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瓦尔生怕军港设施落到日军手中,提出干脆把军港设施全部破坏掉。

贝内特完全弄不清英军总司令的思维逻辑:你既然相信山下会在东北岸登陆,军港不正是最大也是最好的防御阵地吗,干吗要把军事设施都破坏掉?

这还罢了,贝内特现在急于要做的,是赶紧在西北岸构筑阵地。

新加坡主要就是在东北海岸建造了强大的要塞,仅巨型火炮就配备了30门以上,但其后方,也就是西北岸区域非常薄弱。

西北岸是一片长满热带植物的沼泽地,森林面积达400英里。设计者认为,这样的地形,敌人将难以通过,于是便未做设防。这当然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它使得东北要塞区成了一道英国式的马其诺防线——所有要塞炮都是面向大海,且转角有限,对身后的西北方向可以说是完全无能为力。

帕西瓦尔上任后,一度也曾想在西北岸增添工事。但有人反对说,如果构建这种工事,会使得新加坡市民陷入不安。帕西瓦尔本来就是个怕麻烦、其他事能不管就不管的人,既有不同意见,他也就乐得不了了之。

贝内特如今要负责防守西北岸,但沼泽地和森林都难以构筑防线,他要求征用高尔夫球场,以便在上面建立机枪阵地。

帕西瓦尔一如既往地摆出了一副苦瓜脸,他担心这会动摇民心,说是要业主开会才能决定,而业主得到3月1日才能开会。

等到3月1日,没准儿新加坡都已经丢了。贝内特没法扯这个皮,只好先自己动手,能建多少算多少。由于劳力不足,他请求帕西瓦尔拨给他一些劳工。

帕西瓦尔说劳工是有的,可问题是付不起那么多工钱,而按英国陆军部的雇工标准,人家又不愿意来。

那么,使用军队行不行?也难。帕西瓦尔给贝内特列了一堆“难”:英国军官和印度兵的关系不好,英国兵和澳兵的关系也不咋的,就算是印度兵,不同种姓之间也彼此看不顺眼,谁见谁都讨厌,你究竟抽哪一个为好?

贝内特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评价这位三军总指挥,什么都难,什么都干不了,那就单等日本人打过来好了,还诌什么“英国的陆军精神”“澳大利亚军的辣味”干吗?

主将的无能和怯懦让新加坡仿佛成为一座被丢弃的城市。它每天都在燃烧,在破碎,士兵们毫无斗志,只能祈祷日军从别人那里打过来。

与帕西瓦尔不同,山下是只要能够成功,他就可以破除任何难关,也什么都可以干,反正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尽管如此,山下仍一点都不轻松。在下达登陆命令之后,他对新加坡进行了又一次远眺,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十分自信从容,但严峻的目光仍透露出他内心的某种不安和忐忑。

1942年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港的石油罐实施炮击,这是为防止燃烧着的石油流进海峡,影响即将开始的两栖登陆,黑烟覆盖了半个新加坡岛。作为回应,英联军也按照“20发标准”进行了还击。

山下将司令部移至巴鲁王宫的高塔上,此处可俯视柔佛水道,但同时也在英联军的炮火射程之内。

山下在炮声中打起了瞌睡,并且鼾声如雷,以至于副官都怕把对岸的炮弹给招来。

瞌睡一打就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一过,山下的鼾声突然停止,他站起来,从高塔的二楼凝视着对岸。

30分钟后,潜藏在橡胶林中的日军炮兵阵地展开了集中轰击,共有300门炮同时参与,且弹药消耗不受限制。山下下达的指令是“一门1000发”,由此各炮位附近的弹药箱堆积如山。

当300门大炮齐鸣时,那种令人震撼的巨响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一名日军随军记者的印象是,就好像许多火山一起爆发似的,震得山丘都颤抖起来。

