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这人的话让朕感到舒服(1/1)

申用懋听说陈矩来了,连忙出迎,正好看到申绍芳带着陈矩来到主院。

“不知厂公驾临,未曾远迎,厂公海涵。”申用懋连忙迎上去,拱手一揖。

“申郎中寿诞将至,咱家前来祝贺。祝申郎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陈矩拱手说道。

“谢过厂公。请。”申用懋说完一伸手,请陈矩进入正房。

分宾主坐下,申诚奉上茶,退到一边。

大明政治体系中,司礼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权力机构,他们把内阁送来的奏折送交皇帝阅览,再根据皇帝的意见进行批示,然后用印,俗称“批红”。

司礼监权力最大的太监是掌印太监,有批红之权,其次是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复奏折,且兼东厂提督。

现在的掌印太监是王安,眼前这个陈矩,就是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

这样一个人物来给兵部郎中祝寿?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肯定是背负皇命。

“厂公,莫非有皇命在身?”申用懋问道。

陈矩并不答话,只是饮茶,眼光往屋内一扫,申用懋就明白了,他一示意,申绍芳和申诚就退了出去,屋内只有他两人和一个随行太监。

“申郎中,咱家确实是奉皇命而来。”陈矩说道。

申用懋一听,连忙起身要下跪。陈矩止住他,说道:“不用下跪,皇上听说是你的寿辰到了,想起了申阁老,让咱家来看看,是否有申阁老的讯息。”

“请厂公上覆皇上,申家一门感谢皇上厚恩。”申用懋冲皇城方向一拱手说道。

“家父身康体健,并无任何病症,闲暇之余,时常感念皇恩。这次没有写来书信,倒是派了老管家和我的弟子前来祝寿。”他可不敢把申时行的书信拿出来让陈矩看,那里面有许多言语是不能示人的。

“说起这个弟子,还是家父在家代我收的,说是代子收徒,其实是他亲自教导。”申用懋说道。

“哦?阁老致仕多年,从没听说收弟子的事。”陈矩说道。

“是啊,这是唯一一个,恐怕也是最后一个。”申用懋说道。

“那这么说,你这个弟子肯定十分优秀了?”

“多优秀不敢说,昨天小儿考较他学问,却是败下阵来。”

申用懋说完,接着把申绍芳对王兴的考较说了一遍,当然,那段关于孟子的较量是不能说的,一来关碍女儿清誉,二来王兴的话太过离经叛道。

陈矩既是秉笔太监,肚子里肯定有些墨水,听了王兴的几首诗,自然牢牢记到心里,回去好禀报皇上。

“既是阁老看中的人才,定然错不了。不知他今年多大年纪。”陈矩问道。

“十四岁,现为童生,明年考院试和乡试。”申用懋介绍道。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华,作养几年,定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啊。”陈矩赞道。

“说起来好叫厂公笑话,这孩子年龄虽小,却似已看透世情,不肯入朝为官,只想做生意,过富翁生活。参加院试和乡试,也是家父所逼。家父让家人捎来一句话,想让我设法打消他的这个念头。”申用懋说道。

“哦?这是为何呀?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哪个读书人不想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他小小年纪怎么如此颓废?”陈矩奇道。

申用懋斟酌了一下词句,想想怎么把王兴的意思表达清楚,还不至于太过得罪人。

许久方道:“他的意思是朝中衮衮诸公只知党争,只顾小集团和个人利益,不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他不愿置身其中,与之同流合污。”

“啊?”尽管申用懋用词已经十分谨慎了,但这番言语说出来,还是惊到了陈矩。

如此尖锐地评判朝中文官集团,恐怕除了皇上,这个王兴算是第一个人吧?不过,这个论调皇上一定喜欢。

“厂公,想不到吧?就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也不知怎的,家父竟然还对他十分赏识?”申用懋无奈地苦笑道。

“此子不俗,此子绝对不俗。阁老那是什么人物?目光如矩,就连皇上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说,除了申阁老,再无一人能趁他心怀。”陈矩说不出其中的理由,只是下意识觉得王兴的见识不俗。

……

陈矩又和申用懋谈了一会儿,见再无其它讯息,就起身告辞,趁着夜色回到皇宫,向皇上复命。

万历皇帝之所以跟文官集团决裂,是他真切地看清了文官集团争权夺利的嘴脸,目的是要限制皇权。他虽然贵为皇帝,但也不能把所有文官一网打尽,那样谁还来帮他处理政务?

他不上朝,不廷推,不补缺,不选官,跟文官集团死靠,但并不意谓着不处理政务,相反,所有奏折他都会一一处理,跟文官集团治气,也不能丢了祖宗基业啊。

这不,天色已晚,他还在乾清宫处理政务。

听到小太监禀报,说陈公公求见,他连忙说道:“宣”。

陈矩来到万历皇帝身前,跪倒磕头:“万岁,奴才前来复旨。”

“快说说,老师可有讯息?”万历皇帝朱翊钧问道。

陈矩记忆力和口才都很好,把和申用懋见面的情况一一说了。

朱翊钧听完,从龙书案后站起来,吟了一遍王兴的那首赞申时行的诗,咀嚼其中含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嗯,老师被迫离京,仍然心系朝庭,晚年为朕作养人才,这首诗评得非常精当。”

“另外两首也是不俗,竹石一诗当是自称有气节,论诗一诗似评似自我激励。诗言志,单从诗里的含意来说,这个王兴应该是胸怀大志且意志坚定的人物,怎会有避世之心?”

他哪里知道,王兴只顾装逼了,哪里去想诗言志的事?

“文官只知党争,只顾小集团和个人利益,不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他真是这么说的?”朱翊钧问道。

“奴才听申用懋转述的,并没有跟这个王兴见面。”陈矩说道。

“这么多年来,只有这个人的话让朕感觉舒服。陈矩……。”

“奴才在。”

“这个王兴你多注意,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见识不凡。如果真是大才,朕定不负老师之望!”

“奴才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