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0章 头绪纷杂难抉择(1/1)

杜如晦呈交的,刚刚收到的两封信函,分别是驻守颍川的王守仁、驻守南阳的高熲的奏报。

王守仁和高熲,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大才。

他们的奏报,不仅汇报了豫州、南阳方面的情况,还分析了当前形势,并提出了各自的战略建议。

王守仁和高熲奏报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宜展开太多头绪,而应当抓住重中之重,调整战略布局,逐渐转移战略重心。

两人不约而同指出,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应该逐渐向南转移。

他们的理由是,关中平原虽然富庶,长安虽然曾是帝国的首都,但是,时事异也。

两人还做了详细分析: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岐山是周王朝肇基之地;关中平原,是秦王朝时期的天府之国。但随着大汉帝国的建立,华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经逐渐由西向东转移。

光武中兴后,大汉帝国的中心,更是有逐渐南移的趋势。

豫州、扬州、荆州、徐州等地,水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正逐渐取代冀州、雍州等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更为活跃繁荣之地。

……

两人奏报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重心转移的具体方向。

王守仁认为,豫州是重中之重。

他的理由是,豫州北拱京师,南控吴楚;东连兖徐,西接荆襄。连通黄河、淮河、长江三条江河。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夺取豫州汝南,接下来便可进兵扬州的庐江郡或九江郡,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沿线。

除了战略方面的考虑,王守仁还列举了几条进攻汝南的有利因素:

其一,刘备进攻九江,牵制了袁术伪汉军队主力,汝南方面相对空虚。

其二,袁术为了快速敛财,采纳贾似道的建议,在治下推行粮盐布匹专营。专营制度,虽是可行之法,却因准备不足,操之过急,且严重损害世家利益,而招致治下望族门阀的不满。许多曾经支持袁术伪汉朝廷的世家望族,怨声载道,甚至已经变心。

其三,袁术拥立伪汉朝廷,是大汉叛逆,天下公敌。进攻汝南,不仅可以获得地盘人口,更有利于提升主公刘芒的人望。

……

高熲则认为,当前的最佳选择,是全面收复南阳郡。

攻取颍川、南阳后,为了避免交恶荆州,避免刘表和袁术走近,高熲建议,放任刘表抢占南阳南部的蔡阳、襄乡、章陵、随县等地。

高熲认为,从战略方面看,收复南阳南部的重要性,的确不如其它战略方向,如雍凉、豫州、冀州等。

但是,收复南阳南部,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是实施其它战略无法比拟的。

刘表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重东南,轻北方。

虽占据南阳南部,却无继续北进之意。

而鄱阳湖一战,荆州惨败,刘表无暇两面兼顾。

以前,担心刘表倾向于袁术,刘芒要拉拢刘表,主动放弃南阳南部诸地。而今,刘表忙于对抗孙策,绝不敢再与刘芒为敌,反过来,要主动向刘芒示好。

此正收复南阳南部的最佳时机。

不需太多兵力,且不会交恶刘表,何乐而不为?

……

本次会议,本是探讨对冀州用兵的可能性,却生出众多头绪。

刘芒倍感头疼……

李卫轻轻走了进来。

随邓艾翻越秦岭,建立奇功,李卫成熟了许多。但刘芒还是让他回到自己身边,进一步历练。

虽然没有获得擢升,但李卫已不仅仅是小小跟班,而成为刘芒贴身亲随,参与更多重要甚至机密事务。

李卫走到刘芒近前,小声道:“卫铄姑娘来了,求见主公。”

刘芒皱皱眉头。正在开重要会议,没准什么时间结束,实在没时间见她。

李卫知道刘芒的意思,又道:“小的说了,但卫姑娘说,她不介意等,只求主公忙完公务,见上一面。”

刘芒点点头。“这样吧。你和德祖(杨修字德祖)陪她去小书房坐坐,等会议结束,我去见她。”

卫铄是钟繇的学生,杨修和钟繇关系甚好,和卫铄也很熟悉。

李卫进来,打断了会议。

李卫走了,屋里气氛更显沉闷。刘伯温等人,谁都不说话。

刘芒对杜如晦道:“克明有何意见?”

“属下惭愧……如何定夺,难……”

杜如晦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杜如晦最善从众多头绪中,选择上佳的决策建议。

而今天商讨之事,连他都摇头说难……

……

刘芒要帮助曹操,进攻袁绍的提议,未能得到众幕僚支持。

众幕僚认可援曹抗袁的战略,但认为时机不合适。

冀州太过强大,同时与冀州和西凉军两个强敌开战,没有把握。

而王守仁和高熲的建议,也未获得刘伯温等人的支持。

再战袁术,从战略角度看,也没有错。

但是,开战的准备,值得商榷。

部署在颍川,直面袁术的,是王忠嗣和岳飞两部。为了支援刘备,同时为了雍凉战役,从王忠嗣和岳飞两部,抽调了部分主力,和全部战马。

兵力不足,没有骑兵穿插迂回,进兵汝南,颇有风险。

至于高熲的建议,众幕僚部分认可,但并不支持。

原因很简单。

南阳主力,全部抽调给常遇春部。

血战上雒,常遇春部损失极大,需要好好休整。且武关、商县一带,仍需驻防。常遇春部,暂时不能南调。

从其它地方调兵去南阳,路途太远。

没有足够的兵力,现在与刘表争夺南阳南部,不适合。

……

每个战略目标,都有可取之处,但都不完美。

反复讨论,会议持续到晚上,仍无结果。

无奈,只得散会。

刘芒静坐片刻,调整了情绪,和上官婉儿去见卫铄。

……

卫铄是从雁门赶来弘农的。

在边塞待了一年,卫铄瘦了,黑了。驰骋辽阔草原、攀登巍峨群山,让卫铄变得爽朗了。

见了刘芒和上官婉儿,行礼问好后,卫铄很兴奋地道:“有样好东西,要让太尉过目!”

说着,打开随身包裹,拿出几卷字。

卫铄展开其中一幅,呈给刘芒和婉儿。

“这是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