守卫弗吉尼亚西部地区。
前阵子,南部叛军的一支部队进入西弗吉尼亚,与麦克莱伦率领的俄亥俄州志愿军爆发了几次战争冲突,俄亥俄州志愿军均获得胜利。
几天前,因为南部叛军为了马纳萨斯战役,四处调兵,将原本驻守西维吉尼亚战区的博雷加德准将率领的波特马克军团全部调走,造成维吉尼亚最西部的几个县兵力薄弱,麦克莱伦趁机率领俄亥俄州志愿军攻打维吉尼亚西部地区,一举占领了不少地方。麦克莱伦指挥的战争虽然不多,却屡次获胜,人又非常的年轻,因此在军中获得了“西部小拿破仑”的称号。
而如今联邦在马纳萨斯战役大败,整个联邦举国哗然!好几名国会议员组织民众在华盛顿集会声讨联邦在马纳萨斯的指挥官麦克道尔,说是要送他上军事法庭。而各大报纸也纷纷谴责麦克道尔的无能,甚至映射到联邦的陆军总司令斯科特将军和战争部长卡梅伦身上,乃至于总统。
因此,林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要平息民众和国会的怒火,将指挥战事失利的联邦指挥官换掉,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个交代,避免波及更深。
“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是......你们俩先看看这个战报吧,刚刚从伊利诺斯州送来的关于密苏里州和肯塔基、伊利诺斯州的战事。”林肯示意秘书约翰*海依将手中的战报递给卡梅伦。
此刻的卡梅伦,已经从昨天战场逃难的狼狈中恢复过来,他接过战报一看,愣住了。
战报上说的是最近在西部地区发生的战事,涉及的不单单是密苏里州,还有肯塔基州和利诺斯州等地。
密苏里州虽然一直号称中立,但州长杰克逊是一名爱尔兰后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名坚定的爱尔兰民族主义分子,他团结了众多的爱尔兰人,在背后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上万人的密苏里州爱尔兰独立军,全副武装相继占领密苏里州各个地区。而密苏里州的前州长斯特林*普赖斯,率领一支亲近南方联盟国的民兵部队,进入圣路易斯城。
不过,就在几天前,密苏里又发生了激烈的“威尔逊小溪之战”,联邦军队遭遇惨败。林肯总统新任命的密苏里州战区指挥官纳撒内尔*莱昂准将,率领伊利诺斯州召集的10000联邦志愿军,偷袭击败了普赖斯,攻占了圣路易斯城,但在攻打密苏里州首府杰弗逊城时失败,继而连带着圣路易斯城也被攻占。纳撒内尔*莱昂只能率领溃败的6000余名联邦士兵退往斯普林菲乐德,恰好与普赖斯重新组织的民兵部队相遇,双方发生激战,普赖斯的民兵部队被打得措施不及,大败而逃,正在这时,杰克逊率领的密苏里州爱尔兰独立军赶了过来,一番激战,纳撒内尔*莱昂准将战死,另外一名副指挥官也受伤,整个联邦军队剩下一名少校指挥,联邦的伊利诺斯州志愿军顿时大败,全线撤退,只剩下4000余人四散而逃回伊利诺斯,几次战斗的伤亡,加上一路逃散失踪的,损失超过5000人。
非但如此,因为伊利诺斯州的这一万联邦志愿军的失利,南部联盟国的陆军副总司令兼西部战区司令官阿尔伯特*西德尼*约翰斯顿准将率领15000名联盟士兵,借道密苏里州南部边境,渡过密西西比河,攻入伊利诺斯州。联邦的西部地区告急!
受此影响,二天前,肯塔基州也发生军事政变。议会组建的家乡自卫队的指挥官被杀,家乡自卫队被州长梅戈芬组建的肯塔基州自卫队击败,原本倾向于联邦的肯塔基州议会被清洗,七八名议员失踪,还有四五名议员提前得知消息恐惧起来,连夜离开肯塔基州逃往俄亥俄州,剩下的议员们纷纷倒向南部联盟国,支持该州州长梅戈芬。于是整个肯塔基州倒向了南部联盟国的怀抱,直接宣布脱离北方联邦,加入美利坚联盟国!
战争部长卡梅伦心情沉重。照理说应该是他先收到战报,然后再禀报给总统的,不过因为他赶去马纳萨斯现场观察战斗,没有及时受理战报信息。
看完战报,整个美利坚联邦的中西部地区岌岌可危,他脸色一下苍白起来。
“总统先生,怎么会这样?联邦军队怎么会这么不济?”卡梅伦嘴唇发苦。
旁边的麦克莱伦也拿过战报看了起来,眉头紧锁,脸色变得铁青起来。
林肯看了卡梅伦一眼,正色道:“卡梅伦,陆军和战争部必须有人为此负责!我已经与陆军总司令斯科特将军谈过了,他明日便会辞掉总司令一职彻底退休。而战争部方面,你也要有所表示,怎么样?”
卡梅伦大惊失色,语无伦次地道:“林肯,战争失败,你不能让我来背这个黑锅,你不能这么做!”
林肯喝道:“战事失利,主要本来就是战争部的责任!而你,作为战争部部长,责无旁贷!如今联邦军队的东西两线战事接连失利,报纸、民众和军队甚至国会,纷纷声讨战争部乃至联邦政府的责任,其中就有斯科特将军年迈不堪,战争部部长卡梅伦你不作为,对战争估计不足等问题,你必须站出来代表战争部和联邦政府向公众道歉,并引咎辞职!”