首轮炮击,就用去了野炮每门200发、重炮每门100发的炮弹。大炮不停歇的闪光把天空都烧成了红色,火舌到处蔓延。

铺垫性的炮击起到了预想中的打击效果,海峡堤道周围的机枪掩体和防御工事遭到了很大破坏。日军随即启动第一梯次攻击,300艘舟艇,每艘载运40人,加速向新加坡岛驶去。

他们不是前往设防坚固的东北岸,而是直接杀向了防线薄弱的西北岸。由于未接到帕西瓦尔的命令,英国炮兵失去了在第一时间予以炮火支援的机会,就连探照灯都迟迟没有打开。等到探照灯打开,为时已晚,灯光都可以将逼近的登陆部队照得清清楚楚了。

晚上10点40分,新加坡西北岸分别升起一发蓝色和红色信号弹,这是第5、第18师团登陆成功的信号。

如果帕西瓦尔把主力或英国旅摆在西北岸,日军登陆或许还会感到困难,事实上,被安排在这里进行防守的只是澳师的两个营,他们刚从前线撤下来不久,官兵疲惫不堪,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又缺乏坚固的防御工事,哪里顶得住日军锥子一样的冲击?

新加坡要塞的设计者以为森林可以天然阻敌,但日军自登陆马来西亚后,一路穿行的都是森林,早就习惯了丛林作战,这点林子才挡不住他们呢,浓密的植物反而严重阻碍了守军的射界。

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便有4000多名日本兵登岸,并通过沼泽丛林和守军防线的空隙迅速予以渗透。到黎明时分,第25军的3万人马,已有近一半在新加坡成功登陆。

黎明过后不久,戴着钢盔的日本兵一群群地握着刺刀冲锋,所过之处,势如破竹。守军防线开始动摇,直至最终崩溃。

此时,天空正下着瓢泼大雨,澳大利亚士兵们惊慌失措,他们把身上所有的负重都抛弃了,甚至包括步枪和子弹,多数人脚上还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可是为了逃命,已没人顾得了这些了。

继第5、第18师团之后,近卫师团也在西北岸登陆,三个师团迅速向岛中央蜂拥过来。

1942年2月10日早晨,山下渡过柔佛水道。渡河的时候,流弹屡次从舟艇旁边飞过。副官觉得不安全,就劝山下钻进舟载的小汽车,没想到,被山下骂了个狗血喷头。

副官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以山下那个肥猪体形,假如进了汽车,舟艇又不幸沉掉的话,他不得在里面活活憋死?

在第25军指挥所前移至新加坡岛后,山下的当务之急是夺取水源地南侧的布基帖马高地。此时炮兵尚未渡过海峡,但他不想给守军以调整的机会,于是决定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发起进攻。当晚,第5、第18师团采用白刃夜袭的方式,直接冲向布基帖马高地。

帕西瓦尔南辕北辙式的战场研判,导致了一连串恶果。他把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无人进攻的东北岸,不仅使得西北岸迅速被日军击破,还使得后备兵力出现严重不足。连他的幕僚人员都预感到,日军横行整个岛屿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在日军进攻布基帖马时,这位英军总司令难得地进行了一次有效指挥,他将英军旅的两个营调到高地增援,把日军两个师团堵住了。直到第二天,近卫师团前来助阵,才把高地攻下来。

因损失较大,近卫师团兽性大发,一路上乱刺乱砍,将全部英军俘虏都屠杀了。对日军来说,这种严重违反国际法的大屠杀不过是家常便饭,在太平洋战争中司空见惯。

高地争夺战之前,山下拟定劝降书,并复制了29份,分别放进附有红白带子的木盒子里,通过侦察机空投至英联军阵地。

直到傍晚,山下一句回音也没收到,帕西瓦尔拒绝投降。

英军有着自己固有的传统和骄傲,并不容易被招降。山下非常清楚这一点,要不然的话,马来西亚登陆的时候,早就送劝降书了。

不过,山下现在真的非常希望帕西瓦尔能说一个“降”字。在劝降书中,他说你帕西瓦尔眼看就撑不下去了,何不早降?事实是,他自己也快顶不住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