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1/1)

历史书上对倭国的遣唐使是这么解释的: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二百六十四年的时间里,倭国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倭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倭国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倭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倭国有什么文化可以和大唐交流的,狗屁的天照大神,还是狗日的松下井上乱啪啪啪。

所谓的文化交流只是单方面的大唐在输出文化,或者说是被倭国在照抄照搬,无论从政治体制,还是经济文化衣着服饰。

可以说衣食住行都全面照搬,连节日都跟着过。

然而大唐的文化输出并没有卵用。倭国学习到先进的东西把他们国家发展了,对大唐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倭国孤悬海外,经济上和大唐几乎没什么交流,就民间的商船又能有多少的利益。

而对于大唐来说所谓的藩属国也只是完全的象征意义,这从历史上那么多年来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军队能登上倭国的领土就能看出来。军队都去不了,想说对一个国家有影响力那纯属扯淡。

在这两点上无论是百济还是新罗就比倭国强上许多,经济上交流很频繁,大唐的各种丝绸也好,各种的用品也好都会大量输入到这两个棒子国。

国家影响来说,大唐军队强盛的时候这两个国家是完全不敢炸刺的,一旦搞事情大唐是不吝打过去教训一顿的。像百济后来就是被大唐联合新罗给灭掉的。

这样的藩属国对大唐来说好歹是有点用处也是能控制的住的。

而倭国,武元庆就搞不懂为什么大唐历代皇帝会允许这样完全给大唐带不来好处的国家从大唐大量的学东西。甚至还能有倭国留学生在大唐登上高位,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留唐官至秘书监。

遣唐使来大唐的目的从来和朝贡无关,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从大唐学东西,吸取唐朝文化。这从他们使节团人员的选拔配备就能看出来,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采、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就是随员也至少有一技之长,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

像这次来唐的由犬上三田耜也叫御田锹、药师惠日等人率领的使节团就带了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文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几乎涵盖了各主流行业。

“倭国这次的使节团我觉得应该是在难波(今大阪)登船,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福冈)出发,水手们划着橹飘飘荡荡的穿过对马海峡,然后到了百济,然后沿着百济,新罗的西海岸往北,然后再沿着辽东南海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山东登陆,最后由陆路西赴抵达洛阳”武元庆讲了半天倭国的大体范围之后讲到了这次遣唐使的行进路线,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沾着唾沫在桌子上划出遣唐使的行进路线图。

“哇,武元庆哥哥你知道的好多啊”长乐眼睛亮晶晶崇拜的说道。

“这是你想出来的吗,我看是从洛阳送来的信报吧”长孙冲冷哼一声道。

“扯淡,你去打听打听什么时候洛阳送过这种信报,什么时候使节会闲着无聊到把他行进的方向全部告诉别人,更别说是从哪个港口出发,过了什么海之类的了。”武元庆鄙夷的看了一眼长孙冲。

说罢,武元庆也不带的搭理他继续说道:“跨过大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凭大唐的海船都很难说保证什么危险,更别说倭国那小舢板了。听说这次来的使节团只有一艘海船,九十多人,我估计他们出海的时候怎么也应该有两到三艘船,光使节团人数就应该在两百多人,算上水手人数应该有三四百人。而之所以只有一艘船到了大唐很可能是途中遇到了大风巨浪,造成了其他船只和人员的损伤,所以才只剩下现在的这些人。”

就在武元庆这边讲着的时候,一队从洛阳出发的船队也正在黄河上西行。

这是洛阳府派出的送倭国使节团的船队。中间的一艘三层楼船上住的就是倭国使节团的正副使御田锹、药师惠日等人,还有陪同护送他们的一队官兵,带队的是一个校尉。

御田锹站在船头,头上是炎炎烈日,但他却感觉不到炎热,他的心中是满满的兴奋。

洛阳城的巨大及繁荣已经让他大开眼界,现在的目的地长安这个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知会再次带给他怎样的震撼,御田锹的心里满满的期待。

黄河水道上来来往往的商船,官船,渔船络绎不绝,映射的是大唐盛世的繁华。

“不知什么时候倭国就能像大唐一样强盛了”御田锹忍不住感叹。

“很快的大人,只要我们此行能得到大唐皇帝的重视,我们就能在大唐学到所有我们想要的,需要的东西,日后回国大力推行,我们倭国强盛必将指日可待。”药师惠日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御田锹身后。

“大唐皇帝应该很重视我们,不然洛阳府官员不会派这么多人护送我们。”御田锹信心满满的说道。

御田锹说的没错,李世民的确很重视和倭国邦交的重启,甚至最近这段时间让他最重视的事情就是这件了,就连和薛延陀的战争都要靠后。

不过这也是因为大唐和薛延陀的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李绩率领大军重拳出击,连续打掉了薛延陀手里的八个部落,歼敌三万多人,俘获又是上十万,牛羊马匹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