说完,林肯叹了口气,挥挥手:“就这么定了!你明天便登报,道歉辞职。然后,我任命你为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你先到那边呆几年等此事淡下来后再回来。”
卡梅伦知道林肯的性格,决定了的事情无从改变,对于这个安排,作为共和党人的他只能无奈地接受了。
等灰心意冷的卡梅伦离开后,林肯看向有些惊慌的麦克莱伦,道:“麦克莱伦将军,你也看到了,联邦到了一个最为危险的时刻。你作为大家信奈的联邦将军,又在俄亥俄州和维吉尼亚西部地区连续作战胜利,有‘西部小拿破仑’的称号,我准备让你挑挑重担。你愿意吗?”
麦克莱伦从刚才的消息中恢复过来,有些惊喜地点点头:“总统先生,能更好地为联邦出力,我自然愿意!”
林肯点点头,道:“你刚才也听到了,政治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战争部长卡梅伦先生和联邦陆军总司令斯科特将军明天都会宣布辞职,联邦东西两线的战事失利造成的民愤,也都会就此解决。然后,我会任命司法部长埃德温*斯坦顿先生为新的战争部长,而你,麦克莱伦先生,将会成为联邦新的陆军副总司令,暂时指挥整个弗吉尼亚地区的所有军队,抵抗南部叛军的进攻,有没有信心?”
麦克莱伦脸上充满震惊,他没想到,总统竟然会直接任命他为联邦的副总司令,总司令斯科特辞职,这副总司令可是全国的军队总指挥官啊。而他才35岁的年纪,能晋升为少将军衔,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世所罕见了,这以后要是成为联邦总司令。这,这不是意味着自己也会成为斯科特将军一样的中将军衔,比肩国父华盛顿将军?
麦克莱伦连忙行了个军礼:“多谢总统先生的信任,我有信心击败任何来犯敌人。”
林肯点点头,却似乎有些不是特比地满意,追问道:“如何击败南部叛军?听说,如今南部叛军已经交给罗伯特*李将军指挥,他可是当代名将,连斯科特将军也钦佩不已。”
麦克莱伦满口豪气:“徒有虚名罢了。他只不过是适逢其会,平息了布朗起义而已。联邦军队之所以战事失利,归根到底是士兵训练问题,当然,这也是指挥官的问题。总统先生,我之所以被称之为‘西部小拿破仑’,虽然我的指挥才能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注重士兵的训练。给我点时间,让我将手下的部队进行严格地训练,别说罗伯特*李,就算是戴维斯亲自来,我也将他们击溃,将他们赶出里士满!”
林肯听完却非但不满意,更是眉头紧皱了:“麦克莱伦将军,目前联邦的情况你也清楚,哪还有什么时间让你的部队慢慢训练?况且你的部队从召集到如今经过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亚西部一带的几次战斗,已经算是训练最充分的了。南部的叛军肯定会趁马纳萨斯战役胜利,攻向华盛顿。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即取代麦克道尔,指挥弗吉尼亚一带的所有部队,进行抵抗。决不能让叛军攻入华盛顿特区!”
麦克莱伦的脸成了苦瓜,暗道士兵们没经过训练,直接上战场,就算是指挥官再英明,也难以取胜啊!不过,他知道说这些没用,叛军即将攻过来,也没时间慢慢训练部队了。如今的办法,只有像林肯总统说的那样,先组织兵力尽力抵挡,只要守住华盛顿特区,自己再慢慢加强部队的训练。
“还有,有个寡妇是南方叛军的间谍,我已经让司法部将其抓捕。你接任之后,试试能不能利用下她的渠道,送些假消息给南方叛军,引诱他们上当!”林肯记起了什么,挥挥手,示意麦克莱伦离开。
第二天,白宫便宣布了战争部长和联邦陆军总司令职位变动的消息,一下便平息了民众和国会的怒火。但就在民众纷纷庆祝,期盼新的战争部长和联邦军队指挥官有所作为的时候,一个让人惊恐的消息传来:南部联盟国叛军3万部队,已经击败联邦少量驻防部队,抵达华盛顿西南费尔法克斯镇,距离华盛顿特区只有24公里远;还有一支部队打算乘坐火车,强行行军到华盛顿的南面港口重镇亚历山德士亚,封锁波托马克河。
华盛顿一下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整个特区内的民众纷纷恐慌起来。
为此,上午,林肯总统便再一次发布战争紧急动员令,召集华盛顿特区附近的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纽约州、特拉华州、新泽西州等州民兵和志愿兵赶往华盛顿特区,抵挡叛军的进攻!
中午时分,总统林肯和国务卿西华德两人在国会先后发表了演讲。
西华德首先谴责这是美利坚联邦内部叛乱造成的战争行为,要求南方的叛军停止作战,双方进行和谈解决争端;同时呼吁欧洲各国以及东方某个列强都能支持联邦政府平定叛乱,最起码不要干涉美利坚内部事务。
林肯则是直接强烈谴责南方叛军挑起联邦政府的分裂,给美利坚民众带来战争与伤害。他强调,他的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度,只要拥护联邦政府,确保联邦统一,他便支持。他呼吁联邦的各界民众一起行动起来,支持联邦政府抵抗叛军的入侵。
紧接着,国会在总统的建议下,批准了组建一支100万人的志愿军的法案,并且,对北方所有的自由公民准备增加征收10%的税收,用以对叛军的军费支出,并且,联邦政府将会对民众和欧洲国家发行债券,用以筹集战争经费。最后,国会号召民众放弃了原先的轻敌思想,要将南方的叛军当成80年前的大英帝国来对待,要开始着手准备一场长期而艰苦的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