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友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虽然朱常洛肯定是要对付他,但是如今还不是时候,要是他能够老老实实的,朱常洛也不介意让他多蹦跶一段时间。
或许对府城当中的贵人们来说,四月末代表着夏天即将来临,太阳肆意的散发着自己的热度,开始灼烧着大地,白天该躲在府中乘凉,取出地窖当中储存的冰块,做上一碗冰糖莲子羹,搂着美人儿吟诗作赋,到了晚间才开始狂欢……
但是对于底层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却没有空去管府城当中是不是来了一位大人物,知府大人是不是被落了面子,四月之末对于他们来说,是春小麦收获的季节,要是错过了这一段,不仅老爷们的租子交不上了,就连自己一家子的口粮也成了问题。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朱常洛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收割小麦的场景,甚至有许多家庭都是全家齐上阵,像他一样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壮劳力了……
今天朱常洛虽然是白龙鱼服,可身上穿的也是丝绸衣物,看得出来是个贵公子,可这些农人却只是抬头瞧了一眼,便继续低下头干活。
“公子你看,那就是徐光启了……”
王道亨的样子微微有些不好意思,指着远处对朱常洛说道。
其实也不怪他如此,虽然王道亨不知道自己这个亲王侄子找这个徐光启干什么,但是在他想来,既然徐光启是个士子,又能入得了朱常洛的眼,必定是个饱读诗书的大才,如今却出现在这副场景当中,不免让人以为是他没照顾好人,是以有些不好意思。
“这……公子,真不是我让他下地的,是他自己非要……”
王道亨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常洛抬手打断了,因为方才被王道亨指着的那人,已经匆匆忙忙的走了过来。
“王员外,您怎么来了?这……你别误会,着实是田里忙不过来了,我才来搭把手……”
朱常洛的面前,是一个三十如许的壮年人,长得壮实的很,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身上还带着泥,略显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局促不安,朝着王道亨行了个拱手礼,急急的开口道。
“你怎的这副样子,我不是说过让你在家中好好读书准备明年科举便是了吗?难道我给你的银子还不够花吗?”
瞧着徐光启这般狼狈的样子,王道亨更是来气,一脸不悦的说道。
他并不清楚朱常洛为何要让他寻徐光启,所以自然没有对他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说自己欣赏他的才学,想要助他一臂之力,这种事情在江南很常见,盖因江南繁华,有钱的大户人家也多,自家考举不中,故而时常有收纳一些贫寒士子的,若有一日,这些贫寒士子飞黄腾达,自家自然也能受其庇护,归正对于他们来说也花不了多少钱财……
毫无疑问的是,徐光启也是这般贫寒士子当中的一员,故而见到了自己的金主,徐光启才会如此局促不安,无他,王道亨给他银子过活,是想让他好好读书,考上科举的,但是他如今却跑来务农,就好像做坏事被抓到了一样。
“呵呵,王员外未免过于苛责了,农事乃是国之本也,徐兄如此有心于农事,也并非坏事!”
正在徐光启尴尬的不知所措的时候,却是见到王道亨身旁的一个少年开口说道。
说起来,朱常洛此刻才来得及好好打量自己寻觅了好久的这位人物,浑身上下打扮利落,肤色黝黑,臂长腰壮,腿上还沾着泥巴,压根不像是个读书人,反倒是像个常年下地的农夫。
“咳咳,光启啊,过来见过朱公子!”
王道亨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这才悻悻的住了嘴,开口说道。
与此同时,徐光启也在打量着自己面前的这个锦衣公子,虽然身子看起来有些瘦弱,但是礼仪不凡,谈吐颇佳,行走之间自有一股贵气,绝非小门小户的人可有的。
何况他身后的两个身材壮实的男子,明显是侍卫之流,再说他虽然不知道王道亨究竟是什么人,但是却知道,这位资助他的员外并非简单之辈,出手阔绰的很。
可即便是王员外,在这位朱公子面前,也是恭敬的很,可见这位的身份不简单。
虽然今天王安没有跟过来,但是朱常洛作为亲王,身边自然是不缺人伺候的,不过这短短的片刻之间,便有下人送上了简单的坐具,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茶水简陋,不知可堪徐兄一品?”
望着对面有些局促不安的徐光启,朱常洛呷了口茶,开口说道。
“公子客气了,徐某不过落魄举子而已,不敢当公子如此礼遇……”
事已至此,徐光启也看出来了,恐怕一直在资助自己的,并不是那个王员外,而是面前的这位贵公子,只是他不论如何细想,都不清楚自己以前何处接触过如此大人物。
“呵呵,徐兄不必紧张,如今士子皆以读书为高,惟徐兄尚能亲务农事,可是叫我佩服的紧啊!”
朱常洛哈哈一笑,开口道。
这下倒是让徐光启镇定了几分,自嘲道。
“家中贫寒,无以为继,故而亲下耕田,维持生计罢了!”
眼见对方这般姿态,朱常洛却是眸光一闪,道。
“这么说,徐兄志在仕宦喽?”
这句话很平常,也很容易回答,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读书之人有几个不想身居高位,牧守一方?
但是徐光启却不知为何,陡然觉得这个问题或许会决定自己的一生。
思索了片刻,徐光启缓慢而坚定的摇了摇头,道。
“公子误会了,徐某虽是读书人,可心愿却并非身入朝堂,入仕当官,如果可以的话,某更愿意躬耕于田地,研究农事,若能善加改进,有所增益,推而广之,岂不比庸庸碌碌为一官吏要好得多?”
这是徐光启第一次朝别人吐露出自己的心思,说起来,徐氏乃是标准的耕读传家,到了徐光启的祖父那一辈,家道中落,只能靠几亩薄田勉励为生。
故而从小开始,徐光启就懂得耕种的不易,每每见到父母辛辛苦苦一整年,却只得温饱之粟,若是遇上灾年,尚且需要外出做工才能过活,他就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改进农事,让如自己父母这般辛辛苦苦耕种的农人不再靠天吃饭,可想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
如今的年景,乃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仅是徐光启的父母,就连他的妻子,也都一直苦劝他好好读书,不让他下地干活,为的就是让他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今日若不是他妻子因为收割麦子而体力不支,在家中将养,怕是也轮不着他来干活……
ps:下一章九点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